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经过仔细研究后,叶秋离已经发现,中国科学家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合成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其实根本就是一种五行俱全的复合材料,其配方中金属颗粒、植物微粒、岩石粒子、轻重水源等五行材料一应俱全,无一缺乏。而它之所以能够表现出那样完美的属性,也正是因为合成过程中五行属性的各种组成成分恰到好处地融合在了一起,最大程度地将其本身所具有的属性和能力给发挥了出来。
在此基础上,那些属性功能各不相同的变种,其实也是对这种超级材料的各个组成成分进行细微调整之后的结果。只要能够保证调整后的复合材料五行属性依旧均衡,不至于崩溃,确实有可能改造出众多可以满足各种独特要求的特殊材料,比如超级耐高温材料、常温超导材料等,都是有可能实现的目标。
只不过,理论虽是如此,但是真正想要实现那种结果却是又千难万难了,不说地球上那些对阴阳五行理论基本上已经完全不了解的科学家,就是叶秋离这位真正的修真者,对各种材料的阴阳五行属性都有着极为深刻了解的人,也没办法完全保证各种配方的五行属性能够完美平衡,绝大多数还是以失败的结果而告终。
世界的组成,从表现上看,可以分为时间与空间;而从本质上看,则可以分为物质与能量。任何一种事物其实都是物质与能量的统一体,构成各种具体物品的基础组成材料自然也不会例外,除了实实在在的,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属性外,另外还具有着一种不可或缺的能量属性。
这些能量属性,一般状态下通常会表现为最为普遍的五行属性,在一些特殊情况下,也会表现为阴阳属性等比较常见的属性,完全不具备任何属性的物质,这个世界上其实根本就不存在。
在上古时代,科技文明还没有开始发展的时候,人类之中的贤者和智者通过智慧与心灵来认识世界,在精神力的精细体悟中,他们发现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并且以之为基础,总结出了一套以阴阳五行为代表的物质能量统一理论体系,不但可以非常完美地认知人类周围的一切事物,更可以以之为指导,认识自身,修炼自身,慢慢走上一条修仙问道的进化之路,全面提升自己的生命层次。
不过,这种认识世界的方式妙则妙矣,但也确实太过于玄奥,对于个人资质的要求实在太高,非一般人所能够学习通透,一旦理解不到位,很容易就会纠缠其中,不可自拔。因此,后来者逐渐将事物的物质与能量属性分开来认识,更多地了解其中比较具体直观的物质属性,而慢慢忽略其中的能量属性。
时至今日,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方式中,基本上已经不再讨论事物的能量属性,而是将其物质属性研究到了一个极为高深的境界。那其中,元素周期律的发现与元素周期表的制定,就是其最伟大的成就之一。建立在那个基础上的物理、化学等科技知识,也正是当今时代工业文明的最根本的基石。
在此之前,人类发现和合成出来的各种材料,自然是遵循了元素周期律的基本规律,符合各种物理、化学理论的解释。但是李成栋教授无意间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却不再是这么一回事,它已然隐隐摆脱单纯的物质属性的束缚,回归到了上古时代流行的那种物质与能量相结合的认知方式上面。
这样一个全新的科研领域,自然需要全新的科学理论为指导才能研究清楚,而地球上的科学家,不管是国外的还是国内的,依然抱着之前那种固有的既定认识不放,奉元素周期律之类的理论及定律为万古不变的永恒圭臬,在单纯的物质属性框架内研究那种复合了能量属性的东西,结果自然讨不到什么好处。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就算后来李成栋教授复合出来的那种超级材料的配方与流程依然因为种种原因而泄露出去,弄得整个地球上几乎到处都是,照样没有多少人在其基础上研究出什么新的东西,除了照猫画虎地重复已有的实验外,也仅仅只有两三例偶然复合成功的新材料问世,还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在最基本的指导理论上都会弄错,那种情况下的科学研究所能取得的成果也就可想而知了,用事倍功半这个词来说明都有点过分,完全可以用瞎猫碰上死耗子的比喻来形容,不出成果乃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真正出了成果才会令人奇怪呢!那当真是机缘凑巧,运气好到家的情况下才会出现的事情。
