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实则速度骤降,一下子就与马车拉开了距离。
一直安安静静坐那的嫂嫂“秦姐姐”也被惊着了,抬头看过来。
婉儿也在一旁帮腔,道:“是啊,秦姐姐,我说了陛下是很通情达理的,偏偏你还一根筋的不听劝。”
“秦姐姐”轻笑了下,低声道:“朝廷已经立了正式的规矩,其他人也早都搬出去了,我赖到现在已经很不合规矩,怎么还能再这么不尴不尬的在宫里住着,何况,我也确实想搬离这皇宫。”
皇帝陛下撇嘴道:“什么规矩,不过是秦相爷在我登基前擅做主张罢了。以前也没这种规矩,都是随口说了算。这种规矩用得着着紧么,我虽然不祭祀隆历元嘉等人,可靖熙帝依然是与我血脉相连的兄弟,我们认同一个祖宗。你自然就是我的亲嫂嫂,我堂堂帝国皇帝,若是把亲嫂嫂逼得去女院独居,教书度日,你让天下人怎么看我?说我刻薄寡恩吗?”
皇帝陛下直接来狠的,刻薄寡恩四个字狠狠压在“秦姐姐”心底,压抑得她难以承受。
她看似柔柔弱弱的,可人生履历却丝毫不差。太子妃,皇后,太后,活到了一个女子能达到的顶点。她自然知道皇帝就是靠脸面活着的奇特生物,如此一来,她直接被堵得不知道如何说了。
不住宫里就是故意要让皇帝背负“刻薄寡恩”的恶名似得。
婉儿也道:“秦姐姐,这皇宫以前给了你一些不开心的回忆可那也是过去了的事,何况,这又不是阻你去女院,我住宫里还不是每天都去,以后咱们同去同回就是,彼此还有个照应,比你一个人孤零零的住在外面好啊。
以前只知道姐姐嫁人后很不开心,可我却真不太清楚你这些年的遭遇。你现在若是再在外面独自别居,我就当你是存心要让我心中难安的!”
公母俩各祭大招,一个皇帝一个皇后,已经从太后沦落成民女的秦姐姐毫无招架之力。
“好好吧。”秦姐姐最终不得不应道。
“这就对了嘛,嫂嫂,以后你和婉儿同去同回,我也安心不少呢。”
皇帝陛下笑着附和着,他觉得这两个字真是百喊不厌,忍不住就想喊两句。
“嫂嫂”却要存心打破皇帝的沉醉于心的快乐,低声道:“当不得陛下如此称呼,妾身名叫秦可人,陛下直呼我名就可以了。”
“好的,嫂嫂。”皇帝陛下道。
“陛下”
“嫂嫂,你就不要说了,我唤你可人岂不是显得太轻佻无礼,就这样定了吧。”
“”人家不是让你直接喊“可人”好不好。
秦可人一脸无辜的看向姚婉儿,要让她给个主意,姚婉儿咯咯笑道:“秦姐姐你就不要和陛下犟了,他这人,有时候就是小孩子脾气,这种时候你让着他点就好,讲道理是行不通的。”
看着面前这一对不着调的帝后夫妻,秦可人这些年来第一次愁绪释尽的轻笑了。
莫名的,那积压在心中那么久、那么沉的各种凌乱心绪一扫而空,她仿佛看见遮蔽在自己头上的乌云散开。
阳光,再一次的洒满浑身上下,暖洋洋,醉醺醺。
第四十二章 兴奋()
在这秋日沉醉的晨曦里,车队一直在高速的行驶着。
马蹄敲击着石板路,哒哒哒,车辙轻声伴奏,就像一曲美妙的乐曲。
一个小时过去了,几乎直行没有遭遇太多弯道的马车接连发生了数次转折,左转,右转,上坡,不过车中人没有任何不适,很是平稳。
轩辕启明发现,也不知道是因远离皇宫,又或者是离学宫越来越近,婉儿的气场发生了一些微妙的转变。
此刻,她伸出纤纤手指捏住端木秀秀正舒服的想要冒鼻涕泡的鼻翼,也不干别的,就这么静静捏住。
白白嫩嫩的正一脸幸福香睡的包子脸慢慢充血变得红红的,“呀呀呀”然后是一阵虚弱的挣扎声,仿佛是在做噩梦一般,最终,终于撑不住了,睁开眼。
本已熊熊燃起了火焰的双眼,看到静静坐在一边的姐姐,火焰瞬遭冰水浇灭,怏怏的爬起来了,揉着眼睛,打着哈欠。
没一会儿,马车停了下来。
曾国潘的声音在车帘外响起:“陛下,诸位娘娘,到了。”
至于“诸位”是指哪几位他就不敢管了。
