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官。
到了郑家离开时期,头家就真正上位成为了笨港的统治阶层。
此时的聚义大厅里,几个头家都脸色或凝重或颓丧的抽着旱烟。
烟草这玩意早在明中期就传入中土了,明末年间早就广泛流传,被民间视为提神和治病的药物,作为跟海外联系远比大陆紧密的东番岛,这里甚至都开始种植烟草种子了。
吧嗒吧嗒的抽了半天,名义上的盟主陈家族长打破了沉默说道:
“事情就摆在这里了,派人跟郑老王爷联系的人也回来了,郑家看来是不会管我们死活了,是战是降大家议出个章程吧?”
陈、林、黄、王、李、张、吴、杨、郑、蔡这闽南十大姓,移民岛上的多是漳泉之地百姓,自然也以十大姓为主,其中陈林二姓最多,因此在众多头家之中被选为头领,一正一副,剩下三家为黄、杨、蔡,但是互不统属,本质上五大头家都是议员,没有上下级关系,谁也管不了谁。
这里就是笨港代表性的五大姓,人数最少的杨家也有百十人。
有人先出头,一幅高壮汉子模样的杨家老大杨大郎忍不住说道:
“要我看还是降了的好,咱们笨港人是不少,可就能在村里斗一斗,能打的一个没有,大军杀来,不知要死多少人。”
林家家主是一个干瘦山羊胡的老头,闻言不由嗤笑一声。
“说的好听,你杨家一帮打铁的,在哪里都能继续卖命吃饭,可咱们族里上万亩的良田怎么办?就白白的送给人家?你们甘心吗?”
杨家因为是铁匠世家,以矿产铁器为业,多出孔武有力的青壮,所以虽然人少但在五大家中却排在中游。对于土地也没有过多的开垦,够用就好,分到各家只是富余一些,在他们想来,北边的官军打来,也不会强收老百姓那点土地。
可其他四姓基本都是大地主,林老头的喝问让其它三家都忍不住皱紧了眉头。
黄家家主看起来像个中年秀才,是五姓之中读书最多的一家,此时也发话道:
“其实官府要收回笨港我们也不会有什么想法,只要各家的土地产业能保留,我就感谢妈祖保佑了,自古民不与官斗,咱们小民百姓岂能螳臂当车?我听北边的消息说,这东宁爵爷跟大明那边的官府还不一样,都是法师老爷,税收的少,也基本都躲在宫里修炼不来扰民,怕就怕人家不接受我五家投降,一心想要这数万亩开垦好的熟地……”
黄家家主的话说到了四姓头家的心里去了。
善财难舍,更遑论是传家的田产?中土人自古就以土地为重,对土地的眷恋已经深刻到骨子里去。
陈林二家都以种地为主,每家都占据了上万亩的良田,当然这是整个家族的数字,不过族长和几支长房的名下也至少有数百上千亩田地,算是岛上的大地主了。要知道中土向来地少人多,上万亩在大陆那边也算是大地主了。
黄家和蔡家都以商贸为主业,其中黄家多经营布匹、磨坊、油坊、酒坊、醋坊这样的民生行业,蔡家则以药材、皮毛等为主。
这五姓就是郑家撤离之后,不归于郑家嫡系的移民抱团产生的势力,陈林二姓原本的靠山跟郑芝龙是不对付的,不过人都死了,都是乡里乡亲的,郑家也没有为难这些普通百姓。
留在岛上的蔡姓则不是闽南那一支,而是相邻的粤省潮州的蔡姓,所以也没有跟郑家迁回大陆,黄、杨二家也都各有原因。
……
五百七十二 不战而定()
杨家因为两兄弟的父亲曾经到北方闯荡过,母亲就是北地齐人,所以两兄弟生的人高马大,对北方人也挺有好感,于是岛上这些年的北地逃民大多数都收拢在杨家手下。
正是有了这样的生力军,杨家才能成为五大姓之一,又因为能打,基本没有人想要招惹。
缺点是杨家手下基本上没有多少擅长驾船操舟的水上汉子,在海贸方面插不进去,只能看着人家赚钱。
不过好处是无论那家势力掌控笨港,都少不了需要铁匠,这个职业在古代社会的重要性是很高的,无论是生活必须的农具锅铲还是武器刀枪,都需要铁匠来打造。是一个势力发展所必须的存在。
杨大郎算是看明白了,他们五姓之中,陈家家大业大,不得不为全族考虑,林家老头才是最眷恋权势的一个,剩下的黄家、蔡家都是生意人,见风使舵是本能,所以投降的阻力就在林家。
“我听说林老爷跟对面福清那边官面上有关系,不知道能不能请来贵人给咱们说和一下?”
