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通传使听完刘行这些话愕然地看着那飞去的背影,吃吃地道:“太傅这是要做甚呀?怎地、难不成真的准备将自家家族迁来那个大海岛,那个夷洲变成私产了吗?那日后的朝政、难不成真的要全交给马、吴二相国了?”(未完待续。)8
第1095章 交权布局、调兵分化(上)() 
通传使的惊愕是没有半点用处的,他的猜测却是完全正确的。
    将东海之外这个大海岛变成自己私家的产业,将大宋朝廷的至高权利转交给马扩和吴玠,这正是刘行为何亲自带兵来攻打夷州这片海外新疆域的主要原因。
    任何人都不可能一辈子掌握着一个国家的命运,因为一旦某一个人掌握国家命运时间过久了、就会因人情或各种关系滋生出太多的腐败来。或是亲眷贪墨、或是挚友渎职。
    有道是一朝天子一朝臣,为了避免自己独掌大权时间过久,让如今都已身居要职的一众老兄弟们滋生倦怠、持宠生娇地走向腐败,刘行知道该在恰当的时候先扶持、再将朝政彻底地交给马扩与吴玠。
    只要马扩和吴玠顺利地从自己手上接过朝廷的大权、顺利地完成过渡,那么无论是梁兴、曾炜杰,还是万亚飞、孙玉江。他们都会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刘行卸任之后、他们必须夹起尾巴做人。
    因为掌握大权的人不再是刘行,只要他们犯错、吴玠和马扩是绝对不会跟他们讲太多情面,一定会将其绳之以法、绝不姑息的。
    至于那些老兄弟会不会对吴、马二人心悦诚服,刘行其实一点也不担心。因为吴玠的战功、献出西蜀的贡献摆在那里,加之其在军中的威望足以震服三军。马扩的才干、功绩也是文臣之中的翘楚,没有任何一个文臣能在匡扶大宋这整个过程与他的功绩向媲美。
    有功者居高位,谁若是敢不服、那就是想招来天下人对他的不服。没有谁会傻到位了争权逐利去甘为天下弃,更没有谁看不出来、实际上三军大权此刻其实就已被刘行以极其巧妙的手段转交给了吴玠。
    敢闹事者、抓,敢造反者、杀。
    刘行坚信无论是马扩还是吴玠,一旦遇上不愿臣服他俩的人闹事,肯定会用自己一贯的手段、以雷霆之厉将之先抓起来再说。谁要是敢造反,只是一个吴玠就能随时将其干掉。
    如此这般权利交替之时,最忌讳的是有领兵的将领声望、手握兵权太强。
    在大宋如今各方的封疆大吏与领兵重将中,谁的声望最高呢?
    那不用说,当然是已经跟在高丽军的后面、彻底把蒙兀国那父子三人赶出了大草原,撵到了黠戛斯北方边境外那一大片不毛之地、无人区里去的漠北都护使种师中。
    种师中的声望高、手下的兵权也大。虽然在他去漠北都护府之前,刘行已先行做出了一系列的布局去遏制他的权利过于集中。
    然而以种师中的威望,刘行明白、即便自己做出再多的先行设定,都很难真正遏制住权利向他集中。
    所以当刘行带着慧了飞身落在杨凌儿所居战舰旁的海滩上时,刘行立刻发布出了一条新的命令:着云南郡王段正严领内阁参知,往漠北正式出任漠北都护府都护参知、并授其大将军军阶。着其兼领皇家陆军第十二军都统一职、留守漠北,严防蒙兀人反扑。
    同时,命令种师中刚刚整编完成的皇家陆军第三军勾调至北庭都护府治下,交刘子羽统辖。刘子羽编练、重组完成的第四军换防,调入漠北归漠北都护府管勾、谴用。
    命种师中整编出来的另外一个军、皇家陆军第八军转赴西域,调归西域都护府刘錡统率。换防第八军的,则是刚刚在达林库儿湖边与张扬一起联手干掉黑汗王的、刘锋所率的第九军。
    如此一来,种师中手下由其亲自编练出来、重组完成的三个军中,只剩下了一个第十二军留守在漠北他的麾下。而都统的职位给了段正严,进一步让段正严形成了对他的监督与挟制。
    就算那位妻叔、师叔双重长辈真有不臣之心,不愿意屈居于两个与刘行一样年轻的新宰相之下。刘行相信只要段正严到了漠北,种师中想闹事,只能带着他那只有一个协的警卫兵造反。
    那样的话,不用吴玠出手、段正严亲领的第十二军和绝对服从刘家兄弟刘锋所率第九军随时都能轻而易举的将之击败、瓦解掉……
    种师中资格老、威望高,那么在他之外、难道其他手握重兵的人就没可能在吴马接班的时候闹事了吗?