轩辕启明当先一人跳下马车,向四周打量。
这是一个位于半山腰的平台,地面铺着的石板已经很有些年月,感觉已与四周的山林融为一体,再无一点人造匠气。
后面是一个长长的木石混合的走廊,岁月斑驳的痕迹增其古韵流芳。
走廊很宽,两辆马车都能并行,走廊一直向前延伸,消失在转角处。
除此之外就是一片萧瑟空旷无垠的秋景,站在半山腰,视线可及很远很远,直到超出视力的极限。
一条蜿蜒而来的道路,就是他们来的路径了。
曾国潘解释道:
“这里是学宫后山著名的百里长廊,一直是学宫学子们的游览胜地。
皇后娘娘第一次由我接送时走的正门,很引起了一些围观,姚山长就专门把这一段长廊封锁,不再对外开放游览,作为我们车马经停的地点,通过这条长廊可很快抵达学宫。”
说着他指着长廊道:“这长廊环此书山一周,那一边就是剩余的依然开放游览的长廊,而从这一端我们步行就可很快到达学宫。”
听到这么出名的游览胜地划给了婉儿当每日停驻地,为此还特意封闭一段不再向外开放,皇帝陛下没有耽搁学子们吟赏秋景的愧疚,而是高兴地想着,咱们俩口子虽然格局有点低,可特权总还是有的嘛。
而后,他看着面前这并不甚大的山问:“这山名叫书山?”
曾国潘笑道:“是啊,前面还有一座学海呢,当年太宗圣祖皇帝划定这一片建学宫,并对首任山长道‘书山有路,学海无涯,这片地我就分封给你们学宫了,你们自己去折腾吧,能玩出什么花样来都随你们自己。’
首任山长为了时刻谨记圣祖教诲,就将此山命为书山,前面巨湖命为学海。这数千年来在无数能人志士的心血打造下,终于将学宫造就出今日的局面。
而‘书山有路,学海无涯’八字也一直被奉为圭臬,刻在学宫正门大门处立着的两根巨石柱上。”
有关太宗圣祖的一切皇帝陛下已经再也不吐槽了,只是静静的听着,带着淡淡的微笑,就像是听导游讲解一个风景点的历史人文故事一般。
这般说着,几人已经在走廊上走了一段距离,就他和诸位娘娘还有曾国潘五人,其他兵士留下几个照看车马也已经从走廊另一端走了。
那两个绝顶太监也被他打发隐身在暗处了,这么远远缀在身后实在影响画风。
皇帝陛下好奇的问:“你们以前送完皇后又干什么去啊,不能就这么枯等到傍晚吧?”
“我放他们去学宫各处游玩去了,学宫大着呢,就是一个自成格局的小王国,极具特色,他们虽近在神都却也很难有机会来此处游逛。
我挑的这些都是神都的守卫,都是轮换的,许多人一辈子都只听说过这近在咫尺的学宫却从没有来看过,正好趁机游玩一圈。
学宫封地不小,不仅是教学之地,吃喝玩乐什么都有。末将这段时间天天泡在学宫,对这里也很熟了,陛下微服出巡,末将正好陪您各处转转。”
虽然你烧冷灶有不纯洁的用心,但这个冷灶烧得朕心甚悦,加分!
转过走廊,眼前一亮。
极目远眺——
登高远望,秋高气爽,视野开阔至极。
天边,一个巨大望不到对岸边际的巨湖,澄澈无波,在晨光之下,像是一枚硕大的绿宝石镶在大地的王冠上。
湖中有隐约可见一些沙洲小岛,上面各有一些不同的建筑,时而有小舟驶入驶出。
在书山和巨湖之间有数十公里宽的空间,两端更是沿湖延伸到视线极目之外,有宽阔的街道,有林立的店铺,分明是一座极为繁荣的巨型城池,此刻已可见点点行人如蚁在其中往来穿梭。
近处,是环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建筑,有盘山大道,有院落,有高楼,有广场,就是一座围绕书山层层而建的巨型山城。
山城中,有学子、车马随着道路往来奔驰,有零星学子独处静坐冥思,有三五学子在林荫处坐而论道,有晨起组队打熬身体的,习武呼喝横练,一派热火朝天,青春热血骄阳。
这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