杨大郎是故意这么说的,果然其他三姓头家听了都不由脸色一变,请人说和什么都是假的,主要意在点明林家跟咱们不一样,背后有人支持。毕竟当初五姓自立,就表明互相扶助,不再依附别人。林家这算是犯了忌讳。只不过在这种时候,别家也没工夫质问林家。
山羊胡林老头也是脸色变得难看。
别人不知道,他可是知道自己背后那位跟现在的东宁军不但没有关系说不上话,更是恨不得人家死的对头,于是只能含糊其辞的说道:
“这事需要跟那边请示一下,不过老朽估计,东宁军恐怕不会就这么松口,大家还是要做好准备才是。”
一时间五姓头家都心思各异,杨大郎第一个拱手告辞,其它四位头家也都陆续离开。
除了林家以外,其它四姓在家主回去之后都暗地里派出人手,准备去北边疏通一下,免得到时候措手不及,这就是中土底层小势力的生存智慧。
不过他们也没想到,派出的人手还没出北港溪,就在入海口不远处就被东宁军南征舰队给堵住了。
旗舰海神号上,穿越者们见到了笨港四姓的使者和信件。
看完了信,高朗对大家说道:
“笨港做主的就是这五姓,其它小姓虽然总的人口更多,但是散乱不成势力,基本都以五姓头家为主。现在有四姓头家都向我们服软,看来今天这仗是打不起来了。”
然后让郑一平这个东宁乡男府的令史执笔给四家回信,提出了相对宽松的条件,想来四家收到信之后必然可以接受,笨港就能不战而定了。
送走了四家信使,郑铭指着四家的信说道:
“除了这四姓,还有林姓一家对我们第一很大呀!四姓说林家跟福清那边的官面有联系,怎么我忽然想到了一个人呢?”
陈飞白也想到了什么说:“你是说福清那位申阁老?”
郑铭点头。
“没错,除了这位锲而不舍的与我们作对的,我想不到福清那里有什么人会跟我们‘缘分’这么大!”
陈潇嗤笑一声。
“还缘分,我看是孽缘吧?”
赵铁柱不满的说道:“这位阁老的手可伸的真长啊!真会见缝插针的给我们找麻烦,真想一巴掌捏死他怎么办?”
说起那位申阁老,在第一次冲突之后,穿越者们就委托罗岩和程千户收集这位的信息。
太阴派诸人知道这位申阁老在福清本地作威作福不说,竟然还把主意打到海外的东番岛上,因为手底下养着一窝海盗,除了收售贼赃之外,时常还冒充商人在附近沿海的汉人聚落之中售卖生活用品,当然价格是内陆上的几倍甚至十几倍之高。
不过因为有海盗支持,很多走私的小商船都被迫害或者吓跑,这一带的生意都被申家垄断。
直到太阴派立足东番岛之后,申家在岛北地区的生意和触手都被他们斩断,断人财路如杀人父母,怪不得人家这么急于报复呢!
尚国华问明了详细内情之后说道:
“原来如此,依我看这姓申的名义上是阁老,实际上就是一个过气的士绅,除了在自家一亩三分地,一点权力也没有,出了福清县人家面子都不会给他,福清官府顶多看在他身份年纪上给一些照顾,但是要为申家对付谁,那肯定不是拒绝就是推脱,而且我们远在海外,更不是福清官府能够触及的,所以这老家伙除了给我们添点堵之外,也没有什么威胁。”
丁晓峰也是混过官场商场的,他对大家说:
“癞蛤蟆上脚面,不咬人恶心人!虽然申家对咱们没有什么大威胁,只是这老东西总是给我们找事,放任下去也不是个事儿,向来只有千日做贼没有千日防贼的,得找机会把他一巴掌拍死,也算警告对面的势力咱们太阴派也是不好惹的。”
郑铭听了笑道:“这事容易,以前咱们太忙也顾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