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眼见她那副气急的样子,刘行却是再次坏坏地一笑,猛地手中怀中去。
    当手重新抽出来的时候,刘行身形急晃、猛地单膝跪在了娇羞、惊怒中种雁翎的身前。接着伴随刘行双手举起、一枚戒指,一枚镶嵌着七色宝石的戒指被刘行举到了起来。
    “有多少遗憾因为错过,有多少错过因为误解。有多少误解因为隔阂,有多少隔阂源于距离。不想再有距离。只愿和你永远相伴不分。爱就一个字,却包含了海枯石烂的承诺,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宿愿,荣辱与共其利断金的情愫,相敬如宾的一生追求。翎儿,我爱你。我要兑现当年月下溪边给你的承诺,在我加冠之年正式娶你、嫁给我吧!”
    一口气将早已想好、背熟的求婚词给说出来后,刘行单膝跪蹭向前,将那枚闪烁着七彩光芒的戒指呈送到了种雁翎的面前。
    “你、你、你”
    突然间到来的这一切,刘行突然间当众向她来求婚。种雁翎竟在瞬间被彻底惊呆了。
    她双眼中隐隐泛起泪光,背靠着墙壁不由得想起了两人十二岁时刘行被责罚。她在后面为刘行后背涂抹上药膏时刘行所给她的那个承诺。
    “待我加冠时,你若未嫁、我定娶你,让你做我最美丽的新娘、做我最幸福的娘子。”
    那是当年刘行的话,如今他来兑现了。可是、可是种雁翎怎么也没有想到,她会是在这么多人、而且全都是大宋朝当今绝对权贵们的面前来向她求婚。幸福感、惊喜、荣耀感瞬间将她彻底击得晕头转向
    “时间荏苒着、心跳无时无刻。开心溢于言表、幸福表露无疑,快乐自由自在、美好就是现在,这都是自然反应。因为我心听到你的心声,从此变心心相印。亲爱的,嫁给我吧,你心都答应啦,你还在犹豫什么那?”
    眼见到她那惊喜、错愕、傻傻的表情,刘行不希望自己人生中第一次求婚就此失败,马上又将另外一段想好、默记于心的话给说了出来。
    “还、还愣着干嘛,翎儿、快答应、快答应嫁给他呀!”坐在刘行身后的种师中在这第二番话说完时先清醒了过来,马上望着种雁翎催促起来。
    “是呀、是呀!种七娘子,你还愣着做什么!嫁给他吧、嫁给他呀”老帅宗泽也在此刻回过神来,脸上露出开心的大笑中也加入到了催促的序列里。
    “嫁给他、嫁给他”
    几十个守卫在大厅内外的亲兵们,一见到两位老将军带头催促,顿时击打着手掌齐声呼喊起来。
    “这、这、这太突然、太突然了。不是定好的是,要在正月十五才完婚吗!你、你这太突然、太令人意外了呀!”在众亲兵的呼喊声中,种雁翎终于从错综复杂的那心情中醒来,一开口却先说出了这样的话来。
    “相守相伴十二载,怎会突然?”听到她这话,刘行再次跪行上前。
    将戒指呈到了她的眼前,异常诚恳、坚定地说道:“心中彼此早深爱,只是世间多磨难。老天不公玩弄了我们太久,翎儿,那突然只是老天在作怪,戴上戒指、嫁给我吧!明日便是你我洞房花烛夜。”
    相守相伴十二载,是呀!刘行八岁进豹林谷,当时所有弟子都看不起这个没爹、妾侍生的孩子。只有种雁翎主动与刘行做玩伴,只有种雁翎一直朝夕相伴全然不顾男女之别。
    相守相伴十二载,如今终于等到了这一天、他向她求婚的这一天。当刘行这些话说完时,泪水终于再也不受控制、汨汨地冲破了种雁翎的眼眶顺着她的面颊流淌下来。
    “你、你快起来,男儿膝下有黄金,你怎可跪我!我答应你、我愿意嫁给你”
    终于,她说出接受的话语了。当听到她答应的话后,刘行也忍不住泪水几乎夺眶而出、将那枚戒指戴到了她的左手无名指上。然后猛地站起身,再次将她紧紧地揽入到了怀中、又一次低下头轻轻在她的额头上吻了吻。
    左手无名指的等待,一等就是十二年。种雁翎不懂那深意,刘行却深深的懂得。
    然而就在众人发出一阵欢呼声、刘行紧紧拥着种雁翎的时候,大厅后方的侧门旁、一个人却透过人群遥遥望着一对有情人,眼角也流淌下了泪水(。)
第503章 金使求和挖俩坑,胡先生跳了进去() 
夜色渐浓,曲终人散。
    喧嚣了一整天的太傅府,直到梆打初更时分总算恢复了宁静。
