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制片人[美娱]-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只被允许文字报道的各大报纸上,就如实报道了威廉目前从事的职业,以及他担任制片人正在上映的电影,再一次为《血红溅白纱》怒刷了一把存在感。

    那可是教父的外孙参与制作的电影诶!

    在萨巴蒂诺领着威廉和各位“叔叔伯伯”问好的时候,他们也不可避免的询问了威廉在做什么,是上学,还是跟着萨巴蒂诺or老伯恩斯坦做事。

    萨巴蒂诺替表弟道:“已经硕士毕业了,正在米高梅跟着学制作电影。”

    “还是个艺术家?”大家总会这么恭维,“有什么作品没有?我一定会让兄弟们去捧场。”

    “《血红溅白纱》,低成本恐怖片。”威廉一点艺术气息都不配合。

    但“叔叔伯伯”们依旧淡定异常,并睁眼说瞎话的表示,恐怖片好啊,有深度!虽然他们只是客套,但他们也肯定会安排下面的人,去意思意思的支持一下票房,这些可都是真金白银。不同的家族之间,只是人数多少的问题,但不管有多少人,林林总总加起来,也是笔不小的数字了。

    据说连亨利都带人去看了好几场,虽然他很嘴贱的表示,他这只是自己可怜自己的侄子,不想威廉的票房太难看。

    据说fbi也准备组织看一看,或者买录像带储备,因为他们想从电影里研究出威廉的性格。

    “……”威廉简直无言以对。

    威廉觉得他外公酷爱给自己办“葬礼”的癖好很奇葩,但大概是在别人眼里,威廉这个投了一把好胎,却用来拍电影的教父外孙,也是个奇葩。

    雪莉事后对威廉发誓,她看到不少人都用“不务正业的败家子”眼神,在背后对威廉摇了摇头。

    “只是追求不同而已。”威廉有点生气,他没有说过那些人的职业不好,他们又有什么立场指责他的选择不对?大家就不能互相尊重一下吗?

    真正把血红的票房推向巅峰的,是4月14日举办的奥斯卡颁奖典礼。

    呃,想也知道,血红这种纯爆米花电影,是不可能在奥斯卡上得到任何奖项的,但它却因为颁奖后的采访而一跃被所有人知道了。

    起因还要从莎莉。菲尔德,真的凭借在《诺玛。蕾》中细腻的演技,摘得了第52届奥斯卡的影后桂冠说起。

    在洛杉矶音乐中心的礼堂前,面对无数的镜头和闪光灯,高举小金人的菲尔德流下了激动的泪水,她真的成功了。在抽噎着例行感谢完一圈身边的人之后,菲尔德特意提起了一个让所有人都觉得陌生异常的名字,威廉。

    “在这里,我一定要感谢的是威廉,因为你是最笃定我一定会获奖的,之前和我全然没有什么交际的陌生人。当然,我想我们现在算是朋友了。可是你不知道,在那天我最低落的时候,你的突然出现,和你的鼓励肯定,对我起到了什么样的作用。面对那双能把人溺毙的湛蓝眼眸,我觉得哪怕你跟我说你是上帝,我也会信。”

    颁奖之后的短暂采访里,记者特意询问了菲尔德,威廉是谁。

    “他是我的朋友,我们很巧的在餐厅相遇。那是个说不上来带有某种魔力的少年,预言帝,还体贴又温柔。哦,对了,他是米高梅的制片人,刚刚制作了自己人生中的第一部电影,《血红溅白纱》,我想很多人应该都已经听说过了,是部票房奇迹,就像我说的,威廉是个拥有魔力的人。”

    很多时候,预言这种东西,总是很难解释清楚,到底是谁成就了谁。

    最著名的希腊悲剧人物,俄狄浦斯,预言里说他会杀父娶母,于是他一出生就被亲生父亲丢弃,但也正因此,俄狄浦斯在对亲生父母全然不知的情况下,最后真的杀父娶母。

    菲尔德说威廉有魔力,刚巧也印证了这一情况。观众怀着对威廉和他出品的电影的好奇走进影院,当有越来越多的人这么做之后,血红的票房自然是成倍的往上翻,于是便有更多的人因为“奇迹”慕名而来,就像是滚雪团一样,越来越大,越来越大。

