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魏十七寸步不离,陪在她身边,三个月后才回到回云峰。
阮静和余瑶迎将上来,打量着他的脸色,眼中闪动着疑问,却迟迟没有开口。魏十七打了个手势,示意她们无须担心,秦贞平安熬过了“鬼劫”,二女不约而同松了口气。
余瑶像个小媳妇一般,忙着端茶奉水。这些日子她在回云峰起居,把魏十七日常清修的洞穴打点得齐整舒适,纤尘不染,魏十七摸摸石凳上的草垫,看看石桌上的油灯,不禁哑然失笑。
阮静从余瑶手中接过茶碗,端到魏十七身前,双手奉与他,犹犹豫豫,似乎有什么话要问。魏十七知道她的心思,接过茶碗喝了几口,道:“放心,她一切安好。”
阮静扁扁嘴,嘟囔道:“她是谁?谁是她?”
魏十七正待开口,忽然心血来潮,脸色微变,当下将茶碗搁在桌上,大步走出洞去,举头眺望,却见遥远的东方,中原腹地,一道白光冲天而起,直插霄汉,浓密的烟尘犹如滚滚海潮,朝四下里溃散,一点湛蓝的天空迅速扩大,大幕拉开,旭日东升,白云聚了又散,散了又聚,在苍穹之上流动不息,万里河山跃然于眼前,草木生长,生机再临大地。
天地在庆幸,在欢呼,对魏十七来说,却不是什么好兆头。
二相殿前,金三省驻足观望,一颗心慢慢往下沉去,踏入洞天境,便与此方洞天呼吸与共,心意相通,他分明感觉到,有一个熟悉而强大的气息,横空出世,凭空出现在东方,隐隐带着敌意。
他要纵魔为患,将这方天地重新打回混沌,那个强大的气息站在天地一边,与他为敌。来人究竟是谁?金三省心中有了一点眉目。天意,这是天意,上古修士留下的后手,不止是那些蒸不烂,煮不热,锤不扁,炒不爆,杀不死,扑不灭的铁佛头,最强的手段,才刚刚登场!
魏十七离开回云峰,来到金三省身后,双手笼在袖中,与他一起望向东方,久久不语,看那一道白光,从晨到昏,不见衰竭,驱动天地伟力,将漫天烟尘一扫而空,还了寰宇一个清净。
月光与星光,再度照亮了此界,南斗六星中仅存的那颗天相孤星,悬于夜空,熠熠生辉,在二人的记忆里,它从来没有一刻,如眼下那么安详。
是的,安详,没有一刻,那么安详。
金三省叹息一声,道:“他是为你我而来。”
第六十二节 陈年旧事()
连涛五峰,鹤唳,乌堕,斧皴,岳渟,山魈,天惊峰不在内。 妖奴逞威,南斗星陨,五峰被夷为平地,天惊峰亦未能幸免。
天惊峰虽以“峰”名,却并非拔地而起的天柱,而是深陷于地渊中,为浓密的雾气笼罩,不显山露水。
太一宗最大的秘密,就隐藏在天惊峰下。
昆仑太一,红花白藕是一家,数千年前,千宝道人从昆仑派破门而出,远赴中原,在连涛山开创太一宗一脉,临走之时,他从玉海卷走了小半珍藏,其中就有先天鼎、定海珠、灵台方寸灯、飞天梭,昆仑十件至宝,六宗在流石峰,四宗在连涛山,从此东西相峙,干戈不休。
更让人意想不到的是,千宝道人还偷偷取走了昆仑祖师南华道人遗下的一卷太一筑基经。太一筑基经博大精深,包罗万象,按说在剑修手里,无异于明珠投暗,反倒是千宝道人惊采绝艳,兼修器符二道,将其发扬光大,但这毕竟是祖师爷遗下的宝物,首页还有南华道人亲笔所录的道偈,“混沌从来不记年,各将妙道补真全。当时未有星河斗,先有吾党后有天。”此经怎可流落在外!不过让昆仑剑修有苦说不出的是,千宝道人神通广大,一心二用,先天鼎守,二十四颗定海珠攻,一攻一守,天衣无缝,任尔剑气如虹,剑丝不绝,都奈何不了他。太一筑基经就此成为太一宗的镇派之宝,秘不宣人,流石峰所传的太一筑基经,乃是诸位长老宗主默写的“百衲本”,以剑修功法为主,不及真本之百一。
这是昆仑历代掌门的心结,心病。
千宝道人在,无人敢轻易启衅,捋其虎须,待千宝道人身死道消,昆仑剑修蠢蠢欲动,数次拜访连涛山,或明或暗,试图索回太一筑基经,都为太一宗击退,未能如愿。
