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步。相反的,在你致富前所消费的每一块钱却会让你和目
标渐行渐远。
老实说,单身要存钱比较容易,对于需要养家活口的家
庭就较难挤出余钱。不过最近我还是听到一个小人物存钱的
故事:有位来自广州的SPA小姐,一个月薪水3万元,先生在
银行上班,一个月4万多元,家庭的总收入不到8万元,而固
定支出包括一个月逾3万元的房贷、小孩上幼稚园每个月
15;000元的学费、夫妻俩每人各5,000元的零用金和家庭基本
开销等等,但是扣除这些开销,她还勉力每月储蓄1万元,
就这样,一年下来竟然也赞出10余万元来进行投资。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存钱与否,不在于你赚多少钱,而
是你的决心有多大。
设定目标坚持到底
在这里,我提供大家一个存钱的小秘方:
一、设定存钱的目标:存钱的比例因人而异,通常是薪
水的10%到30%,不过最好是在可以达到的范围内尽量设定
高标准。想想那位广州小姐的例子,在大台北这高消费地
区,以每月不到8万元收入的双薪家庭,一年内竟可以存下
逾10万元,由此可见,你的口袋能存多少全由你自己决定。
二、选择存钱的方法:人毕竟有惰性,不妨透过强迫储
蓄的方式,如定存的零存整付、一领薪水就自动扣款;或是
买保险,保险的投资报酬率虽然不高,却能达到储蓄的效
果,像我的父母和公婆都是在年轻时买保险,因此存下不少
老本。
我认识一位六年级的女孩,她用两种方式存钱:一是透
过自动扣款的方式,以定期定额买基金,她月薪3万多元,
每个月自动扣除5,000元,时间一久,几乎忘了购买基金这档
事,到了一年后解约时却拿回8万元,对她来说有如一笔意
外之财;此外,她强迫自己每个月存、万元在活期存款。由
于善于管理金钱,虽然收入不高,但和同学聚会时她却发现
自己比其他人还 “富有”。
三、遇到加薪、发年终奖金时记得多存点钱:对于这些
“意外之财”,可以选择单笔定存的方式,将这笔额外的资金
全数存起来。
四、记帐:何丽玲表示,从小学五年级开始,祖母就教
她要记个人帐,在日复一日的记帐中培养出数字的概念,而
且从帐簿中可以了解自己的财务状况,直到今日她还是持续
每天记帐的习惯。你记帐了没?现在就赶快去买一本家计
簿,作好资金管理吧。
五、少用信用卡、谨慎消费:金钱管理最大的败笔就在
于冲动购物,许多有钱人身上只带现金,没有一张信用卡,
甚至连口袋里的现金也都有一定限额。像我小姑每次上菜市
场只带1,000元,她表示如此一来就不会乱买。这点看似容
易,执行上却很难,许多人一到大卖场就会忍不住大买特买
“特价品”,却往往因此买下许多不必要的东西,让钱于无意
识中流失。
如果用数学方程式来表示,即快乐=财富/欲望,也就
是说,如果你无法增加象征财富的分子,却可以将代表欲望
的分母缩小,一样可以达到快乐的境界,将欲望缩减可以视
为存钱的起点。
大家都知道,最快的致富方法只有继承庞大遗产或者是
中乐透头奖,但是如果它们都不眷顾你,那你就只能老老实
实从存钱出发,可别小看这支进入财富王国的钥匙,所谓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别忘了千里之路始于足下。
*理财密码:
*跨上理财的第一步就是:存钱。
*透过有纪律、持续性的存钱习惯,是饱足荷包的基本法门。
*减低消费的方法:带少少的钱出门、尽量不刷卡。
*养成记帐习惯,才能做好资金的控制和管理。
*可利用储蓄型保险和零存整付扣款强迫自己储蓄。
告别薪水阶级
理财不是为了数字的累积,而是为了追求优质的生
活品质。
存钱只是理财的起步,想要预约大财富,就要进行投
资。
我有一位朋友满脑子的创意,在手机还很稀奇的年代,
政府刚开放电信事业,他却已经嗅出这将是人类生活的一大
变革,所以就开始投资与手机相关的产业,不过当时他并没
有充足的资金,于是便从60万元的小额信贷着手,利用时代
的变革,抓住机会,放手一搏。
因为懂得用“OPM”(other people's money)的理财之道
(新光集团创办人吴火狮便曾说过,最聪明的人是懂得跟银
行借钱的人),我这位朋友利用银行的资金,在新科技的变
革中进行财富重分配,现在的他单身多金,随时开着心爱的
Poche跑车在高速公路上飙技,假使当初他没有向银行借
贷,单靠在银行当专员的薪水,到现在可能只有微薄的积
蓄。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例子,聪明的你能不理财吗?