    最终真的成就了血红票房黑马,投资与收益,翻了三十倍不止。

    这是什么概念?意思就是说,米高梅能用这笔钱,再新拍十几个低成本电影了,或者正儿八经的拍一部正常的电影。

    可惜,威廉已经再没什么时间关注血红的票房了。他只抽出时间给菲尔德打了个电话表达感谢之情,剩余时间,威廉基本都在惠勒的副导演查普曼一起,死磕剧本分解表。

    惠勒接手制作的米高梅新电影,至今还没有确定下具体的名字,只是笼统的被称为第五个剧本,或者犯罪类喜剧。萨巴蒂诺给剧本的时候,倒是给了个名字,《两杆大烟枪》,但惠勒却好像对这个名字不太喜欢,他想要给它换一个,但直至今天,他也没和身边的编剧们群策群力的想出一个更合适的。

    惠勒之前一直看上去好像无所事事,但事实上,电影的前期筹划和制作早就在进行中了。

    由于萨巴蒂诺给的是一个已经很成熟的剧本,所以惠勒的前期团队跳过了很多环节,减少了至少好几个月的准备工作。

    威廉由于生病和外公的“葬礼”,错过了一些,但幸好,他赶上了制作剧本分解表。

    剧本分解表,顾名思义,就是把一个长达几百页的优秀剧本,转化成列在表格里的为期几个月的拍摄日程。

    剧本分解表涉及到的东西很多很复杂,大体上就是根据剧本的剧情安排,总结出角色服装、道具、布景、特效等信息的时间顺序,然后尽可能的把同样场地和服装的戏份安排在一起拍摄,这样能为剧组节省不少的预算和人工成本。

    电影的拍摄内容,永远不是跟着剧情走,而是跟着这些同样的道具服装以及背景走。

    很可能演员前一刻还在演开头,后一刻就要开始演结尾,只因为这两个场景用到的场地是一样的,他们不可能重复租用,浪费布景的时间和金钱。

    不要和总是与经费死磕的导演,讨论什么演员的入戏问题,那是演员需要考虑的,不是导游。如果一个演员连这种跨度都搞不定,那导演为什么要用他呢?演员多的是,这个世界上,其实很少存在某个角色非谁莫属的情况。哪怕真的存在,在编剧的一双妙手下,也可以很快变得不存在。

    自开始从事制片人的工作,威廉之前对电影的固有认知,就被刷新了一遍又一遍。

    威廉加入新电影的时候,其实剧本分解表已经做的差不多了。惠勒给他委派的工作是:“根据剧本分解表,给我制作一份前期的预算估值表出来。”

    “那么您呢?”威廉发现惠勒真的是个很会用人的制片人,他成功做到了他好像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打打电话,就能搞定一部大制作的至高境界。

    “我等着你交一份你觉得完美的作业,然后否定它。”惠勒笑着坦言。

    “……”

第31章 来地球的第三十一天:() 
威廉发现,制片人的忙碌程度,好像和电影的投资多少,是成反比的。

    以惠勒老爷子和之前血红的导演阿曼德为例。

    都是既当制片人,又当导演,但惠勒和阿曼德的忙碌却一个天生一个地下。惠勒只需要坐在家里打打电话,活儿就全都干完了;阿曼德却要东奔西跑、忙上忙下,结果名字还没写到制片人那一栏。

    到底哪种才是对的呢?威廉最终还是忍不住,打电话问了惠勒。

    惠勒很乐意为威廉解惑,不过他不喜欢直接告诉威廉答案,更爱掰开了揉碎的给威廉讲,然后让威廉自己领悟:“在我看来,剧组的资金确实是和制片人的忙闲程度成反比的,投资的金额越多,制片人就越闲。原因很简单,有充沛的资金,才能雇佣到更多干活的人,把制片人从琐事里解放出来。阿曼德之所以忙碌,就是因为有太多琐事需要他亲力亲为。”

    “那些算‘琐事’?”

    “就我本身目前的情况来说,剧本分解表和预算估值就在‘琐事’这个范畴内。也就是,你和查普曼被分工合作到的内容。”

    “您年轻的时候这些都是自己做吗?”威廉虽然没接触过剧本分解表和预算估值,但他跟过好几个剧组,多少是知道的,这些文件有多耗费精力,又必不可少。顿时,威廉对惠勒,又多了几分敬仰之情,趁着年轻有精力,确实是要拼一把,要不什么时候拼呢?等老了吗?

    “不,我是说,没钱的时候,我才会做。”

    “……”威廉一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