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黄粱三国-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随即神色一变,黯然叹道:   
  “唉!只是谁又能想到党人中还有党人呢!”   
  王奇听到这儿已经大致有点猜出是怎么回事了。   
  果然,随后陈寔慢慢说出的经过,证实了王奇的猜测。   
  清议固然有它抨击宦官这样好的一面,但是其动机和目的其实是有点不那么纯洁的。党人之议的形成,其实是有很强的集团色彩的,党人都喜欢以公论来标榜自我,排斥异己。随着清议之风越强,这种不良之风就越盛,而这种对异己排斥诋毁,对自己偏激浮夸的行为,使士大夫们按照自己的观点,形成一个个的小集团,在和宦官们争斗的同时,党人内部也在进行着争斗。而司马徽之所以离开颍川,就是因为和荀陈两家有不同的观点。   
  其实他们的不同观点也正是当时士大夫中的两种主要的观点。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两种不同的观点,那还得从清议的发起人说起。发起人是谁,发起人是太学生和郡国生徒,是刘氏宗亲。党人的代表“八俊,八顾,八及,八厨”,陈藩,李膺等人是原来的太学生和郡国生徒,刘表,刘贷德等人是汉室宗亲。不同的领导者,下面就有不同的追随者。在颍川书院中,荀家和陈家的人是支持太学生他们的,而司马徽和博陵崔州平,汝南孟公威,颖川石广元等人士支持汉室宗亲的。司马徽等人虽也是当地的名士,但毕竟比不过荀陈两家豪门,最后只得以避战乱为名,黯然离开颍川。   
  党同伐异!王奇在听后得出一个结论。不过也总算知道了司马徽为什么那么喜欢给刘备举荐贤才,原来是这个什么宗室情节在作怪,不过受过打击的司马徽并没有出仕刘备,只是选择了做一个隐士。王奇心中不禁对是否还要继续去收司马徽有点犹豫了。   
  想不到素来让人尊敬的党人,竟然也有这样自私的一面,王奇知道自己的父亲王允其实是一个更拥护汉室宗亲的人,只是不知道为什么陈寔他们为什么会认为自己的父亲是自己人。不过现在也不是考虑原因的时候,荀陈两家的观点正好很符合自己的大业,眼前自己应该是趁机拉拢他们。   
  “原来如此!呵呵!‘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夫子这句话是深得我心的!”王奇故意出声道,表明自己尊重的是天下人,而不是刘氏子弟。   
  “是呀!令尊王公有一句说的很好呀!‘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陈寔显然了解王奇的意思。   
  只是王奇听了陈寔说的话后,却感觉冷汗都流下来了。“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这句话不是当初自己预言黄巾必反而强行要早来颍川时,对王允说的话吗!怎么变成王允的话了,他是什么时候说的这话呀。难怪陈寔他们会认为王允是自己人了,这句话显示出来的志向,可不是正合他们这一派的胃口吗。   
  陈寔看王奇听了自己的话以后就有点出神,以为他是在想既然自己和王允是一派的,那位什么没有一起去谯县帮助王允。遂解释道:   
  “其实当日王公说出这句话以后,陈寔就和慈明(荀爽表字)定下约定,由荀家先出山助王公,而陈家则继续留在颍川为王公培养人才,所以当日你进来时只看到慈明正式认主!”   
  “原来如此!”王奇嘴上答道。   
  其实他的内心早已经想开了,自己虽然并没有想过在这个时代搞民主,但如果想取得这个天下的话,那还是得先改变儒生们的忠君思想,眼前就是一个很好的时机。汉末的“党锢之祸”让士大夫们第一次对儒家学说的正确性提出了怀疑,清议的出现更是几乎让人以为又回到了百家争鸣的时代,只不过这次换成各种不同的儒家学派了而已。也许自己可以乘机著书立说,宣扬一些自己的观点,让人们对君权神授产生怀疑,但又不会提出废除君主。   
  眼前的陈荀两家其实已经对现在的这种君权产生了不满,如果自己好好利用的话,应该可以成为自己新学说的急先锋!而颍川书院应该可以成为自己和别的学说战斗的堡垒,这些书院中崇拜自己的学子们将是第一批接受自己思想改造的人。   
  不过既然要著书立说反对现在的这种君权现状,自己想要收伏司马徽他们这帮人可能就有点困难了,不还是到时候再说,说不定还有可能靠自己的三寸不烂之舌说服他们呢。   
  心中计议已定,当下也就不准备再打扰这位习惯早睡的老人了,匆匆告辞出来,准备回自己房间开始著书立说。   
  只是在房中坐下以后,才发现虽然心中有千言万语,但笔下却一句话也写不出来。实在是因为后世的学说太多了,自不知道该提倡那种好!最后还是把笔放了下来,具体选择什么学说还是等自己多和那些名士们交流交流再说吧。毕竟现在虽然已经和荀彧戏志才他们这样的名士接触过了,但天下才能之士,像沮授田丰司马徽这样的人自己还都没接触过呢。等听了他们的观点后再说吧,说不定到时还能创立出一种符合各家观点的学说呢。   
  其实还有一个主要原因就是现在没什么时间来写,王奇的楷书虽然写的比较漂亮,但是写的速度却很慢,就像笔者打字一样,脑中有构思,但是却打不出来。哦!说远了!   
