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现在的姬正,真可以说是孤家寡人。
不单单是因为他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好似全然处于这个时代之外的孤家寡人,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的到来,宛如一个克星一样,循着冥冥的某种联系,克死了一堆人。
迄今为止,据姬正所知,这种联系貌似跟血脉有着大关联,因为魏太子申没了,魏公子卬没了,除此之外,类似的情况还有不少。
更怪异的是,姬正得知不但原本魏惠候的一众子女亲戚命运多舛,甚至不少关系亲近的人都直接一命呜呼了。
就比如说,原本魏惠候的一众姬妾,宛如陪葬过去旧时光,说的好听点就是一个个对这人世都不再留恋了,说的直接点就是一个个已经不存于世了。
这种离奇的情况,引得朝中上下一阵恐慌,安邑流言四起,都说魏惠王妄自称王,不将周天子放在眼里,故而得罪了上天,上天降下惩罚使得魏惠候成了一个:真……孤家寡人!
这样下去,魏惠候也强撑不了多久。
面对这种情况,商鞅出使魏国之前虽然从未想过,但是他对于这些倒是乐意见到的。
此番,
秦国假意服软,未战先怯,派商鞅出使鼓动魏惠候南面称王,说明白了就是为了鼓惑魏惠候,或者说是转移魏惠候的注意力。
秦魏两国在河西这片土地上打了不知多少年的战,可以说是结下了短时间内难以解开的国仇。
现如今,秦国国力经商鞅变法之后蒸蒸日上,又怎么可能真的连真正的较量都还没有,就服软呢?
秦之所图者,大抵上是趁着魏惠候麻痹大意头昏之际,出其不意夺取河西,从而一战扬威!
对于秦国可能存在的意图,魏国朝中意识到这一点的人自然有,但是魏惠候不听!不听!就不听!
若非如此,若非魏惠候一心只想称王天下,取周王室而代之,也不会在前段时间气死了那魏国宰相白圭。
凡此总总,可以说和姬正没关系,也可以说和姬正有很大关系,毕竟他来都来了,也不知怎么回去,既然都坐到了这个位置上,以后的职业看来就是魏国国君了,国之兴亡,自然跟他有着大关联。
不过,姬正此时倒是没有想那么多,只是趁着有闲,努力根据自己的记忆梳理梳理战国现阶段这个时期里的那些事。
诚然,他记忆中所知道,很可能跟现如今的实际情况对不上,甚至截然相反,但他受了烧伤,反正闲着也是闲着,反正也没什么事,动也难以动弹,干脆多动动脑子好了。
躺在后花园的躺椅上晒着太阳,意识如同流动的水,正随意想着一些事情,姬正注意到毗人从远处走近而来。
“咦,莫非又有什么噩耗?若是如此,我的阳寿会增加么?”姬正浮现出一个怪念头。
毗人来到近前:“君上,秦国太子并大良造前来!”
原来不是什么噩耗。
这是姬正一瞬间的念头,他现在行动依旧不便,不过说话倒是没有什么太大问题,当下示意毗人宣秦国太子并大良造觐见。
大良造,又称大上造,秦孝公时为秦国国内最高官职,掌握着军政大权,现今的秦国,国君正是秦孝公,而大良造,则是多年来主持变法的商鞅。
跟着毗人之后,秦国太子赢驷、大良造公孙鞅并肩齐行,远远看到那躺着难以动弹的魏惠候,两人相视一眼,走近之后,跪下叩拜。
嬴驷中气十足道:“大魏公国秦太子嬴驷叩见我王,恭祝我王龙体早日安康,万寿无疆!”
公孙鞅恭声接道:“大魏公国秦大良造公孙鞅叩见我王,恭祝我王称霸天下,江山永固!”
这二人倒是口径一致,将魏国摆在了秦国之前,完全就一副俯首称臣的模样。
姬正摆手,一副无力说话的样子,只是示意毗人让秦太子和秦大良造两人免礼。
相比较于王,若是非要选择的话,他倒是更乐意被称为君上,不过此时也懒得去纠正。
按照历史进程,秦魏之间的河西之战根本难以避免,姬正此时干脆就将错就错,扮一回重伤在身的魏国国君,顺便借此麻痹一下秦国耳目好了。
其实,姬正确实是重伤在身,也无需刻意扮演,自然发挥就好。
留意着光是一个惨字都不足形容的姬正,公孙鞅只觉此行简直是得上天所助,现如今魏国国内人心惶惶,秦国若是出兵河西,岂不可以说是天赐良机?