太一宗将太一筑基经视为至宝,密藏于天惊峰下,最初有资格一睹此经全貌的,唯掌门一人而已,后来风雷、山泽、天风、沉鱼、凌霄、斗牛、玉露七殿羽翼渐丰,颇有不平之意,以为太一宗的至宝,不应由掌门一人独占好处,为此千年之前,由风雷、天风二殿殿主牵头,其余五殿同声相应,联手向掌门逼宫,最终争得一个机会,七殿殿主若能踏入炼神期,可到天惊峰闭关三年,参详太一筑基经,但凭记忆,不得抄录副本。
太一筑基经包罗万象,并非一句虚言,有幸翻阅此经的炼神修士多是意志坚定之辈,取舍果决,寻到几宗契合自身的神通,解决一两个困扰已久的难题,三年光阴差不多倏忽已过,千年以降,能将此经从头至尾翻阅一遍的殿主,寥寥无几。
到了这一代七殿殿主,大多碌碌无闻,只有风雷殿殿主楚天佑一人修炼到炼神期,他特立独行,弃种种神通妙法于不顾,只将太一筑基经粗粗翻了一遍,觉得有意思,多看几眼,没意思,一掠而过,凭着性子观其大略,白白浪费了三年时光,修为并无多少长进。众人明面上不敢多言,背地里腹诽的不在少数,然而他最终能突破炼神,步入渡劫,正是得益于这三年的无欲无求。
不过就连千宝道人都不知晓,昆仑祖师留下的这一卷太一筑基经,其实只是一卷副册,正册早被上古修士带往了七曜界,供养在斜月三星洞的太一静室内。
正册副册,内容并无二致,对飞升上界的古修士来说,诸般剑修器修符修的功法,也只能在洞天以下逞威,不过太一筑基经乃天地灵宝,正副二册同出一源,于副册落笔,正册一一显现,反之亦然,虽分处两界,宛然如一。
南斗七杀陨落连涛山,天惊峰土崩瓦解,太一筑基经副册承受不住天地伟力的冲击,毁于一旦,与此同时,供养在太一静室的正册亦随之化作齑粉,余烬一抔,忽然闪动无数光点,缓缓浮于空中,蜷曲舒展,撒出一缕缕几近透明的剑丝,弱不经风,数息间勾连成一片,漾起阵阵涟漪,气息澎湃而作,竟化作一个繁复之极的传送法阵。
斜月三星洞洞主葛阳真人正坐于浮游榻上,忽然心血来潮,掐指一算,心知有变,当下移步太一静室,凝神看了片刻,识得这传送法阵出自飞升修士之手,看上去有几分眼熟。他隐隐觉得哪里不对劲,心中似乎缺失了什么,云遮雾绕,看不真切。葛阳真人心细如发,不愿轻易放过,当下在太一静室中坐定,以此心察天心,功行七十二周天,内外澄澈如镜,识海中一团五彩霞光忽然消散无踪,旋即记起一些几乎忘却的陈年往事。
他自下界飞升,下界乃是一洞天小界,存于“混沌一气洞天锁”中,及至天魔宇文始作乱,辗转数洲,遗祸无穷,为此大瀛洲天妖与斜月三星洞的飞升修士联手,历尽艰险,击溃天魔,不惜牺牲性命,施展血祭之术,将其封印于“混沌一气洞天锁”。为防天魔脱逃,上一任洞主抱残子布下两招后手,其一名为“五轮傀儡”,取中央大日如来、东方阿阇佛、南方宝生佛、西方阿弥陀佛、北方不空成就佛之形,内刻禁制,遍植大陆,以镇压天魔,留有回旋余地,其二便是太一筑基经,一旦封印松动,天地崩坏,南斗星陨,七杀星袭副册而去,副册被毁,正册亦无从幸免,连通两界的传送法阵自行开启,犹能挽狂澜于既倒。
但抱残子始料未及的是,天魔镇于混沌一气洞天锁后,天狐竟施展通天彻地的大神通,将前后事端尽皆抹去,记忆为五彩霞光遮掩,恍若不察。及至南斗六星陨落其五,天魔竭尽所能挣出一缕神念,借妖凤司徒凰的躯壳寄身,寻上流石峰,阮青得以从镇妖塔脱身,与金三省对视一眼,才骇然记起了一切。
大神通在下界被破,波及上界,蒙蔽记忆的五彩霞光渐次消退,葛阳真人修为精湛,最先醒悟过来。他沉吟片刻,唤来童子,命他去请静昀真人来见。
第六十三节 静昀真人()
碧莲池风轻云淡,满池莲花莲叶摇曳生姿,暗香浮动,中人欲醉。 静昀真人作女修打扮,着一袭青袍,面若芙蓉,不事修饰,左手捏了一枝并蒂莲,凑到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