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二、解散下利后诸病候
属性:服散而饮食失度,居处违节,或霍乱,或伤寒,或服药而下利,利虽断而血气不调,石
势因动,致生诸病。其状∶或手足烦热,或口噤,或呕逆之类是也。随其病证而解之。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三、解散大小便难候
属性:积服散,散势盛在内联,热气乘于大小肠,大小肠痞涩,故大小便难也。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四、解散小便不通候
属性:夫服散石者,石势归于肾,而内生热,热结小肠,胞内痞涩,故小便不通。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五、解散热淋候
属性:夫服散石,石势归于肾,若肾气宿虚者,今因石热,而又将适失度,虚热相搏,热乘于
肾。肾主水,水行小肠,入胞为小便。肾虚则小便数,热结则小便涩,涩则茎内痛,故淋沥
不快也。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六、解散发黄候
属性:饮酒内热,因服石,石势又热,热搏脾胃,脾胃主土,其色黄,而候于肌肉,积热蕴结
,蒸发于肌肤,故成黄也。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七、解散脚热腰痛候
属性:肾主腰脚。服石,热归于肾,若将适失度,发动石热,气乘腰脚,石与血气相击,故脚
热腰痛也。其状∶脚烦热而腰挛痛。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八、解散鼻塞候
属性:石发则将冷,其热尽之后,冷气不退者,冷乘于肺,肺主气,开窃于鼻,其冷滞结,气
不宣通,故鼻塞。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十九、解散发疮候
属性:将适失宜,外有风邪,内有积热,热乘于血,血气壅滞,故使生疮。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解散痈肿候
属性:六腑不和而成痈。夫服散之人,若将适失宜,散动热气,内乘六腑,六腑血气行于经脉
,经脉为热所搏,而外有风邪乘之,则石热痈结,血气痞涩,而成痈肿。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一、解散烦闷候
属性:将适失宜,冷热相搏,石势不得宣化,热气乘于脏,故令烦闷也。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二、解散呕逆候
属性:将适失宜,脾胃虚弱者,石势结滞,乘于脾胃,致令脾胃气不和,不胜于谷,故气逆而
呕。调之即愈。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三、解散目无所见目疼候
属性:将适失宜,饮食乖度,鬲内生痰热,痰热之气熏肝,肝候目,故目无所见而疼痛。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四、解散心腹胀满候
属性:居处犯温,致令石势不宣,内壅腑脏,与气相搏,故心腹胀满。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五、解散挟风劳候
属性:本患风劳,而服散石,风劳未尽,石势因发,解石之后,体尚虚羸,故犹挟风劳也。
卷之六解散病诸候(凡二十六论)
二十六、解散饮酒发热候
属性:服散而积饮酒,石因酒势而盛,敷散经络,故烦而发热也。
卷之七伤寒病诸候上(凡三十三论)
一、伤寒候
属性:经言∶春气温和,夏气暑热,秋气清凉,冬气冰寒,此则四时正气之序也。冬时严寒,
万类深藏,君子固密,则不伤于寒。夫触冒之者,乃为伤寒耳。其伤于四时之气,皆能为病
,而以伤寒为毒者,以其最为杀厉之气也。即病者,为伤寒;不即病者,其寒毒藏于肌骨中
;至春变为温病;夏变为暑病。暑病者,热重于温也。是以辛苦之人,春夏必有温病者,皆
由其冬时触冒之所致,非时行之气也。其时行者,是春时应暖而反寒,夏时应热而反冷,秋
时应凉而反热,冬时应寒而反温,非其时而有其气。是以一岁之中,病无少长,多相似者,
此则时行之气也。
夫伤寒病者,起自风寒,入于腠理,与精气交争,荣卫痞隔,周行不通。病一日至二日
,气在孔窍皮肤之间,故病者头痛恶寒,腰背强重,此邪气在表,洗浴发汗即愈。病三日以
上,气浮在上部,胸心填塞,故头痛、胸中满闷,当吐之则愈。病五日以上,气深结在脏,
故腹胀身重,骨节烦疼,当下之则愈。
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或愈或死,其死皆以六七日间,其愈皆以十日以上,何也?
