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仙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怪也将那读心术传授给了他?

    心底有所想,杨时表面上却不敢丝毫怠慢、再次躬礼间说道:“不错,小种相公功勋卓著,主掌兵部年余可谓是殚精竭虑、政绩卓越。以其才、以其能,凭其智与之威望都堪当内阁尚书之职。为何太傅您却将他远谴草原、又无内阁之新任,属下实在想不明白。”

    “杨先生,你真的想知道我为何不让我师叔回到中枢来做个尚书吗?”杨时一番话说完,刘行立即冷眼望着他、脸上隐隐浮出怪笑来再次反问他。

    不敢抬头、但是听到那声音杨时就已猜出了刘行会是何种表情。? ?????但他既然决定将这些话当众说出来,公然来质疑了刘行的用人政策,也绝对不会就此罢休。

    微微再躬礼,倔强的杨时老先生开口道:“您不明言,属下不明。您不明言、也恐难以令这满朝文武信服,更难以让天下万民晓情理、知您意。故而,还望太傅明言。”

    被老先生这样追问,刘行却用目光再次冷眼在大殿之上众臣的脸上扫视了一番。

    随后,刘行缓步走下高阶时,一边走、一边声若寒蝉地道:“历代以来皇亲国戚者多于几代后变作祸国殃民之辈,世家之人争权逐利往往成为中原内耗之开端。有些人喜欢云淡风轻、愿为闲云野鹤。有些人淡漠名利、一心为公。”

    说话间、刘行走下了高阶,驻足后继续说道:“可是有些人原本也是云淡风轻之人、也是淡漠名利的人。因其无太大野心,反而成就了许多千秋功业事。因其淡漠名利,反而让其扶摇直上,登金阶、入金殿,掌中枢、为重臣。”

    言至此处,刘行的目光再次紧紧地锁定到了杨时的身上,声音变得更加冰冷道:“然而人是在成长中改变的,也是在改变中成长的。官场是个大染缸,很多人原本淡漠名利,却在入了官场之后被耳濡目染、熏陶得忘了本初自我,变得争权逐利。”

    话语突然一停,脸上重新露出了那怪异、阴冷的笑容。

    走到杨时面前,刘行第三次反问他道:“杨先生,还需要我继续将话说下去吗?我二师哥与你家八娘子秘密定下婚约,为何也不知会我一声呀?怎地、于公于私,我这种家养大的野孩子、嵩山书院聆听过您教谕的弟子,竟是连你家小娘子和我师哥的喜酒都讨不到一碗吗?”

    言外音、话外话,这番话从刘行口中一说出来,大殿之上的群臣顿时又是一阵齐声嘈语、窃窃轻议声。

    刘行这番话是何意呀?杨时与种师道暗中结下儿女亲家,于公于私、无论从哪个角度去想都该通知一下刘行才是。

    可是为何一文一武两个老人家不通知刘行呢?这只能说明一个问题,那就是两位老人家有鬼、肯定在儿女婚事上有些事情是怕刘行知道,是不敢让刘行知道的。

    那么是什么事,种师道和杨时会惧怕刘行知道,要避着防着刘行的呢?只能有一种事那就是二老结盟、意图夺取更大的权利,使其两个家族从中获取更大的利益。

    两位老人家能夺取到的更大权力是什么呢?绝对不会是刘行的宰相之位。因为当今天下民心所向尽集于刘行一人之身,四千余万百姓的信仰之力正是刘行修为日趋逼近飞升状态的跟根本。

    二老不是傻子,不可能冒天下之大不韪,去想着逆万民之意来夺走刘行手中那至高的权利。

    那么他们能够争夺到的更大权力就只剩下两个,分别就是马扩现在接替宗泽那次辅、副首相,和另外一个悬空已近二年的副首相位置。

    得到副首相的位置、虽然仍要受制于刘行,却在很多事情上都会对刘行形成挟制。就算不能挟制,至少以刘行的性情、多多少少也会被副首相的想法而左右,进而也就有了二老想要的为其家族谋私利的更多机会

    刘行先前的话只是说了一半,只是说了官场是一口大染缸的话,却并且点破谁掉进这个大染缸里面被燃得变了色、忘了本初的自我。

    然而能够站在这大殿之上的朝臣,没有任何一个是不识世间事、不懂人情世故微妙处的人。

    当刘行这样一番话反问过杨时后,在阵阵嘈杂的窃窃议论声中许多方才还很坚定站在杨时身后、做出一副要与他抱团力求改变一些刘行决策的大臣们纷纷后撤。竟在短瞬间远离了杨时、将他一个人孤零零的置在了刘行的面前。(。)

