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是啊。”
小何前阵子带了准女友和未来丈人去了莫高窟一带旅游,看完石窟看雅丹,看完雅丹看汉长城,朋友圈一条条地刷屏。
“给你看张照片。”
小何接过来,粗扫一眼,说:“呦,这是ps还是恐怖片剧照啊,跟真的一样。”
照片上是个雅丹风蚀黏土包,中近景,形状像个船首,上头嵌了个年轻女人,像是黏土里长出来的,样貌清秀,面色惨白,两手交叠着摁在胸口,如同镶在船身的壁画雕刻,圆睁着失焦的眼,长发在风里飘起。
看久了有点}人。
昌东问:“你觉得这是哪?“
小何看所有的雅丹包都是一样的:“魔鬼城吧,这土包跟船似的,是不是西海舰队啊?”
西海舰队是雅丹魔鬼城的著名景点,风蚀堆队队排列,如整装待发的军旅。
昌东喃喃:“国内的雅丹群,不止魔鬼城一个。这个更像龙城。”
龙城又是哪?小何正想问,手机响了,接起来一看,是不认识的号码。
为了宣传皮影生意,小何的号码常年在无数旅游网站上挂着,戏票上也印得醒目,接到游客咨询电话是家常便饭。
他“喂”了两声之后,纳闷地把手机递给昌东:“东哥,说是……让你接。”
从来没人打电话通过他找昌东,破题儿第一遭。
昌东接过来,那头,传来一个女人的轻笑声。
“叶流西?”
叶流西的声音里带嘲讽意味:“没追上啊,是不是扮老头扮上瘾了,腿脚都不灵便了?”
“你到底是谁?照片怎么回事?”
“你觉得我会在电话里,回答你吗?”
昌东沉默了一下:“你提过要找向导,现在我答应了。”
叶流西咯咯笑起来。
“昌东,你已经废了两年,谁知道你这根獠牙还好不好使啊?这么着吧,给你一个星期,要是能找着我,证明你有点脑子,咱们可以搭伙做点事,找不到的话,你继续抱着你的皮影过日子吧。”
***
叶流西挂了电话。
她其实没走远,就窝在街尾停的一辆白色小面包车上,副驾上随意堆着她从回民街上打包来的吃食:绿豆糕、石榴汁、酸奶、还有用塑料袋裹着的十来串羊肉串。
先不忙着吃,掰低车里的后视镜,拆了管新买的杂牌液体眼线笔,对着镜面开始描眼线。
手很稳,不抖,到眼梢尾时,本该一挑了事,但手却习惯性地外滑。
叶流西心里一动,尽量只依手感去画。
钩、挑、抹、转、收,俄顷眼梢尾处挂出一只小小的蝎子,蝎尾斜上挂,像丹凤高挑的余势,两只鳌肢呈攫取状一上一下,像是下一秒就要把她的眼珠子给掐出来。
叶流西喉咙里发出“嗬”的一声,甩下眼线笔,从帆布包里摸出小笔记本和笔,翻到最新一页,咬下签字笔的笔盖,在本子上写了句:蝎子画得不错。
写完了,本子一扔,抽出打包袋里的羊肉串,不紧不慢地嚼起来。
羊肉一凉,总有膻味,多少调料都压不住,不像嘉峪关的羊,喝祁连雪水,吃戈壁草药,皮酥肉嫩,佐着啤酒,一点腥膻气都没有。
陆续有游客出街口,三三两两从车前经过,叶流西漫不经心地看各色男女,最后一挑眉,又盯住了后视镜里自己眼角边的那只蝎子。
喃喃说了句:“真是迷一样的女人。”
3、第③章
找人这种事,其实不难,现在身份信息都是全国联网:只要名是真名,姓是真姓,再有个警务系统的朋友,分分钟搞定。
昌东请小何帮忙,小何有个发小在市局,举手之劳的事儿。
那边很快就给了回复:全国各地,有五六个叶流西,但要么是年纪不对,要么是性别不对,没有切合昌东描述的这一个,连打个擦边球的都没有。
倒也在昌东的意料之中:找叶流西这件事,不会很容易,太容易了没挑战性;但也不会很难,毕竟是她自己找上门来的,话都没说清楚就给人设五关,正常的人都不会这么做。
既然身份信息查不到,最有用的法子,应该是调监控,这不是普通警察的职权范围,昌东也就没再提。
***
昌东进戏场这两年,像一潭死水,社会关系清零,连门都很少出。
然而这两天,先是撂场,然后托他打听人,死水冒了泡,也让小何生出危机意识:从一开始,昌东就是“暂时”救场,临时工,两人的合作,说散就散。
是时候要做两手准备了,整个白天,小何都在托人找关系,电话甚至打去了有“皮影之乡”之称的渭南华县,四处打听有没有能顶班的人。
一天下来,焦头烂额,有几个备选,还不如昌东,要价居然都挺狠,小何抱着侥幸,决定去朝昌东探探口风:万一是自己多想了,人家昌东其实没这心思呢?