心中有数,公孙鞅起身看向姬正,拱手道:“臣鞅有奏!”
第94章 事()
“有何事要奏?”
姬正倒是想流露出一丝玩味的笑意,然后这样问问公孙鞅。
但是,他现在顶多也只是这样想想而已。
懒得多绕弯子,姬正扬手:“请讲。”
“前番归秦国,鞅特将我王聘娶紫萱公主一事奏报秦公,秦公不胜欢喜,喜悦之余,第二天就为公主挑选嫁妆。此番,紫萱公主已经随鞅而至,今有天灾降世,宜喜结良缘以冲之,鞅斗胆,恳请我王择良日与紫萱公主完婚!”公孙鞅理所当然道。
其实,他的主要意思也简单。
前番,公孙鞅成功游说魏惠候,并且许诺将秦孝公的女儿,也就是紫萱公主嫁入魏国。
此番,为了表示诚意,顺带进一步让魏惠侯麻痹大意,公孙鞅自然是依照所诺行事,不管紫萱公主是不是有一千个一万个不愿意,反正他是成功将紫萱公主带到了魏国。
按照原定的打算,紫萱公主所要嫁的人其实是公子卯,跟魏惠候其实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
毕竟,魏惠候的年龄都有五十多了,而紫萱公主则是风华正茂,还是个黄花闺女,魏惠候给她当爹都绰绰有余,自然鲜少有人想过让魏惠候迎娶紫萱公主。
只不过,以前是以前,现在是现在,这之间自然有着变化。
尤其是现如今这种情况,其间的变化就更大了,不说公子卯已经在天灾中万事成空,就连原本后宫佳丽众多的魏惠候,现在都可以说真真成为了孤家寡人。
许是姬正的到来,克制了一切,导致他现在身边连个侍妾都没了,原本有的,也都被克死了,或者是死得莫名其妙,这倒是成了一件稀奇至极之事。
只不过,现阶段安邑城中,甚至是整个魏国境内都是人心惶惶,姬正身边连个侍妾都没了,倒是少了人关注,就算是真有人关注到,若要提及此事,极有可能也是等到姬正身体康复以后。
而公孙鞅,倒是直接明了简单,刚见到姬正,必要的礼仪之后,直接就提起了此事,并且还来了个模糊说法,要将原本准备嫁给公子卯的紫萱公主嫁给姬正。
所谓以此冲喜,缓解天灾,那当然只是一种说法而已,这种说法对不对姑且不论,但这种说法,却并不是可有可无。
至少公孙鞅觉得,面对当前的情况,这种说法是相当有必要的。
实际上,他将紫萱公主从秦国带到魏国,其实压根就没考虑过将她完璧带回去。
按照他的想法,一个女子而已,为国事牺牲一下自己,自然是非常有有必要的,尤其是紫萱公主就是秦孝公的女儿,为了秦国牺牲一下自身的终身大事,自然是必须的。
如果说秦孝公曾效仿越王勾践卧薪尝胆,那么公孙鞅或许就有着将紫萱公主当成西施进献别国的意思在里面。
至于接收紫萱公主的这个人到底是公子卯,还是魏惠候本人,对于公孙鞅而言,差别有是有,但是并不大,所能达到的效果,可以说都是相似的。
这正是很多谋事者的无情之处所在,为了某些利益,很多东西说牺牲就牺牲,丝毫不带犹豫的,否则后来又怎么会有着成大事者,必须要心黑脸皮厚之类的说法呢?
论起心黑脸皮厚,公孙鞅心黑不黑暂且不说,反正他现如今表现出来的脸皮确实是够厚的。
分析而言,公孙鞅实际考虑的是进一步让魏惠候麻痹大意,然后揪准时机攻占魏国河西之地,而表面上表现出来的,则是一副对于魏惠候毕恭毕敬的样子。
当然,若非如此,魏秦两国或许早就在战场上打起来了,倒也不会出现如今这种表面上要进行和亲,以便结魏秦之好的表象。
“紫萱公主,秦孝公的女儿,听公孙鞅的意思,只要我点点头,她就变成了我的未婚妻?”姬正看了公孙鞅一眼,眼神中不由闪过一丝怪异,不过他也没有急着出言,没表示赞同,也没表示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