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转运大营的主官,也并非全部由各标、各镇守的转运使充任。因为那些转运使,更多是被岳飞临时派到州府、去担当起了巡防使的职司来。
    以正职转运使出任地方州府的巡防使,这是岳飞的一个后招。在岳飞手下能做上一个镇转运使的人,那都是脑袋十分灵光、脑筋一转就能想出几个甚至十几个解决前方所需吃紧问题的人。
    转运使们自身都对钱粮转运、军械补充上很有能力和办法。一旦前方补充跟不上,岳飞随时可以下令,将整个才刚刚恢复元气的绥远地区全部在第一时间变成他的后勤保障基地。
    而那些随军出征的转运使,其实岳飞在那些人上任之初,就对他们说了同样的一番话:大军所至。以战养战。你等做得好。转运归入正军、不用再担心被裁汰。做不好。那也别怪我了
    刘行整军、扩军,整掉的是转运、是河防、是部分巡防兵。如今大宋北朝中原河南、京兆、陕西和西川,实际上已经再也寻不出一支协以上编制的转运兵、河防营了。
    巡防兵,也正在按照刘行的要求、“边地重兵、内地薄巡司警”的目标,在大规模进行着选择、裁汰。
    按照刘行那个目标计划,绥远、宁夏、西川、山东是目前巡防兵上留下会最多的地方。绥远主防蒙兀国那片大草原,山东主防海上。西川防御吐蕃和西羌,宁夏则是联合绥远一起协防草原、主防西域。
    由宗泽为首的枢密院众人一番军报往来后。确定下来的人数上。绥远每个州府常备一个标、五千人足矣。七个州府,攻击三万五千人。
    宁夏十二个州府,每个州府五千人、但在靠近西域的四个州,额外增配两千五百人、总兵员数量是七万人。
    西川那里环境比较复杂,所以包括岳飞在内的枢密使都认为该多留下一些巡防兵,以防备唐朝时那种吐蕃、西羌一起对中原开战的局面发生。但其十三州府巡防总兵力在最后刘行拍板的时候,也从十万人被减到了八万人。
    山东虽然是沿海的第一道防线,但其实刘行在得知吴璘想为山东留下十万巡防兵的时候,竟然是直接鹰扬飞书去训了他一通。被训之后,吴璘只能放弃他自己的想法、接受了刘行建议的八万人定制。
    那么如今大宋北朝的转运、河防事。日后由谁来负责呢?刘行给出的定案是全部交给各地私商去负责。而且刘行还刻意地在鹰扬飞书中,对宗泽做出了一次强调:记得。是私商、不是官督商办、更不是官商为主了。
    宗泽当时不明白呀、这是为何呀!官商你不用,官督商办你也不用,却要将大军保障、河工漕运全部交给私商去做。十商九奸,万一那些商人使点什么花招,岂不是要坏了大事吗?
    于是老元帅便联合种师中一起,特意专门用鹰扬飞书给刘行发去了一封信,用质问的语气责问刘行是不是想要将国家命运全都交给一群商人去。如若那样,商人误国、刘行是要做千古罪人吗?
