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清净道论-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世间证有见与修之别,故有三种。此中:
  (一)“我是初禅的获得者及自在者,我已证得初禅”,象这样
  与初禅等的接触,是“世间证”。“接触”为曾证,即如“我已证此”这
  样以显明的智触而触。关于此义,曾概举说:“证之慧是接触之
  义的智”,并曾对证的解释说:“任何已证之法为曾被接触”。然而
  (定、道、果等)虽未于自己的相续中生起,但彼等诸法唯由于非他
  缘的智而知为证。所以说:“诸比丘,一切当证。诸比丘,什么
  是一切当证?诸比丘,是当证眼等”。又说:“见色者而证,见
  受……乃至见识者而证。见眼、老、死,乃至见属于不死的涅槃者
  而证。任何已证的诸法为曾被接触”。
  (二)于初道的刹那见涅槃为“见证”。
  (三)于其余诸道的刹那(证涅槃)为“修证”。因此(见证、修
  证)二种是这里的意义,所以由见与修而证涅槃当知为此(道)智的
  作用。
  (Ⅳ) (修习)“修习有二种”,即世间修习及出世间修习的二
  种。此中:
  (一)世间的戒定慧的生起及以它们而相续其习惯,为“世间
  修习”。
  (二)出世间的(戒定慧的)生起及以它们而相续其习惯,为
  “出世间修习”。
  在此两种之中,这里是出世间修习的意思。因此四种(道)智
  生起出世间的戒等,由于对它们是俱生缘等之性故,并以它们而
  (瑜伽者)相续其习惯之故,所以只是出世间修习为此(道智)的作
  用。如是:
  “于现观之时所说的遍知等的作用,
  此等一切都应依它们的自性而知”。
  至此,对于
  “有慧人住戒,
  修习心与慧”,
  如是为示依其自性而来的慧的修法,业已详说所说的“完成了
  (慧之)根的二种清净之后,当以完成(慧之)体的五种清净而修
  习”。并已解答了“当如何修习”的问题。

  为善人所喜悦而造的清净道论,在论慧的修习中,完
  成了第二十二品,定名为智见清净的解释。



   第二十三 说修慧的功德品

  六、修慧有什么功德

  其次我要说“修慧有什么功德”?修慧实有数百的功德,欲
  详说此等功德,纵经长时,也不容易;略而言之,当知有(一)摧破种
  种烦恼,(二)尝受圣果之味,(三)可能入于灭定,(四)成就应供
  养者等等。此中:

  (一)摧破种种烦恼

  所说的区别名色而摧破有身见等的种种烦恼,是为世间修慧
  的功德。于圣道的刹那摧破结等的种种烦恼,是为出世间修慧的
  功德。
  如恐怖的迅雷击于石山,
  如疾风的吹火烧去野林,
  如光热的日轮照破黑暗。
  这样修慧,摧破长时的随缠
  以及给与一切不利的烦恼之网。
  当知这是现世可得的功德。

