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收获今果,顺势而为,或有一线生机,意欲跳出棋局,只会落得粉身碎骨。他目视古佛迦耶,心如铁石,不忧不惧,不退不扰,坦然迎向未知的命运。
光阴之河涛起涛落,终于波及己身,魏十七以星力钉住十恶星躯,不受其扰,契染催动转轮镇柱,以奇气推斥伟力,勉强保得自身不失,无有余力旁顾,三人中莫澜最为势弱,为光阴之河挟裹,容颜数变,青涩层层晕染,身躯颤抖,如风中之烛。
正当危急之时,大地忽然开裂,张开一道深不见底沟壑,契、莫二人血气禁锢,四肢不听使唤,直挺挺堕入其中,被黑暗一口吞没。如同一块碎石落入深渊,颠来倒去,辨不清上下左右,二人心中一阵阵惶恐,深渊的气息扑面而来,浩浩汤汤,顺之则昌逆之则亡,五感闭塞,意识模糊,浑不知身处何地,今夕何夕。
时间失去了意义,浑浑噩噩,不知过了多久,也许是百年千年,也许是短短一瞬,下坠之势骤然放缓,二人如同枯叶飘荡于空中,兜转数圈落于大地。身躯静伏不动,体内却血气鼓荡,翻江倒海,久久不得安宁,契染得奇气护佑,稍稍回复清明,眼皮颤动分开一隙,只见一片浓稠的黑暗,有如实质,什么都看不见。
他听见轻微的叹息,一个似曾相识的声音在耳畔响起,透着三分关切,三分不舍,“深渊之底,三载为期,汝……好生把握……”后背忽然被人轻轻推了一把,契染身不由己打了个踉跄,眼前忽然一亮,一条岩浆大河蜿蜒流淌,汩汩有声,滔天热力从四面八方压迫,双膝一软,竟跪倒在岸边。
契染大口大口喘着热气,四肢战栗,身躯如有千钧重,连稍稍挪动一下胳膊,都须竭力鼓荡血气,不得自如。这是什么鬼地方?那说话的女子又是谁?诸般念头此起彼伏,他觉得脑子里一团浆糊,不知如何是好。
“深渊之底……三载为期……好生把握……”耳畔余音袅袅不绝,契染忽然福至心灵,这岩浆横流之地,十有**是传说中的深渊之底,转轮王许诺他修炼三载,三载之功,抵得上千年苦修,万万不可荒废。他定了定神,摇摇晃晃站起身来,略加活动筋骨,适应无所不在的热力和重压,骨节噼啪作响,举手投足都须催动血气,丝毫松懈不得。
阴酆王隐匿于对岸,静静注视着契染一举一动,良久才垂下眼帘,向后退了一步,无声无息消失于黑暗中。天涯咫尺,退一步,便落回洞府之中,四壁徒然,纤尘不染,阴酆王低头沉思片刻,探出食指随意勾勒,血气涌动,虚空中浮现一枚丈许高的血茧,血丝层层消融,露出莫澜的面容,双目紧闭,气息微不可察,命悬于一线。
这些年来深渊意志的反扑渐次减少,冲击却越来越猛烈,泰卢火山“深渊之子”现身,种种变故出乎意料,始料未及,种下了日后祸乱的根源。莫澜一时失手,为“深渊之子”所噬,沾染上剧毒,便是阴酆王也束手无策,九瘴谷之行,不过是死马当活马医罢了,若非一路上韩十八以星力加以压制,只怕她撑不到此时此刻,早就毒发殒命了。
阴酆王伸手抚摸着莫澜的脸庞,心念数转,指尖甫一离开,血丝便蜂拥而至,将其裹入血茧,隐没于虚空中。权衡利弊,谋划数万载,终于迎来一线曙光,是非成败转头空,但不试上一试,又怎会心甘?她不觉将目光投向伏波江畔,光阴回溯之地,风起于青萍之末,一场酝酿许久,席卷深渊的风暴,才刚露出端倪,她虽有所耳闻,终非亲历,只能暗中揣度一二。
成,则一飞冲天,败,则万劫不复,饶是阴酆王千锤百炼,心如古井,此刻也不禁有些忐忑。
伏波江畔,光阴回溯一发不可收拾,梵音隆隆不绝,天地轰鸣,古佛迦耶的金身终于投入深渊,忽为虚影忽为实体,面目模糊不清,唯有一双淡金的眼眸,纤毫毕现,渊深似海,璀璨如星,静静注视着魏十七,不无欣慰之色。
魏十七举手施礼,微笑道:“见过迦耶佛祖。”
迦耶嘴唇微微蠕动,低声道:“五明宫主无须多礼。”
仿佛多年之前,初次相见,天庭云浆殿换作深渊伏波江,昔日的云浆殿主,如今执掌一宫,独占五明仙界,古佛迦耶依然于灵山脚下坐枯禅,等待着冥冥中那一线改天换命的渺茫机缘。
魏十七道:“不知佛祖莅临,有何指教?
