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宫妃策-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テ铮愕故悄贸瞿枪骞卣读暮帽臼赂铱纯矗√热羲闹炯岫昧四忝堑比酥剩闼邓悼矗憬形胰绾问呛茫 

    连她们这些内宅女子都能想到的事,他和李淳岂无后手!他早就料定,便是五万人马,也不过是回来等候重新调配的边军,在代州餐风露宿,吃了好几年的苦,一个个归心似箭,满心想着回来之后怎么换一个轻松舒服的好差事,哪有多大的战斗力?擒贼先擒王,只要拿下了秦铁三和他身边的几个副将,解散那五万人马根本不在话下!

    但到了通化门才发现,他的铺子里所有的掌柜和伙计都在城门口煮粥施粥,他便知道是念云。他亦没有去寻她,等到派去的探子说那些人马都在三十里之外安营扎寨了,他也是无法,只得派了些人化装成乞讨的难民出城去暗中保护着,自己带人回宫里协助。

    其实他同李淳都是担心了一整晚,直到早上城门开了,看见那个葱绿色的身影出现在丹凤门下,才算是心头一块大石头落了地。

    如今薛楚儿竟还做出这副模样来邀功,他简直后悔自己当时没一把大铜锁把她锁在知秋坞里,当下便对身边两个亲卫下令:“送二夫人回城南庄,没有我的许可,不许踏出知秋坞半步!”

    “你……”薛楚儿愕然,两行清泪和着脂粉滚滚而下,却见他已经转身大步走了,竟没有回头看她一眼。

    她用力咬着嘴唇,也只得忍住心里的委屈,跟着那两个亲卫回了城南庄。

    李淳坐在条案前,从左手边拿起一本折子。

    终于到最后一本了,这是先帝卧病以来积压的折子,在紫宸殿几乎堆了小半间屋子,他命人挑了些稍微重要些的拿到延英殿来,从宣政殿回来,连晚膳都没有好好用,便急急忙忙地看这些折子。

    先前舒王控制内宫的时候,真是个怠惰的,除了几份急得实在拖延不得的,其他全都堆在此处,瞧着反倒像是从一开始便没有打算来坐这个皇位一般。

    终于快要看完了,他抬眼看了看窗外,外头已经有些光亮了,快要到早朝的时候了罢。

    那个宝座,可不那么好坐呢。

    听说陛下把母亲打发到仙居殿去住了,反倒叫牛昭训住了离太和殿最近的清思殿。

    呵,果然还是他这个父亲做出来的事。謜儿出事的时候他在哪儿,舒王控制了朝局的时候他又在哪儿,如今朝局未稳,一件接一件的事堆在面前,哪一件处理不妥当都可能会导致局面失控,他又在哪儿?

    他什么都没做,他一直都在“病”着,却还要抱怨没有人想听他的意思么?可惜他即使心里不满,到底还是不敢给王良娣什么实质性的处罚,还得叫她管后宫的事。

    既然如此,他就继续“病”着罢,他想宠信牛昭训,就由着他去宠信,一个后宫女人,且看她有多大本事能闹翻天去!

    李淳摇摇头,翻开了那本折子。

    这本折子写得倒是言简意赅,几乎挑不出一句废话来。不像那些文臣的笔风,明明三五百字能说清的事非要给上个“万言书”,洋洋洒洒看得人脑仁都疼。李淳往前看了一眼名字,微微拧起了眉头。

    这份折子,是秦铁三的辞呈,道是早年征战受过伤,加之代地苦寒伤了根本,难以再为朝廷效力,请赐京郊良田五十亩,以养天年。

    这个分寸拿捏得极好,既提醒了早年的军功,又要了一个小小的恩惠,意思是自己还得在新君的手底下讨生活,接受新君的恩赏。

    看来这人还是个明事理的,知道自己一着不慎,即使那日没有帮舒王做什么,到底还是被视为舒王派的,新帝还没来得及处置他,索性自己递个辞呈,

    可这秦铁三到底名声不差,“铁三”之名不虚,边境百姓很是敬重他。况且他到底也没有动手,倘若就这么解除了他的兵权,任由他解甲归田,也有些不妥。

    李淳略一沉吟,提笔在折子上批道:“准奏。戍边有功,着册封正四品忠武将军,另赐钱十万。”

    这忠武将军是个散官,并无实职,不过是照此品级领个俸禄,却象征着朝廷和皇帝陛下的认可,是武将的一种荣誉。既收回了他手里的兵权,又论功行赏,嘉奖了他的功劳。如此一来,朝中诸人也就无话可说了。

