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下堂妻之追妻三千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的,睿儿一辈子都和您在一起。”

沫沫挥挥手出门而去。昨晚在床上她就在想,只有两个人,租两间房就够了。住在城边上或者城外都应该会便宜一些。有了目标,找起来也就容易了一些。

益州城看来很繁华,街道横七竖八如同蜘蛛网,每条街道几乎都有店铺,虽然刚下过雪,但行人还是很多的。转了四五条街道,还是没有合适的,倒是碰到不少人和她打招呼,看来她被休掉的事情传得很快,每个人都对她报以同情的目光,并且不断好言安慰。只是一说到租房子都回避了,看来古今都一样,只要是单身女人,都会唯恐避之不及。

下午沫沫打算到城外的村子里去找找。实在是太累了,只好找了一辆牛车。坐上牛车,和赶牛的老汉攀谈起来。原来老汉姓潘,东城外十里潘家村人。潘老汉一听他要找房子,连说太巧了,他的大儿子去年战死,儿媳妇和孙女住在他的隔壁小院,正好有两间空房。沫沫一听,喜出望外。两个人商量好,就和沫沫回了客栈,退了房间,带着文睿上了牛车。

到了潘家村,沫沫马上喜欢上了这里。村边河湖环绕,到处都是参天树木,村庄也很安静,目测一下,最多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鸡鸣犬吠声不断,炊烟袅袅,给人以世外桃源的感觉。

潘老汉和儿媳的房子比邻而建,用篱笆做得围墙,门口栓了一只黄狗。沫沫一下子想起刘长卿的诗: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听到狗叫,从屋中走出一农家少妇,看样子应该有二十七八岁的样子,虽然身着布衣蓝衫,但干净整洁,让沫沫很喜欢。

潘老汉给沫沫介绍:“夫人,这就是我的儿媳妇潘氏,小孙女到舅舅家去玩了。有什么需要和我儿媳妇说就行了,你们快进屋,我回房歇着去了。”沫沫道谢后,又给潘氏见礼,叫到:“姐姐,打扰了。睿儿,叫大娘。”睿儿见了礼,换了潘氏一声。

潘氏很爽快的答应着,帮着沫沫把包袱抱进屋中,一边夸着睿儿,一边和沫沫走进屋子。房子的里面是土坯建的,只是外面有一层砖。但很暖和,原来潘氏每天都烧炕。看到她们只有一些简单的衣服鞋袜,潘氏说道:“夫人,你若不嫌弃,和我们住吧,我家倒是还有几床被子。”

沫沫这才想起自己除了衣服,其他一概都没有。感激的说道:“姐姐,还是不要叫我夫人,太生分了,再说我也不是什么夫人,如果姐姐不嫌弃,叫我沫沫就可以了。沫沫先谢过姐姐了。”

沫沫将她和睿儿的衣服放进潘氏给腾出来的柜子,给了潘氏十两银子。潘氏连说太多。沫沫一再劝说,才要了五两,还说五两银子住上两年都算多的,更何况沫沫说只住一年。

有了稳定的住处,沫沫开始琢磨以后的生计。和潘氏聊了一会,大约知道了这里的情况。原来潘家村的这几十户人家基本都是都家的佃户,农闲的时候到树林砍些干柴,或者织布,绣花卖到都家的馆子和布庄。沫沫苦笑,出了城还是没有逃出都家的势力范围。

看天色不早,潘氏就去了厨房做饭,沫沫独立惯了,烧菜做饭自然不在话下,于是到厨房帮忙。潘氏推让不过,只好由她。天寒地冻,没有新鲜蔬菜,沫沫看了看厨房,挂着不少干鱼,想必是从村边的湖中打出来的。还有各种蔬菜晒成的干菜,腌制的咸菜。沫沫看潘氏犹豫半天,终于刳了一瓢面粉。用干菜打卤,做了一锅面,然后又蒸了一条鱼。收拾碗筷的时候,沫沫偷偷看看厨房的瓦罐,面粉已经见底,小米也不多了,最多的恐怕就是半缸高粱米,意外的是还有一缸黄豆,一缸绿豆。

三个人躺在炕上,沫沫问潘氏:“姐姐,那两缸豆子做什么用的?”潘氏回答说是过年的时候做豆腐用。沫沫听了心下一动:“姐姐,你吃过豆芽吗?”潘氏摇头问道:“沫沫,豆芽是什么?”沫沫大喜过望,看来这里没有豆芽这种东西,天寒地冻,没有鲜菜,做豆芽肯定不错。”心中有了计较,很快就睡着了。