一模一样的话语,一模一样的口吻,然则眼前之人,早非昔日之人,迦耶轻轻叹息,留给他时间并不多,要消除对方心中的疑虑非是易事,不过运数已定,天机不可违,即便他再不情愿,为大势挟裹,亦只能充当过河卒。此刻退却,必遭深渊碾轧,充当过河卒,还有一线生机。天地为炉,造化为工,阴阳为炭,万物为铜,他毫不掩饰悲天悯人之色,缓缓抬起右手,在魏十七眉心轻轻一点。
身在三界之地,灵山脚下,心念投入浩瀚深渊,伏波江畔,这一点耗尽神通,血丝瞬息枯萎,一十二枚血舍利退去光华,黯淡如顽石,迦耶的身影随之溃散,回溯的光阴再度向前流淌,重演一番日月轮转,沧桑更迭。
魏十七深吸一口气,迦耶费劲心机传递的讯息,尽皆印入脑海。
第一百三十八节 相时而动()
深渊衍化天地万物。深渊自有意志。万象万物,秉承深渊意志而行,兴衰反复,生杀予夺,雷霆雨露俱是天恩。
魔人浑浑噩噩,为本能驱使,彼此厮杀争斗,昙花一现,终归土灰,推动深渊血气流动,如江河奔流,沧海桑田,风**雪,生死轮转,动则生,静则死,万物赖此生生不息。
及至天人横空出世,神通广大,执念日盛,竭力挣脱命中束缚,求得大自在。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哪里有反抗,哪里就有镇压。深渊意志原本只是一团无知无觉的混沌之物,视万物为刍狗,却因天人反抗,察觉到莫大的威胁,心智顿开,觉醒自我,手段为之一变,以意志点染魔物,与天人为敌,不惜一切代价,极尽屠戮剿灭之能事。
血战由此而起,愈演愈烈,旷日持久,生灵涂炭,前一场未息,后一场又起,战事连绵不绝,无休无止。
双方斗争不休,死者前赴后继,骸骨堆积如山,掩盖了大地山河。那是深渊前所未有的鼎盛之时,烈火烹油,血气奔涌不息,生机勃发,强者脱颖而出,强者朝不保夕。
血战之中,初代三皇六王应运而生,聚起天人魔人之众,反抗深渊意志,陨落一人,又补上一人,迭代更替,历经坎坷,数起数落,付出惨重的代价,终于将其逼入深渊之底,渐渐占得上风。
开弓没有回头箭,禁锢深渊意志非是易事,双方僵持不下,如金就砺,切磋琢磨,到头来,深渊意志成就了三皇六王,三皇六王也成就了深渊意志。
几经反复,深渊意志终于意识到大势已去,回天乏力,唯有求诸于外,方可扭转颓势,改换天地。人力有时穷尽,罗网留有可趁之机,深渊意志处心积虑,诞下“深渊之子”,窥得空隙,送出深渊之底,寻求冥冥中一线机缘。
故老相传,深渊开辟之初,有焚天之火从天而降,烧结万物,神佛为之殒身,骨殖化作血舍利,散落深渊不知凡几。那最初的“深渊之子”自诞生之初,便孜孜不倦收罗血舍利,得一百零八枚,炼成一串金刚舍利佛珠,悬于颈中,双手合什,念了一句佛号。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深渊之子化为乌有,古佛迦耶因运而生,得证菩提,成就涅??金身。
佛法无边,前观五百年,后观五百年,三皇六王合力禁锢深渊意志,羁縻于深渊之底,不得脱身。迦耶秉承深渊意志,深知三皇六王道行深厚,一日强于一日,假以时日,终有脱身之时,只需有一二腾出手来,深渊虽大,劫数难逃。炼成金刚舍利佛珠,足可开天辟地,深渊困不住他,迦耶飘然而去,打破界壁,入三界之地,寻觅外力打破僵局。
与深渊相比,三界乃贫瘠之地,乏善可陈,然则令迦耶始料未及的是,这片贫瘠之地却并不缺少横空出世、高高在上的强者,佛陀、天帝、魔主各踞一方,三足鼎立,堪与深渊四方之主相提并论,若联起手来,亦是不可小觑的一股势力。
迦耶权衡利弊,决意游说彼辈入深渊破局,三界因此得闻深渊的存在,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佛陀、天帝、魔主得迦耶指引,先后潜入深渊窥探虚实,仿似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