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脂膏有时也可以互相通用。根据一些古籍记载,我国中原在汉代以前人们食用的油均为动物油,称为“脂、膏”。脂膏二字均从肉会意,说明它们是从动物类肉中产生出来的。脂由于所处动物体内部位的不同而有各种专称。
    早在夏商以前,由于古籍所记语焉不详,其食用油的具体情况尚不甚清楚,然楚辞。天间:“冯珧利决,封豨是射,何献蒸肉之膏,而后帝不若?”
    那是说夏羿射杀一头大野猪,用其肉膏来祭祀天帝,但为何天帝不保佑他呢?用野猪油来祭神,而神是人们想象和造出来的,神的饮食习惯也就是人的饮食习惯。
    由此可以推测,人们最先食用的可能是狩猎的野兽油,畜牧业发生以后,人们也就自然食用家畜的油。
    据说,商朝末期暴君纣王作“炮烙之刑”,就是把脂膏涂在铜柱上,让“梦缘者”滑跌坠落到燃烧的炭火中以取乐。
    到了周代以后,古籍之中有不少烹饪用膏的记载。按照那些古籍所记,春天吃羔羊乳猪,要用牛油烹调;夏天吃鸡干鱼干,用狗油烹调;秋天吃小牛幼鹿,用猪油烹调;冬天吃鲜鱼大雁,用羊油烹调。
    可见那个时候人们己经对各种动物油的性质有所认识,因而强调某个季节、某种肉类要用哪一种动物油来烹饪效果才最好。
    大概也是在那个时候开始人们食用的动物油主要来源于饲养的家畜,如猪牛羊鸡犬之类,以及捕获的野兽和鱼、鸟等。“八珍”中的肝。
    脂膏在日常生活中所需用量是较大的,汉代已有专门从事脂油买卖的商人。史记。货殖列传云:“贩脂,辱处也,而雍伯千金。”雍伯能以贩脂致富,其经营规模应当不小。
    油字本为水名的专称,说文:“油水,出武陵孱陵西,东南入江。”此水大致在今湖北宜昌地区境内。
    由于油字又含有流动、光润的意义,在植物油出现之后,遂被作为脂油的意义使用,而逐渐失去其本义,随着植物油的广泛应用,油字才渐渐地作为动、植物油以及其他油类的通称。
    植物油的获取大约是从东汉那个时候开始的,当时人们已经知道植物果实中含油,但其提取的方法及成品还是较简单和原始的。
    崔寔四民月令谓五月“以竿挂油衣,勿襞藏”(折叠)。油衣即涂油以防雨水的外衣,可能用的是植物油。
    汉代,芝麻、当时被叫做胡麻从西域传入中原地区。由于其含油量丰富,遂逐渐被广大人民所喜爱和食用。
    四民月令中多次提到种植、买卖胡麻,可见当时人们对胡麻的重视,也反映出当时胡麻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植物油初始时大概多用于点灯照明或作为战争中的燃烧物使用,传说中的力牧造油也反映了这种情况。芝麻油可能是植物油中最先大量出现并用来食用的。三国时期,人们已大量使用芝麻油了。
    在一些关于三国时期的古籍之中,记载了这麻油、可能指芝麻油,均作燃烧品使用,其数量不在少数。
    王隐在晋书上言麻膏,下言麻油,膏油互用。由此也可窥见油字渐渐代替脂膏作为通称的痕迹。
    植物油的食用到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可能就比较普遍了。(。)
第612章 高手在民间、定策大榨油(中)() 
而在当今天下,植物油的食用更加普遍,种类也有所增加。
    沈括在他的梦溪笔谈中这样说过:“今之北人喜用麻油煎物,不问何物,皆用油煎。”
    而庄季裕所写鸡肋编也有说道:“油通四方,可食与然者,惟胡麻为上,俗呼脂麻,言其性有八拗,谓雨暘时薄收,大旱方大熟,开花向下,结子向上,炒焦压榨才能生油,膏车则滑,钻针乃涩也。
    而河东食大麻油,气臭,与荏子皆堪作雨衣。陕西又食杏仁、红蓝花子、蔓菁子油,亦以作灯,但粥,以熏目以致失明,今不闻为患。
    山东亦以苍耳子作油,此当治风有益。