  王奇心中已经有了决定,就是在黄巾平定以后,而自己又有空闲的话,就马上开始着手著书立说。不过王奇绝对没想到,他后来写的那本书对后世的影响有多大。   
  一本书的思想指导近两千年的政治制度!                  
第二卷 我生之后汉祚衰(上) 第三十八章 许县杂事    
  第二天天还没亮,王奇就被敲门声惊醒了。打开门一看,却是自己的军师郭嘉。   
  “奉孝有何事呀?无故扰人清梦可是很不礼貌的!”睡眼朦胧的王奇含糊的说。   
  “呵呵!主公如果今日还想走的话,那最好现在就起床!”郭嘉看王奇不满的样子觉得有点好笑,不过此时不是开玩笑的时候,还是直接把话说了。   
  “哦!发生了什么是了吗?”王奇知道郭嘉决不会无的放矢。   
  “呵呵!还不是主公威名太盛!书院的学子听说京师小才子来了,决定相约一起来找主公切磋请教呢!”郭嘉笑道。   
  “啊!”王奇吓了一跳,倒不是怕学子们的请教,以他领先这个时代两千年的知识,要应付这些学子们是没问题的,但一旦被他们缠住了,自己在几天之内就别想走了。自己这回来颍川,可是来巡视王家在颍川的产业的,根本没那功夫浪费在这儿。忙问道:   
  “那如何是好?”   
  “呵呵!我已经叫翼德他们准备了,只要我们趁早下山,他们找不到我们自然就会算了!”郭嘉从容不迫的道。   
  “哦!好的!等我梳洗完毕,去与永年他们告别,就马上动身!”王奇放心的道,有了这么一个时时为自己考虑的谋士,做事真是方便了很多呀。   
  书院山门口。   
  陈群和张松送走王奇一行人。   
  王奇刚才梳洗完毕,就分别找到了张松和陈群他们,说自己要先行一步下山了,让张松现留在书院,等自己从荆州回来,可能会有别的工作安排他;而对陈群则请他代为向陈寔告辞,自己以后再来拜访,还说到时候可能真的会来书院任教呢。陈群也不阻拦,只是听到王奇要去许县后,立刻写了一封信送给王奇,还说到时有什么困难尽可以拿了这封信去找他们陈家,他的父亲陈纪和叔父陈谌都在许县。   
  王奇早就听说过陈寔有两个杰出的儿子,长子陈纪字元方,生有儿子陈群陈长文,次子陈谌字季方,生有儿子陈忠陈孝先。因为兄弟两人品德才识都不相上下,所以有一天,陈群和陈忠论起各自的父亲,都说自己的父亲比较优秀,争执了半天,得不到一个结果,就去问他们的祖父陈寔。陈寔笑着回答说:“元方、季方年龄上虽有长幼的不同,但品德才识一样杰出,并洠в懈呦轮帧T侥盐郑痉侥盐堋!薄〕捎锬研帜训芫褪谴映聦佌饬礁龆由砩系美吹摹!  
  王奇对能得到当地豪门支持这样的事自然不会放过,一口就答应了下来。   
  但王奇下山后并没有直接去许县,而是打马进了颍川郡的治所阳翟,准备去拜访颍川太守李旻。以前可以无所谓,但现在自己在颍川郡有了大量的产业,特别是其中那由十万黄巾降兵所组成的农庄,如果太守看不顺眼向朝廷奏上一本的话,那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