得知潘老汉每天都进城送干柴,沫沫决定搭车到城里。到了城里,等潘老汉送了木柴。沫沫先到了当铺,把所有的珠宝首饰全部当掉。当铺的朝奉看看沫沫,似是认识,但没有吭声。算过之后,竟然给了八千两银票,沫沫当场差点蹦起来。想着朝奉的眼神,感觉有些奇怪出来一看幌子,原来是都家的。沫沫看着招牌,自语:“都子彦,你不会想到吧,你给苏雅兰的首饰我都还给你了,谢谢你给了我这么银子。”

有了银子,沫沫的底气一下子足了,潘老汉拉着她装了一牛车东西。回到家中,潘氏帮她卸车,发现除了被褥,还有粮食,鲜肉,一大包衣服。更奇怪的是还有几口大缸。二人把东西搬进屋内,沫沫让潘氏给公婆送过去一些粮食和鲜肉,虽然才一晚上的相处,潘氏也已经多少有些了解沫沫的为人,没有拒绝,先送了过去。

潘氏回到房中,沫沫问道:“姐姐,我们合伙做生意可好?”

“我们妇道人家能做什么生意?”

“姐姐,男人和女人没有什么不同,干嘛这样看轻自己,姐姐如果信得过我,就同我合伙,不会让姐姐吃亏。”

“沫沫你要做什么生意?”

“很简单,用黄豆绿豆做成鲜菜,卖到餐馆去。”

原来沫沫小的时候,奶奶就每天泡豆芽去市场卖,养活沫沫。昨晚看到满缸的豆子,沫沫一下子想起了奶奶泡的豆芽菜。所以决定先以此为生。潘氏听了没有什么主意,就请了公婆过来,潘老汉天天进城,还算有些见识,也起了兴致,希望也算上他一份,还说小儿子夫妻下个月从商州回来,也可以帮忙。沫沫表示同意,潘氏看公婆也参与进来,心里有了底,几个人决定拿自己家的豆子先试试。

沫沫让潘老汉用土坯在腾出的空房子里垒了一道火墙,木柴烧起后,屋中的温度一下子上来了。不过总烧木柴不是办法,用量太大了。沫沫想了想问潘老汉:“潘伯,有没有卖煤炭的?”

潘老汉说有,只是穷人买不起,太贵了。沫沫听了很高兴,有了煤炭屋子的温度就有保障了,连说价格不是问题。第二天便和潘老汉拉了一牛车回来,路上闲聊,沫沫才知道这里就是产煤区,很浅的地表就有煤矿,只是煤矿是皇家所有,价格高的让百姓问都不敢问。

怕不成功,就先每种泡了五斤左右。沫沫将新买来的大缸底部凿了个出水口,看着新缸就凿了窟窿,潘氏直心疼。说家中有两个坏的,一直扔在后房山。沫沫听了笑笑,让潘氏找来,洗干净后铺上筛好的沙子,将洗净并已泡致膨胀开裂的豆子均匀铺一层在沙子上,然后豆子上再均匀覆盖一层干净沙子。潘氏婆媳和沫沫轮流照看,由于屋中温度适宜,三天后,豆芽成功发了起来。

沫沫炒了一盘,潘家众人齐说好吃。沫沫决定让潘老汉带着豆芽菜到城里的馆子去看看,并写了几种做法,定好了价格。下午潘老汉回来,说都家的馆子包销,有多少要多少,并且是按沫沫写的价格给的菜钱,沫沫写的菜单还给了十两银子。

有了销路,众人都很高兴,决定先把村里的豆子收购过来。有多找了几个破缸,准备大干一场。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第1卷  第4章 湖边相逢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这三个月,对于沫沫来说,虽然很辛苦,快乐却时时相伴。一切上了正轨,潘老汉的小儿子憨厚勤快,沫沫又不看重钱财,所以一家人将沫沫像菩萨一样供着,力气活一点不用沫沫干。

潘氏的女儿小凤每天和文睿一起读书习字,单纯快乐乡村的生活让文睿原有的忧郁一扫而光,回复了孩童本色。

这三个月,沫沫也彻底了解了这里的风土人情,虽然有时怀念电器化的日子,但淳朴善良的潘家人给予她的亲情,已让她无怨无悔。世上最珍贵的不是物质享受,而是这千金买不到的关怀。沫沫甚至有时想如果在这里终老一生也不错。

看天气晴好,沫沫带着文睿小凤来到湖边写生。文睿非常喜欢描绘风景,所以只要天气晴好,沫沫一定会带他来。湖水清澈,碧波荡漾,不时有鸟儿飞过水面。两个孩子在一旁作画,沫沫无所事事,扔了两个石子在水里后,突然起了兴致,找了一处干草坐下,取出排箫,吹起了名曲天堂鸟。

刚刚吹完,就听有人击掌称赞:“好曲,箫声清亮悠远,将这湖边百鸟欢唱,流水潺潺,莺飞草长,炊烟袅袅,清风习习的美妙表现得淋漓尽致。沐浴在朝阳下,听着仙乐飘飘,真是令人心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