    江湖少胡麻,多以桐油为灯,但烟浓污物,画像之类尤畏之,沾衣不可洗,以冬瓜涤之乃可去,色青而味甘,误食之,令人吐痢,饮酒或茶皆能荡涤,盖南方酒中多灰尔,尝有妇人误以膏发,粘结如椎,百治不能解,竟髡去之。
    又有旁毗子油,其根即乌药,村落人家以作膏火,其烟尤臭,故城市罕用。乌柏子油如脂,可灌烛,广南皆用,处、务州亦有。”
    根据沈括那本书中所列举的植物油就有十一种,用于饮食者也有五六种之多。
    据典籍所载,都证明了有各种植物种子的出油率和造油法,其中有榨法又两镬煮取法即水代法、磨法、舂法等,基本具备了厚适中那些食用植物油的种类及造油法。
    在中原这片大地的历史上,自从植物油出现并应用于饮食和其他方面之后。并没有完全排斥动物油。两者并行不悖。
    但由于植物油种类多、产量大、用途广。因而其食用的比例越来越大,始终依然
    食用油由于其为脂肪物质,具有易燃、隔水、润滑等功能,因此,在当下除主要应用于饮食上之外,在日常生活中还广泛应用。
    其大概在食用之外,还有其中被广泛使用的用途:第一种用作燃明之物,用于点灯照明。制造蜡烛、灯具。
    第二种是制作防水器皿、用作防雨用。诸如雨伞、雨棚等,如今这天下大都数都油浸泡之后加工出来的。
    第三种是大规模被使用于造船上,润滑器械。那些造船所用的大器械,正式依靠各种油去做润滑,才能长期使用、应用便捷的。
    第四种车子的润滑,当今各处转运行当中,每年要用掉各种油的数量,据刘行之前知道的情况看甚至可以足够一个山东省所有军民吃上三年的。在当下的站着鞥交通乘御多籍以车,脂油又是车乘中轮轴的润滑之物。?
    第五种就是给女人用去制作护肤、化妆用品。刘行不是女人,但也从种雁翎、杨凌儿和那些女侍卫的口中。没少听说某种油做成的化妆品有护肤的效果。
    第六种也是刘行最熟悉的用途,那便是做药用。用脂油或配合其他药物来治疗疾病。尤其用于治疗皮肤病,之前刘行也没少亲自使用过。
    第七种是其他用途,用油脂涂抹陶器内壁以防渗漏等等
    心中对这些早已深切了解,所以当刘行听闻在这里居然有人在改农田做菽地去种豆榨油后,马上想到了一个词汇、战略储备。
    如今大宋的军中使用的,其实一直也都是桐油、食物油做攻城、防守城池时的主要燃料。而诸如飞艇之上所用的油,那却都是刘行“独创”出来的炭精油。
    论成本上,桐油最廉价。讲效能上,炭精油最高能。
    可是桐油需要砍伐桐树,对于一个曾经饱受雾霾困扰的人,刘行是很不赞成动不动就去砍掉茂密森林的。森林被砍光,才会有雾霾,所以刘行之前已经开始在刻意减少桐油的战备储备。
    而炭精油的造价,一斤炭精油可以用作生产出五斤芝麻油、十斤大豆油。炭精油的技术又是只有猎人谷刘家炭油坊独家不传之秘,故而除了在飞艇上使用,刘行是根本不敢放开了广泛推广和使用的。
    如此一来,实际上真正能被作为战备储用油最划算的,自然也就是植物油了。因为动物脂肪油必须得去杀生,造价也比植物油要高出太多。
    植物油中,后世里的大豆油满地是、那场景是刘行决定要先问清楚、好来确定大力扶持豆油加工行当最大原因
    曾经潜伏在户部做密探的卢明韬,其家中本身就是个做粮食生意的,所以对粮油这些事上当初在户部时格外上心。
    当听到刘行的问话之后,他马上策马转身来到刘行面前,垂首抱拳道:“禀太傅,去年虽是战乱,我朝在河南、山西、陕西、东川和西康等地的菽油总产量达到了九百万斤。而在河北、山东这些地方,去年的产量也应在百万斤之上。亦是说,我朝去年全年菽油实产当在一千到一千二百万斤之间。”
    听完卢明韬的禀报,刘行低下头去暗暗盘算起来:一千二百万斤,按照一个五口之家每个月吃掉三十斤计算,这一千两百万斤的豆油可以满足两千万人的食用油需求。
    整个北朝如今是三千万人口,那么就是说至少还有上千万人在依赖高成本的动物油、其他高价植物油在过日子。
    油是基本生活物资,在豆油无法尽量满足全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