    这时外头六福的声音响起:“郡王,该早朝了……”

    他把手中的折子放到案上去,站起来打一个哈欠,“进来伺候罢。”

    次日的朝参便在大明宫的宣政殿了,李诵却并没有出现在朝堂之上。他是真的病倒了,昨日是登基的第一天,他尚能强撑着坐着步辇来接受群臣的叩拜,可这一日的颠簸和寒冷,使他今日真真到了起不了身的地步。

    但这并不会影响到群臣议事以及圣旨一道一道的下发,很快六部便先后都接了新帝的旨意。

    命兵部整顿军队,严密防守长安城及周边州郡,防止各方势力趁机反扑。

    命户部核算国库钱粮,并宣布减免全国半年赋税。

    其实彼时国库并不充盈,然而东宫这些年来的开源节流颇有成效,此时李淳同念云亦打算在宫内继续如此。减免半年赋税虽然给国库造成了一定的压力,但是对宫中稍加整顿,想来也不是不能渡过难关的。

    命刑部抓紧时间审理前朝遗留案件,其中量刑较轻整理赦免名册,除十恶不赦之外,其余人等皆相应减轻一级处罚,大赦天下。

    这是极为重要的一件事,此时大家都知道陛下龙体欠安,是李淳代为监国理事。做此举动,自然也是为他自己收买人心,免得到时候还有人质疑他的身份地位。

    命吏部核查三省六部及全国各州县官吏职事缺额,并清查近年来科举进士中尚在守选的名册呈报上来。

    因各州县有些地方官欺上瞒下,弄了许多吃空饷的,而朝廷实际上又有许多十年寒窗一朝中榜的人才尚未妥善安置,造成了极大的资源浪费。东宫从前同那些守选的士子走得多,自然深知此事,故此时便及时下了这样的诏令。

第一百零三章 身为太子妃() 
不久,礼部和史官总结了先帝一生的是非功过,为大行皇帝上庙号为德宗,配享宗庙,将归葬崇陵。减免全国半年赋税,大赦天下。

    择日册封皇长子李淳为太子,摄监国事。

    太子代圣上颁下圣旨,给一众新科守选进士封了官,又给维护新帝登基的一众功臣晋升了官位品级,任命王叔文为起居舍人,充翰林学士;任命王伾为左散骑常侍,充翰林学士;二人可随意出入内廷。另外,任命韦执谊为尚书左丞,同平章事;柳子厚为礼部员外郎,众人皆有封赏。

    原大明宫内监总管刘贞亮依旧是担任原职,原东宫内侍首领李忠言到太和殿随侍新帝,晋为大明宫内监副总管。薛七喜因联络神策军护驾有功,晋为东宫内侍首领。

    先帝妃嫔已尽数发落,原东宫李诵的妃妾迁往大明宫,太子妃郭念云迁居东宫正殿承恩殿。

    东宫的内府原先是念云掌管,但李诵的姬妾迁入大明宫以后,太子妃并不住后宫,因此太子妃仍旧负责东宫内务,六宫事务交与王良娣代理,着宠妃牛氏协理六宫。

    待陛下的妃嫔们离开东宫以后,东宫的主子除了她和李淳,也就不过是几个孩子,纪丁香和冒兰珠两个没名没分的通房侍妾并不会因为李淳当上了太子而有多大的提升。

    念云这个太子妃反而清闲下来。

    李淳已经连续好几天不曾回东宫了,念云不放心他,便命小厨房备下他平素喜欢的菜肴和点心,以红泥小茶炉煨着,送去延英殿等李淳下朝。

    远远地便听见“太子殿下千岁千岁千千岁”的叩拜声,如滔天的巨浪,回荡在大明宫的重岩叠嶂之上,掩盖了一切反对的痕迹。

    从前他的天地不过是小小的东宫崇文殿,面对几个小小的官员和年轻士子。如今他站在了宣政殿里,面对文物百官,指点江山。她面对着宣政殿的方向,望着屋脊上腾起的兽首有些出神。

    不知过了多久,她觉得该是要回延英殿了,却不知怎的,忽然感觉到后背发凉,似有一道毒蛇一般的目光落在身上,浑身上下都不舒服。

    她回过头来,看见一道红色的身影站在不远处。

    陛下的妃嫔中最喜欢穿红的,也就是那一位牛昭训了,只可惜她位分不够,又不能穿正红,只得穿石榴红或者海棠红。

    后宫尚未册封,因此她台面上的身份仍旧只是个小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