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呼~”
曹柏吐出一口浊气,浑身才气内敛之后,再次变成了普通到不能再普通的匠人。
他看着一脸呆逼样的林宇道:“等你踏入文道修士之境,有了飞龙信纸你也可以做到……”
“文道修士之境,哪有那么容易?我岳父大人四十好几的人类,鼓捣出了灵稻,都还没有才华横溢。”
林宇话虽这么说,但内心还是有绝对把握的,道德经是什么东西?那是让圣文大陆才气都望而生畏的存在。
“这信纸贵不贵?”林宇问道。
“不贵。”
曹柏笑了笑,说道:“属于天子家的信纸,某也因为以前官至京师,赏赐了几张,可特殊情况,可直接上达天听!”
上达天听?
林宇再次怔了一下,这说明曹子的奏疏可以直接在大夏天子面前呈现了。
就看他这一次赌的对不对。
恐怕,这是他来到大夏皇朝以来,第一次赌的这么大了。
随后曹柏心满意足地看到林宇露出了乡巴佬的神色,找回了不少的面子。
摆开棋局,先大战个三百回合……
在总督府小公子杜怀义,身穿盔甲坐在一匹汗血宝马之上,率领三千杜家军挥师南下,准备迎接独家最辉煌的时刻之际,一纸飞龙信,由武陵郡直接发往了远在京师的朝廷。
此时,已经是黄昏时刻,大夏天子,也就是当今的弘文皇帝正准备从身前的龙案起身,谁知南方的才气剧烈波动。
“飞龙纸?”
已经很久没有接到飞龙信纸的弘文天子,伸出手,一卷泛黄的信纸便出现在了他的手中。
“不知是何事,竟是动用了飞龙纸,莫非是边境倭贼的战事?真是废物!”
弘文天子龙颜大怒,近年来秦东沿海边境屡遭倭贼侵犯,许多百姓流离失所,秦东军却是没点作为,砍了几个废物将领的脑袋,仍然没能阻止那群倭贼。
不就是一群茹毛饮血的蛮子罢了,堂堂大夏秦东军三千将士,竟被三百倭贼追杀。
简直是大夏朝廷的奇耻大辱。
但弘文天子带着暴怒的情绪打开飞龙信纸后,眼睛却是越来越亮了起来,而后龙颜大悦道:“刘靖,传内阁大学士王明阳。”
“是,陛下!”
良久,书房外才再次传来细微的脚步声,当今大夏朝廷天子的秘书长王明阳进了书房,拜倒在了天子龙案之前。
“臣,参见陛下!”王阳明恭声道。
“免礼,王大学士你过来看看,给朕瞧瞧……”
弘文天子已步入中年,身居帝位也才七八年,但却是大夏历代皇帝中励精图治,并以德孝治天下的天子。
大学士王明阳侍奉了三代天子,如今已经七十岁高龄,伏在地上身体已经渐渐吃不消了。
这些天来,陛下为了秦东沿海地阶的倭寇事件,心情愈发糟糕了起来。
此刻,他颤颤巍巍地起身,弓着身子走到天子近前,双手接过那张信纸,身躯再次猛地一颤。
飞龙信纸,这难道又是十万火急的军情?
王明阳脸色苍白,但一看这奏疏上的内容,整个人如同打了鸡血一般,精神矍铄了起来。
“今有武陵郡望族方府子弟,苦心钻研才气之食,耗费光阴二十载,终育才气水稻一物,名为灵稻……”
“然灵稻之所以有成,乃方府赘婿林宇,以血祭诗词为引,方才复苏三千亩灵稻,其诗词为: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上书人:曹柏!”
王明阳一口气将奏疏上的内容念完,整个人都处在震惊与难以置信的状态当中。
噗通!
王明阳当即再次跪伏在地,老泪纵横道:“恭贺陛下,治下诞生才气之食,此乃社稷之福也。”
说着说着,这位历经三代天子的内阁大学士,已经哭成了泪人。
“才气之食,民间竟有人真的培育出来了,王大学士,你说朕该如何赏赐?”