陪女朋友吃了晚饭之后,小何赶去回民街,戏场不开戏,整条巷子都没灯,看到别人家生意热闹,小何一肚子酸水。
开门,穿过黑qq的戏场,看到后台尽头处的洗手间亮灯,门虚掩,里头有哗啦水声。
小何推门打招呼,说:“东哥……啊呀!”
脚下一绊,忘了洗手间门口有高低台阶,跌坐下去的时候手忙脚乱,想抓住点什么,带翻了门口的垃圾桶,一地狼藉。
昌东皱着眉头看他:“怎么了?”
小何狼狈地从地上爬起来,扶着腰笑得尴尬:“没事,我自己抽疯……”
他见惯昌东佝偻着腰花白头发的老态,冷不丁看到洗手台前站着个身材挺拔穿黑色运动套装的年轻男人,棒球帽遮得眼睛周围都是阴影——一时没反应过来,还以为是屋里进了贼。
昌东拧上水龙头,抽了纸巾擦脸,眼皮垂着,并不看镜子。
小何打着哈哈,自己找话说:“东哥,你这一身,挺精神的……这么晚了,想去哪啊?要不要我送你?我是有东西落这儿了,所以过来拿……”
昌东把纸巾搓了,扔进翻倒的垃圾桶:“我有事出去。”
小何下意识给他让路,目送他走远,才想起该问的话没问。
不知为什么,反而松了口气,蹲下身子去收拾倒翻的垃圾。
正忙活着,身后忽然响起昌东的声音:“小何?”
小何回头:“啊?”
昌东又回来了,走廊里没灯,他帽檐压得低,两手揣在兜里,像个站起来的影子。
“你找人救场吧。”
***
习惯顶着别人的脸过活,忽然恢复原貌,像被扒了皮,从回民街到街口,短短几分钟的路,昌东出了满手心的汗,总觉得满街的人都在看他。
终于坐上出租车,吩咐司机去朱雀路古玩市场。
司机显然对地方很熟,嚼着口香糖把车掉头,还跟他搭话:“去淘东西?古玩市场已经搬掉了,你不知道啊?”
昌东没说话,司机知趣地不再开口,一路把车开到目的地。
朱雀路古玩市场有些年头了,曾今风光一时,但这两年,一来生意不好做,二来管理集中规范化,也就自然没落下去,不过听说逢周六有早市,铺张报纸或者拿粉笔在地上画个圈就算占上摊位了。
今天不逢周六,也不逢早市。
昌东付了车钱,往近旁的风华巷走,最后在一家小超市边停下。
超市的灯箱上亮四个字,“汉唐风韵”。
里头货架相隔,一分为二,左边卖瓷器、青铜器、字画、古书、古币,右边卖本地土鸡蛋、陕西红富士苹果、各类炒货,还兼贴手机膜。
结账柜台就一个,里头坐了个精瘦的男人,一双小眼,才二十多岁的年纪,发际线已然飙高,心眼太多的缘故。
那是肥唐。
据说他一生下来就精瘦如猴,他妈巴望着他能长胖,给他起个小名叫“胖头”,后来《机器猫》热播,又改叫“大雄”,他也很体谅母亲的心思,把网名起叫“国宝级相扑手”,倒腾上古玩这行之后,又起了个业内诨号叫肥唐。
但肉这玩意儿,从来青睐那些不要它的人。
昌东跟肥唐打过几次交道,不大喜欢这人,关系也是泛泛,而且出事后,已经很久不见——
他犹豫着怎么进去打这个招呼。
***
肥唐正忙。
他瞪着眼鼓着腮,额头上青筋暴起,拼命晃着手里的一个纯铜龟壳卦具,咣啷声不绝于耳——末了一声“着”,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