    乾园、也就是太傅府最前面的园子内,刘行所住的君首阁内却依然灯火熠熠。
    坐在这阁楼的大堂内,刘行先是瞧了瞧左边的宗泽,接着又看了看右边的胡安国。谁都没开口,只是将目光投向了大堂内垂首站立的一个人身上。
    沉静片刻后,终于还是刘行先开口打破了这死一般的寂静。
    “吴乞买那个老儿现在想来讲和,高庆裔、你不觉得女真人真的很好笑吗?”乍一开口,刘行便是一脸讥诮先对着那人说了这样一句话。
    高庆裔,金国谴来的使者、来向刘行恳求双方停战议和的使臣。
    听到刘行的话,高庆裔低着头、眼珠子转了转却并未马上开口接话。
    他不接话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因为这个高庆裔和当今天下所有人一样,他也很清楚当今情势下、宋金双方的实力逆转后,实际上金国已经失去了和谈的底气。
    然而作为一个汉人、一个深知汉与女真两族内情的人,高庆裔还是对双方停战和谈,抱着一丝希望的。
    他这个希望在哪里?当他微微低头稍做思索时,他的目光投向的人说明了他的希望之所在、他望向了坐在刘行右手边的胡安国。
    高庆裔为何望向胡安国呢?那是因为他知道胡安国是个儒林领袖,是一个许多时候都讲求儒家那一套做人做事基本规则的人。
    孟子教儒生们一切都以仁义为先、主张仁政以治过国。
    孟子对于战争不仅是一味厌恶、而是看重战争的正当性,因此他会说“征之为言正也”。
    孟子关于战争正当性的讨论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战争的目的不能是追求自己的私利。为了扩大土地、争夺城池和人民。反对“率土地而食人肉”的战争。
    正是因为孟老先生看到了当时的各国之间的战争大多起于君主的贪婪和私欲,他才十分重视“义利之辨”,大声疾呼“何必曰利”?
    那位先哲所关注的义利之辨大体是在于君臣之间,那位先哲反对臣子以“利”游说君主,其实质是反对君主扩大自己的私欲而贪婪无厌,君主最大的欲不在于衣食之美、妻妾之养而在于称霸于天下,这样的贪欲私利必然导致无休止的战争。
    那个孟老头轻视“利”,却绝对不代表他的门生、后带儒生们全都像后人想像的那样是个忽视个人利益的迂腐夫子。实际上孟子反对的“利”主要是君王大利。
    孟子老先生曾以孔子对为季氏求富的冉求的讨伐为例子,指出如果不行仁政,而一味的追求私利,那就是背叛孔门,如果再是为了土地而不惜发动战争杀害百姓,那就是极大的犯罪。
    其次,当时的孟子主张施行仁政的天吏之国可以讨伐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孟子所主张的天吏之国的讨伐有两个正当性前提:第一个前提,孟子认为讨伐的对象实际上是那些倒行逆施的君主而并不是去对一个国家及平民发动战争,所以老孟头说要“止其旌倪。反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
    如今呢?吴乞买想要和谈,不想让宋金两国继续打下去了。因为继续打下去,金国只能是平民被全都征辟为兵去阻挡杨沂中为首、大宋朝王师的攻击。
    方才一见到刘行,高庆裔便先将金国“兵力几近衰竭、今往锦州者多为民夫”这件事当做和谈“诚意”给说了出来。
    然而他那番“诚意”其实就是他为了在刘行反对和谈时,先给胡安国挖好的一个坑
    这个坑之中,高庆裔寄往的当然还有另外一种原因,那就是孟老头的第二个观点:征讨倒行逆施者的国家本身必须内政修明施行仁政,否则就是以纣诛桀。
    孟老头说仁者无敌的意义也就是这个意思,他主张仁者无敌、“不奢杀人者能一之”的重点是在于告诫统治者施行仁政而不是在于追求无敌或者天下一统,而首先是要求君主志于仁,使自己国内的百姓安居乐业。
    所以孟老先生才会说出“君不向道,不志于仁,而求为之强战,是辅桀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