也正是因为这种从一开始走岔道路的缘故,最近几十年时间里,地球上的那些科学家在研究超级材料及其各种变种的过程中,其实一直都没有一个清晰与明确的思路和体系,完全就是穷举似地进行无以计数的具体实验,然后从中碰运气一般得到一些完全无法预料的成品,真正成功的概率万中无一。
这其中,财大气粗的美国投入的资金和资源最多,进行的实验也最频繁,因此其取得的成果也最显著,至今已经有着包括原始材料在内的四五种超级材料问世,使其国内的科技水平飞跃性地向前跨越了一大步。
不过,就算是这样,那些性能已经极其惊人的超级材料依然无法满足可控核聚变反应装置的苛刻要求,最多只能用来制造外围辅助设备,无法用于核心设施的制造。而没有足够强悍的材料,可控核聚变反应堆的微型化自然只能存在于科学家的设计之中,离真正的成功依然遥不可及。
就像美国建造成功的那座聚变反应堆,依然是花费了几千亿美金才构造出来的“托卡马克”型磁场约束法装置,不缺钱的美国人花费巨资建造了众多超导线圈,以之产生的巨大磁场约束反应堆,使之可以控制。如此一来,可控核聚变的实验虽然确实取得了成功,但是整个实验装置的体积却大到了令人无法容忍的程度,完全与“微型化”这个词没有半点可供联系之处。
第十二章 研究成功()
认真说起来,在新型材料的支持下,美国人新近建造的这座聚变反应装置比起最初的实验室版本不知道先进和精简了多少倍,着实可以称之为取得了革命性的突破,就算立刻将之用于商业运用,也已经完全可以,在性价比方面,绝对可以满足一般人的要求。
只不过,就算如此,那座聚变反应装置依然不能让人足够满意,不但体积庞大,结构复杂,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效率也不够理想,想要安装上宇宙飞船,作为飞船的运行动力来使用的话,不彻底进行革命性的改进,根本就想都不要想。
那种庞大且复杂的装置自然不是叶秋离想要的,他可不想自己的飞船在飞往其他星球的半途中熄火,结果在那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浩瀚星空中进退不得,最后不得不遗憾无比地困死其中。
他之所以想要建造出一艘超级宇宙飞船,最根本的目的还是要乘坐它茫茫宇宙中寻找前往修真的道路,而不是无端地将自己陷入一些不必要的危险之中,飞船的安全性与稳定性等性能是必须要得到保证的。
也正是因为对自己需要的聚变发动机有着十分明确与具体的要求,叶秋离才会在繁忙无比的修炼过程中专门抽出时间,亲自主持可控核聚变的微型化研究,在那些已经建造成功或者依然处于设计验证阶段的聚变反应装置的基础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且结合自己学习的修真手段,再次进行革命性改进的过程。
就这样,前前后后总共花费了十多年时间,此时此刻,他的一番努力终于露出了成功的眉目。
……
一路经过数道防卫森严的厚重大门,叶秋离与叶风、叶云三人不但验证了的指纹、瞳孔、声线等常规身份特征,就连dna也进行一番采集与验证后,终于在寰宇科技集团的中央智脑信息库中确认了各自的身份,成功来到位于地下100米深处的绝密实验室。
刚一进入这间巨大无比的地下实验室,叶秋离立刻就从众位研究人员的身上感受到了一股发自内心的喜悦之情。此时此刻,实验室中的所有工作人员,全部兴致勃勃地聚集在一起热烈讨论着什么,每个人的脸上都露出了一副神采飞扬、洋洋得意表情,完全没有平时的一本正经和不苟言笑。
见到喜笑颜开的叶秋离走进来后,这些正在交流的研究人员迅速聚集过来,围着他打起招呼。一时间“叶总”、“叶头”的声音不绝于耳,响彻于整个实验室。他们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