    当然还有其他人,在种师中之后、刘行最担心不服那俩小子的人就是自己的亲哥哥、刚刚被封了加官进爵的刘錡。
    为何刘行会连自己的亲哥哥都怀疑呢?原因其实再简单不过。
    首先、刘錡是刘行的亲哥哥,这一点上、按照封建社会的传统观念,一旦刘行交权、他是完全有理由顺利入住朝堂,成为至少一个副宰相位置接替者的人选。
    子承父业、刘行尚无子嗣,当刘行选择功成身退时、若是让刘錡入朝堂继承刘家人在朝堂之上的名誉、地位和权利,那也是无可厚非的。
    可是为何刘行选择了马扩、选择了吴玠,而没有选择刘錡或者是刘锡呢?
    那是因为刘行另有打算,那个打算是打虎亲兄弟、上阵父子兵。
    只待朝廷交替完成,刘錡与刘锡兄弟迟早要辞官离朝来这大海岛上与自己团聚。尔后兄弟齐心,对藤原纪子身后的日本皇族中觊觎中原者去展开杀伐。
    难道手下有了刘伟、刘徽等人还不够,一定要拉着刘錡、刘锡那两员如今已经威震四方的本族大帅来这大海岛才安心吗?
    答案是肯定的,在刘行心底里,刘伟也好、刘徽也罢。他们虽然都对新式战术和战法掌握得狠好,但缺乏那种帅才霸气。
    而若真的想将这大海岛变成东海擎天柱、牢不可摧地护卫好大宋的海上边疆。没有帅才不行、没有果决狠厉的大将也不成。
    刘伟之才充其量是一个领兵十万的将军、刘徽等人也都与他不相上下。刘錡和刘锡却是可领百万军、横征讨伐四方的帅才和大将之才。
    所以在防止种师中可能永兵不服、抗菌吴马的同时,刘行先将刘錡手下对其最唯命是从的刘锋给调去了漠北,分化了一下九哥对兵权的控制力。(未完待续。)
第1096章 交权布局、调兵分化(中)() 
只是调走刘锋的一个军,难道就可以分化刘錡的兵权了吗?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那还不能真正彻底对刘錡的兵权实现分化、管控。
    所以刘行在下令勾调漠北都护府的兵力配属后,又出了第二道命令:命西域都护府所辖第第二军南调吐蕃都护府、吐蕃都护府的第一军北调归刘錡统辖。命吴璘治下的第十二军北调西域,刘錡麾下第六军南下归吴璘节制。
    而张扬呢?他的嫡系部队还有三万多人,既知他是个喜欢一个不满意就造反的家伙,难道刘行就对张黑子没有什么想法吗?
    当然有,给刘錡去的命令中是先将刘錡的嫡系两军分别调给了吴璘和杨沂中。
    随后刘行在命令的最后加上了一段话:原镇国公手下兵马移青海、接受刘锡的整训,暂授番号为大宋皇家6军骑兵独立军,着刘锡麾下青海巡防使所率之青海巡防兵五万人往镇国公处听命、改编为伊丽边防军。
    这样一来,刘行相信张黑子才见到大宋皇家部队新装配无力和全员战斗素养提升后的实力,他是绝对不敢抗拒自己这道命令的。
    只要他不敢抗命,那么他的嫡系三万多人就从此离开了他、换到他手下的那些人多数都是刘锡带出来的,日后他就算再想造反也没那么容易了……
    分化瓦解西域的兵权、进行重新配属之后,刘行又出了第三道命令。这道命令是朝谁去的呢?这道命令轮到了声望、实力仅次于种师中与刘錡的活阎王杨沂中头上。
    之前为瓦解刘錡兵权那道命令中,刘行已经先行让杨沂中手下的一个军跟刘錡的一个军对调换防了。
    在这第三道命令中,刘行干脆是下令让杨沂中麾下另外两个军一个去广西与已带兵抵达那里的吴璘汇合,转归吴璘统辖。另外一个军则调给了刘锡,让他带着加南下。
    调走了两个军,自然也该给人家补上两个军。刘行的决定是从东川、西康两地选调两省巡防营组建起一个新番号的军,又从贵州、云南抽调巡防营组建起第二个新军调给杨沂中去训练。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