巨阳者,诸阳之属也,其脉连于风府,故为诸阳主气。人之伤于寒也,则为病热,热虽甚不
死;其两感于寒而病者,必死。两感于寒者,其脉应与其病形何如?两伤于寒者,病一日,
则巨阳与少阴俱病,则头痛、口干烦满。二日,则阳明与太阴俱病,则腹满、身热、不食、
谵言。三日,则少阳与厥阴俱病,则耳聋、囊缩、厥逆,水浆不入,则不知人,六日而死。
夫五脏已伤,六腑不通,荣卫不行,如是之后,三日乃死何也?阳明者,十二经脉之长也。
其气血盛,故不知人,三日其气乃尽,故死。
其不两伤于寒者,一日巨阳受之,故头项痛,腰脊强。二日阳明受之,阳明主肉,其脉
夹鼻络于目,故身热而鼻干,不得卧也。三日少阳受之,少阳主骨,其脉循胁络于耳,故胸
胁痛耳聋。三阳经络皆受病,而未入通于脏也,故可汗而已。四日太阴受之,太阴脉布于胃
,络于嗌,故腹满而嗌干。五日少阴受之,少阴脉贯肾络肺,系舌本,故口热舌干而渴。六
日厥阴受之,厥阴脉循阴器而络于肝,故烦满而囊缩。三阴三阳,五脏六腑皆病,荣卫不行
,五脏不通则死矣。其不两感于寒者,七日巨阳病衰,头痛少愈。八日阳明病衰,身热少愈
。九日少阳病衰,耳聋微闻。十日太阴病衰,腹减如故,则思饮食。十一日少阴病衰,渴止
不满,舌干已而咳。十二日厥阴病衰,囊从少腹微下。大气皆去,病日已矣。
治之奈何?治之各通其脏脉,病日衰。其病未满三日者,可汗而已,其病三日过者,可
泄之而已。太阳病,头痛至七日以上,并自当愈,其经竟故也。若欲作再经者,当针补阳明
,使经不传则愈矣。
相病之法,视色听声,观病之所。候脉要诀,岂不微乎。脉洪大者,有热,此伤寒病也
。夫伤寒脉洪浮,秋佳春成病。寸口脉紧者,伤寒头痛。脉来洪大,伤寒病。少阴病,恶寒
身拳而利,手足四逆者,不治;其人吐利,躁逆者死。利止而眩,时时自冒者死。四逆,恶
寒而身拳,其脉不至,其人不烦而躁者死。病六日,其息高者死。伤寒热盛,脉浮大者生,
沉小者死。头痛,脉短涩者死;浮滑者生。未得汗,脉盛大者生;细小者死。诊人
大热,其脉细小者,死不治。伤寒热病,脉盛躁不得汗者,此阳之极,十死不治。未得
汗,脉躁疾,得汗生;不得汗难瘥。头痛脉反涩,此为逆,不治;脉浮大而易治;细微为难
治。
发汗若吐下者、若亡血无津液者,而阴阳自和必愈。夫下后发汗,其人小便不利,此亡
津液,勿治,其小便利,必自愈。阳已虚,尺中弱者,不可发其汗也。咽干者,不可发其汗
也。伤寒病,脉弦细,头痛而发热,此为属少阳。少阳不可发汗,发汗则 语,为属胃
。胃和则愈,不和则烦而悸。少阴病,脉细沉而微,病在里,不可发其汗。少阴病,脉微,
亦不可发汗,无阳故也。阳已虚,尺中弱涩者,复不可下。太阳病,发热而恶寒,热多而寒
少,脉微弱,则无阳,不可发其汗;脉浮,可发其汗。发热自汗出而不恶寒,关上脉细数,
不可吐。若诸四逆厥者,不可吐,虚家亦然。寒多热少,可吐者,此谓痰多也。治疟亦如
之。头项不强痛,其寸脉微浮,胸中 牢,气上冲喉咽不得息,可吐之。治伤寒欲下之
,切其脉牢,牢实之脉,或不能悉解,宜摸视手掌, 汗湿者,便可下矣。若掌
不汗,病虽宜下,且当消息,温暖身体,都皆津液通,掌亦自汗,下之即了矣。太阴之为病
,腹满吐食,不可下,下之益甚,时腹自痛。下之,胸下结牢,脉浮,可发其汗。阳明病,
心下牢满,不可下,下之遂利,杀人,不可不审,不可脱尔,祸福正在于此。
太阳与少阳并病,心下牢,头项强眩,不可下。三阳合病,腹满身重,大小便调,其脉
浮牢而数,渴欲饮水,此不可下。其汤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