我曾经采访一位任职于金融业的主管,他最喜欢以共产
党 (一穷二白)称呼自己的太太,因为太太嫁给他的时候,
全部的嫁妆就只有银行里7万元的存款和只缴了三期房贷的
小套房,以及一堆衣服。他常说:“因为我家有个共产党,
让我不得不理财”。他的投资方式开始时相当保守,先从债
券市场着手,进而操作股票、欧洲债券,现在已经和朋友买
地盖房子了。腰缠万贯的他最感谢的就是太太,因为是太太
的贫穷“帮”他积极脱离薪水阶级。
将理论转化为行动
我自己也有一个理财成功的经验。当年从美国念完MBA
后,我并没有像大多数的同学一样选择到银行上班,或是到
企业界去从事财务工作,因为崇尚自由,所以我选择当一名
财经记者。
即使是念财务管理,深知不能把钱死放在银行,但讽刺
的是,纵使每天我在报纸上头头是道地分析各种理财商品,
同时精准的分析利率和汇率走势,但事实上却完全是纸上谈
兵,自己根本没有任何实战经验。主跑了三年的债券市场,
我却不曾做过一笔交易,唯一的 “理财”管道只有定存和标
会,甚至还曾很逊地被人倒过会。
有一阵子我的确很郁卒,空有一堆理财的论调却无法实
践,直到有一天研究所的同学在一家证券商担任承销小主
管,他向我兜售联电的可转换公司债,才让我踏出理财的第
一步。
可转换公司债 (CB)是一种股权和债券结合的商品,
它的特性是 “进可攻、退可守”;在十年前那种高利率时
代,CB附予投资人一个转换股票的权利,一旦股票上扬可以
享受资本利得,如果股价毫无起色,只要公司没有倒,通常
三年后可以卖回给发行公司。由于当时的卖回利率平均都在
7%以上,接近定存的概念,很适合保守的投资人。
那时我同学拍胸脯保证,说CB这种商品最怕发行公司
倒闭,而假如联电出了问题,那么台湾的电子公司所剩也就
没几家;他一面告诉我风险有限,一边又对我勾勒联电股价
上涨的远景,就在人情压力和想要牛刀小试的心态下,我启
开了理财的处女秀。老实说,当时我只熟悉金融业,对CB只
有初浅的概念,至于联电的业务、财务状况,凭良心说还真
是似懂非懂。
当时CB最小的认购单位是10张,即100万元,对于一个
刚开始工作的菜鸟而言,根本不可能有这么多的资金,于是
我找了同组的同事,向她们宣扬CB的好处,就这样,三名小
女子就在 “不要将钱放在定存”的信念下,共同买下联电的
CB。
在股票市场永远要记得,炙手可热的东西是轮不到我们
这种平凡人,因此容易得到的东西注定要住进套房,由于我
们所购买CB的转换价格高于联电的普通股,所以当可转换公
司债’挂牌,就跌破100元的面额,当CB的股票部分失灵
后,就只好把它当作债券、领利息,或是等着三年时间到后
再卖回给公司。
不过联电毕竟是一家具成长空间的公司,好股不寂寞,
一段时日后CB随着普通股股价上扬而重回票面,我的同事们
因为担心,在面额涨到103时赶紧卖出,结果平均1张只赚
3,000元。原本我也快忍不住想卖出,但却因为遇上联电董事
长曹兴诚而有不同的抉择。
在一次银行联贷案的采访中巧遇曹兴诚,当时挺着大肚
子的我很菜篮族式地问他:“董事长,我有投资联电的可转
换公司债,你觉得可以长抱吗?”曹兴诚指着我的肚子,很
巧妙地回答:“它可以让你的小孩念到大学。”就在大老板
的背书下,让我手中的5张CB没有轻易卖掉,结果不到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