第970章 可以结亲、不可结党() 
人都是自私的,刘行对于人类的这一鉴定再次于这大殿之上彰显无遗。om

    只是眨眼间,方才还摆出坚定支持杨时的那群家伙就这样退避一旁,将老先生独自一人扔在了自己的面前,让刘行意识到那些二品、三品大员同样是靠不住的。

    今天那些人能在杨时与种师道老底被自己揭穿的时候,选择退避、选择逃离,来日若是遇上倾灭之灾之时谁又敢保证那群家伙不会也远离自己,选择自保呢?

    心底对那些人生出不屑和不信任,刘行微微有些鄙弃地瞟了瞟那些人却没有对他们多说半句话。

    重新将目光注视到杨时的身上,刘行露出了和煦的笑容来:“杨先生,你亦曾为我师、也曾做过我的先生。有些事您应该比我看得清楚、也比我想的明白才是。该说的话可以说、不该做的事千万不要做。该是你的就是你的,不该是你的抢不到反而容易反受其累哦。”

    闻听刘行此言,已是额头沁出冷汗的杨时一抬头再看到刘行的脸色,忍不住微微转身回望了一眼。当他看清楚那群人都已撤走、站到离他至少四五步开外的地方后。老先生是又气又急,但也迅速的明白了刘行刚刚这番话中的意思。

    虽只在嵩山书院给刘行讲过几次课,并非有胡安国和刘行那样相对深厚的师徒情谊在。然而跟随在刘行身边也有三年多了,杨时还是了解刘行的个性与为人的。

    该说的话可以说,不该做的事千万不要做。om

    在刘行治理之下的这个朝廷什么话可以说,只要是于江山社稷、于万民福祉的事。就算他杨时扯着嗓子大骂刘行一通,只要事真做错了、以刘行的性格也只会虚心接受,绝不会记恨他、甚至是想着办法挖坑来害他。

    相反、如果是学那些奸佞之臣一般,没事找事、无事生非,指鹿为马、颠倒黑白,一心只为了争权逐利去乱说乱参奏别人的。

    杨时清楚地知道只要那种人敢冒头、刘行绝对是发现一个挖坑坑死一个。发现一群,刘行会毫不留情地将那一群人全都给扔到边地去喝西北风。

    与那种为争权逐利而颠倒是非之人相比,刘行更无法忍受一种人、就是像一年之前胡安国那种人。结党营私、拉帮结派之人来争逐权利,对于刘行而言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因为就在一年多以前,一个月色很美的夜晚。杨时曾在天枢阁上相约品茗、商议宁夏诸事时听到过刘行的一番言论。

    当时刘行将大宋朝之所以败亡于昏君赵佶手上的原因做了一次深入的剖析,并未将所有的责任全都加到昏君身上,更多的是将败亡主因归责于党祸、内斗与内耗之上。

    自元佑变法起,范仲淹也好、王安石也罢。那些可以名垂千古之人虽是青史留名了,然而在刘行的心目中他们才是大宋王朝败亡的真正起因。

    为何刘行会那样认为呢?那是因为王安石、范仲淹等人都是靠朋党上位,又以朋党推动出变法之事展开的。

    他们想要借助其党众变法,却不料其党羽之中鱼目混杂。

    正像那句俗语所说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飞。最后就是一些不是好鸟的家伙,惹得其他朋党纷纷反击、才致使一场轰轰烈烈却很不合时宜的变法迅速失败。

    王安石有没有才华?有大才,是不容置疑绝对有大才、有本事的人。可是他依靠朋党才推动出了一场变法,刘行认为从开始那一刻起就注定了失败也正是因其借助的势力。

    正如杜甫在蜀相一诗中所说的那样,王安石是“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一个文人中的悲情英雄。

    可是正是那样一个文人之中的英雄,却掀开了从他变法之后,大宋王朝内部此起彼伏、经久不息的党争之祸。

    亡国的“六贼”何以保持朝政,是满朝文武都利令智昏了吗?当然不是,那是因为“六贼”之间相互结党,是一个各个工于心计、阴险异常,善舞长袖、善于经营党盟之人。

    以至于虽人人知其是佞贼,却无法将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