  (二)尝受圣果之味

  “尝受圣果之味”,是说修慧的功德,不但是摧破烦恼,亦得尝
  受圣果之味。“圣果”即须陀洹果等的沙门果。于二相而尝此(圣
  果之)味:(1)于圣道的过程,(2)于果之转起。此中:
  (1)此(圣果的)转起曾示于圣道的过程之中。对于那些说“只
  是断结名为果,更无他法”的人(案达罗派),当示以此经:“如何
  由加行安息的慧而为果智?即于须陀洹道的刹那,以见之义的正
  见,从邪见而出起,从彼(邪见)随转的烦恼和诸蕴而出起,从那外
  在的一切相而出起;因为那(邪见的)加行的安息而生起正见,故说
  这是道的果”。尚有其他的例证:“四圣道及四沙门果等的诸法
  以无量为所缘”。“大(上二界)法对无量法依无间缘为缘”等。
  (2)其次为示“于果定的转起”而提出这些问题:(一)什么是
  果定?(二)谁入彼定?(三)谁不入彼定?(四)为什么入定?(五)
  是怎样入定?(六)如何在定?(七)如何出定?(八)于果之后是什
  么?(九)果在什么之后?此中:
  (一)“什么是果定”?即彼以灭为所缘的圣果的安止(根本
  定)(为果定)。
  (二~三)“谁入彼定?谁不入彼定”?是一切凡夫不入彼定。
  何以故?因为他们未证得(此果定)之故。唯一切圣者入于彼定。何
  以故?因为他们已证得(此果定)之故。可是上位(的圣者)不入于
  下位(的果定),因为他们已达于其他的圣者之位,(下位的果定)业
  已安息之故。而下位(的圣者)亦不入于上位(的果定),因未证得
  之故。但各各于他们自己的果入定。这是这里的确定之说。
  有人说:须陀洹及斯陀含亦不入定,唯上二位(阿那含及阿罗
  汉)入定。他们的理由,是说此等(阿那含及阿罗汉)是定的完成者。
  可是凡夫亦得于他们自己获得了的世间定入定,所以这是没有理
  由的。然而在这里为什么要考虑有理由无理由?因为圣典中说:
  “什么十种姓法由观生起?为了获得须陀洹道,克胜了生起……转
  起……乃至恼……外在的诸行之相,故为种姓。为了证须陀洹果
  定……斯陀含道……乃至为阿罗汉果定……为空住定……为无相
  住定,克胜生起……乃至外在的诸行之相,故为种姓”。所以一切

  的圣者各各于他们自己的果入定,是这里的结论。
  (四)“为什么入定”?是为了现法乐住。正如王享王乐,天受
  天乐,如是圣者道:“我将享受圣出世间之乐”,划定期限,于自己所欲
  的刹那入于果定。
  (五)“怎样入定?如何在定?如何出定”?先说以二相入定。
  即不忆念于涅槃以外的所缘及忆念于涅槃。所谓:“朋友,于无
  相心解脱有二缘:即不忆念一切相及忆念无相界”。这是入定的次
  序:欲入果定的圣弟子,当至空闲处与寂静处,依生灭等而观诸
  行。他的观智的次第转起,在以诸行为所缘的种姓智之后,由入果
  定而他的心安止于灭。因为他的心向果定,即在有学亦只生起果
  而非生起道的。
  有的人(指无畏山住者)说:“须陀洹念‘我将入于果定’而住观
  之后,即成斯陀含,以及斯陀含成阿那含”。对于他们则应这样说,
  那么,阿那含将成阿罗汉,阿罗汉将成辟支佛,而辟支佛将成为佛
  了!所以决不如是,此说应以(前面所引的十种姓的)圣典而加否
  定不可接受。只能这样说:“有学亦只生起果,非生起道”。如果他
  (有学)是证得属于初禅的道,则生起的果也是属于初禅的。如果所
  证之道是属于第二等任何之禅,则果也是属于第二等任何之禅的。
  这是先说(于果定)入定。
  (六)(如何在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三相在定:“朋友,在无相
  心解脱而有三缘:即不忆念一切相,忆念无相界及于事前的行作”。
  这里“事前的行作”,是在入定之前预作(在定的)时限。因为直至未
  到他所作的“我将于某某时出定”的时限,他是在定的。这是说他的
  在定。
  (七)(如何出定)其次依此说而以二相出定:“朋友,从无相
  心解脱出定有二缘:即忆念一切相及不忆念无相界”。这样的“一
  切相”,是色相及受想行识之相。虽然他不一定把此等一切作一起
  忆念,但摄为一切而说。是故当他忆念于有分的所缘,便从果定而

  出定。当知这是他的出定。。
  (八)“于果之后是什么?果在什么之后”?先说于果之后便于
  果或是有分。
  (九)(果在什么之后)即果(1)在道之后,(2)在果之后,(3)在
  种姓之后, (4)在非想非非想处之后。此中:(1)(果)于道的过程中
  为“在道之后”。(2)后后(的果)在前前的“果之后”,(3)于果定中
  的前前(之果)是“在种姓之后”。这里的“种姓”,当知即是随顺智。
  即如《发趣论》中说:“阿罗汉的随顺,依无间缘为果定之缘。诸有
  学的随顺,依无间缘为果定之缘”,(4)从灭定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