    宗泽单独不敢这样质问刘行,所以他拉上了种师中。
    看到了两位老元帅一起发来的质问信,刘行苦笑一下后只给出了一封极其简短的回信:十年后、商兵百万去开疆拓土,朝廷只管封赏领其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是说:工匠想要使他的工作做好,一定要先让工具锋利。比喻要做好一件事,准备工作非常重要。
    刘行信虽短,却说出了这样的话。当那封信送到宗泽和种师中面前,两个老元帅结合当天刘行才下达了让义勇兵去夺取异族土地、给予封爵的新政令,二人马上便明白了刘行后续会去怎样做了。
    不以朝廷兵马去攻取异族之地,只以义勇兵和私商所雇转运力士、河防工人去开疆拓土。朝廷不需要出一兵一卒、不用耗费一钱一粮,只是在那些商人和义勇兵领袖打下新将疆域后给个封爵。
    羊毛出在羊身上,那些人的爵位俸禄必然与其领地向朝廷贡输的税款相比只会是九牛一毛。
    所以两个老元帅之前在接到义勇兵拓土封爵令后,曾一起暗笑那些商人再精明也精明不过刘行,自然也就看到那封信后立即明白了刘行后续会做些什么、不再反对了
    正因为有了这些前因,岳飞在部署的时候先是让转运使出任州府巡防使、强化了其二十四万大军出征草原后的补给能力。
    接着,在刘行与慧了开玩笑之前的几个时辰,岳飞又以巡抚兼署总督之名发出了一道政令:募绥远、山西两省私商转运战时补强军需。
    准私商自行招募义勇兵、随大军同时出征。所攻取之地,先归总督府掌控。战后按各部义勇兵所取之地,由天枢分封授爵。
    岳飞此令一出,山西、绥远两地的民间顿时沸腾了。之前那些私商见到各处城门前的“义勇兵拓土封爵令”时,还以为刘行只是鼓励百姓对异族复仇弄出这么个花招来。
    如今却没想到,岳飞竟然在临战时真的率先采用了刘行的这项新决定,准备带着商军出征大草原去了。
    于是只是短短几个时辰内,绥远本省六十三家各类商号老板通二十一家转运行老板一起快马急奔总督府报了名,要去随军出征、为大宋开疆拓土。
    这八十四家商行老板报上的兵马数量,竟有八万四千人。这让岳飞既开心、又不由得有些隐隐担忧起来。(。)
第715章 厉兵秣马、岳飞备战(中)() 
作为一个统军之人,为何见到如此多的义勇兵反而担心了呢?
    那是因为在五大总督中,岳飞是在治世上其实最有见解的一个。
    他眼见到商人能一天内聚集起八万大军,顿时担忧起这股强大的力量假以时日、一旦哪一天不再满足于只做商人而选择争霸,那是不是会让北朝内部乱上一乱。
    商人造反,这事看起来似乎有些不太可能发生。毕竟从前的士农工学商社会地位上,商人始终都在最底层。
    如果没有刘行执掌大权、打破了等级森严的社会格局。使商人真正开始在各地参政、议政,参与到朝廷的大事决策中来,使得商人阶级不再是社会上的弱势人群,在这一方面来看刘行于天下万商都是恩情深似海的,他们没理由造刘行的反。
    可是商人趋利、十商九奸,这是所有中原人根深蒂固对商人的看法。刘行能够改变法定的等级格局,却不可能在短时间内让所有人从内心深处真正接受商人与其他阶级是平等的,最大原因就是商人往往都是很狡诈的。
    狡诈之人不足信,所以岳飞还是对那群人产生了担忧。
    但是呢,岳飞同时也很清楚地知道形成造反的原因,如今是完全不存在的。
    造反无非是三种人群,第一种是社会最低层造反。底层要造反、首先要有天时,什么大旱啦、大水啦、大地震啦、外族入侵啦,越民不聊生越有兵源。只要还有口饭吃,谁跟你脑袋别裤裆里造反玩?
    其次要有造反的理论基础。“王侯将相、宁有种乎”是个理论、“苍天当死、黄天当立”也是一种理论。
    最大的其实是刘行用着的。那便是“驱除鞑虏、恢复中原”、“直捣黄龙、誓灭女真”这种民族大义型的理由和理论基础。这个理由很重要。占着大义的名分,自己也不怵不是。
    当然,岳飞心中也明白,刘行不算是造反。是张孝纯、王禀先给了刘行正式的官身,刘行才到五台以后异军突起,最多只能算是借乱世豪杰崛起、直入中枢掌了大权
    社会底层想要造反第三点是要有钱,偷的抢的别人支持的。随便怎样,有钱才有枪有粮。底层造反最早就是抢钱抢女人。为啥?没钱谁跟你扛枪造反?
    第四点底层造反领头的人手下需要有人才,知识越多越反动。乱世时候科举不兴,还是有大把人才会跟你干的。前面抢钱抢女人无所谓,有了一定的地盘了就不能再这么干了,要组织屯田、要营造兵器,要练兵、你行不?
    没知识很可怕。
    没有了人才,再牛的底层牛人,他也绝对无法成功造反。大多数手下没啥好人才造反的底层,其结局都有一个、那就是自己和家族都被镇压着满门夷灭掉
    底层造反的第五先决条件,就是带头大哥他得自己的战略眼光。先打哪后打哪。攻的会不会功高震主,守的这个会不会被招安反水。很烦的等等。
    那些在知乎逛的**丝们根本都别去造反,因为别指望**丝真的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