弘文天子龙颜大悦,他治下的江山社稷,能人辈出,这无疑是大兴之兆。
“这首诗词也是妙不可言,血祭诗词,竟是成就了朕大夏第一例才气之食,林宇……”
弘文天子眉头皱了一下,低声喃喃道:“竟是与朕同姓……”
王明阳恭声道:“依老臣来看,应当颁布天子诏令,若是有功名的人,则可加官进爵,若无功名,赏赐金银绢布即可……”
“嗯……”
弘文天子微微颔首,这只是初步的意见,真正的封赏也要等了灵稻入了京师,亲自验证之后才能够正式颁布诏令封赏。
但很快,这位心情刚好转不久的天子,眉头再次微蹙了起来,道:“奏疏上说,灵稻培育成已有半月有余,然这奏疏并未走行省总督府,而是以皇家飞龙纸让朕亲见,此事……恐有蹊跷。”
王明阳身体一颤,他感受到了弘文天子的那股寒意。
按理说,武陵郡有了灵稻这等有利百姓社稷的才气之食,上书朝廷,也应该经由总督府再到京师。
然而这奏素却是非常少见的飞龙信纸,且是……皇亲国戚的曹子亲笔,似乎十万火急……
“太乌行省总督杜成远,文位子爵……”王明阳将关于杜成远的信息说了出来。
这是身为大学士的一门基本功课,这对于三朝元老的王明阳来说,并非难事。
本章完
第116章 太子殿下()
“杜成远此人朕有些印象,当年文考,太乌行省仅他一人考取子爵文位,恰好太乌行省总督之职空缺,朕便让其担任这太乌总督之职。”
弘文天子看着龙案上的奏疏,沉默了半响后,微微抬头看向躬着身的内阁大学士,道:“王学士,你来分析看看。”
王明阳深吸了口气,此事非同小可,关乎的是大夏社稷,更是牵扯到了一省总督。
“臣以为,这方府培育出了灵稻之后,必将面临了两个抉择,一是隐瞒此事,而是上书总督府与朝廷,但眼下,朝廷并未收到任何来自太乌行省的任何奏疏……”
“或许因为太乌行省距离京师太远,方府上书总督府后,如今奏疏可能还在路上。”
“但又以曹子的奏疏来看,字里行间有替方府子弟请功的痕迹,又是十万火急上达天听,依臣来看,这是曹子向陛下求援,总督府应当隐瞒了此事,而杜家军必然已经挥师南下武陵,生死一线……”
王明阳说着说着,又一次拜倒在地,似乎大夏的文官都喜欢拜倒说话,沉声道:“陛下,依臣之见,若总督杜成远私自扣押灵稻与培育法门,不需十年,一群以才气为食的虎狼之师,将崛起于太乌之中。”
闻言,弘文天子龙目中的寒芒一闪而逝,一掌拍在龙案之上,道:“杜成远好大的胆子,他意欲造反吗?”
王明阳身子一哆嗦,额头贴着冰冷的地面,道:“这只是臣的一些猜测,或许杜成远的奏疏,正在路上也说不定。”
弘文天子冷笑道:“若是方府上书总督府有用的话,曹子何须十万火急上达天听?看来方府中有人已经猜到了杜成远的野心,这才请求曹子上书朕……”
天子一怒,伏尸百万。
王明阳默不作声,身为内阁大学士,从看到这能够上达天听的飞龙信纸后,他便知道此事不会是简单奏疏。
灵稻之事,可以由总督府上书,根本不需要一个子爵浪费飞龙信纸上书。
无疑,那培育出社稷之福的灵稻的方府,怕是担心有灾祸降临,亦或者是察觉到了总督府的野心。
“朕给总督杜成远七天时间,若关于武陵才气之食的奏疏,没有到达朕的龙案前,杜成远,人头落地!”
弘文天子是大夏重臣眼中的仁君,这些年的励精图治,大夏国泰民安,百姓安居乐业,文人士子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一片大兴之兆。
但仁君心中,同样有着一把磨得铮亮的屠刀,随时会看下任何触及到大夏根本利益的人的脑袋。
在内阁大学士王明阳走后,弘文天子的脸上浮现出了疲惫之色。
当天子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虽然有满朝的大臣,有内阁这些左膀右臂,偌大的江山依然有处理不尽的事物。
殚精竭虑,只希望大夏的江山能够更美好一些,不辜负列祖列宗们的期望。
“陛下,天凉了,请保重龙体!”大太监刘靖尖细的声音提醒着弘文天子。
弘文天子嘴角浮现一抹苦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