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6年考研政治理论辅导讲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项选择题第6题和1995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均考查该要点)    
    2.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历史形态    
    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物质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物质的世界,物质是第一性的,精神是第二性的;物质是本原,物质不依赖于精神而独立存在,精神是派生的,是物质的产物,是对物质的反映,精神不能脱离物质而独立存在。唯物主义在其发展的历史过程中,经历了三种不同的历史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的第一个历史形态。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肯定世界的物质性,其主要特点是把物质归结为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如金、木、水、火、土、风等)并且认为这些物质形态是运动变化的。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承认世界的物质性,坚持用物质的原因说明世界,在根本方向上是正确的,体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朴素结合。但是它缺乏科学的抽象和论证,是直观和猜测的,具有很大的局限性,不可能把唯物主义一元论坚持到底。(1998年理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考查该要点)    
    (2)近代的机械唯物主义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二个历史形态。它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认为原子是世界的本原,原子及其属性,广延性,不可分性都是不变的。机械唯物主义的物质观,有一定实证科学的根据和论证,克服了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的直观性、朴素性,是物质观上的进步。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唯物主义哲学发展的第三个历史形态。    
    (4)旧唯物主义的成就和缺陷    
    旧唯物主义是对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合称,又可以称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前的唯物主义。    
    旧唯物主义的成就体现在:    
    始终坚持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持反对唯心主义,尽可能把哲学和自然科学结合起来。    
    高举理性旗帜,反对封建迷信;高举科学旗帜,反对宗教神学和“君权神授”。    
    在政治上成为资产阶级反对封建的民主革命的“哲学先导”,对社会的进步起了很大的作用。    
    旧唯物主义的根本缺陷是不了解人的实践活动在人与世界关系中的意义和作用,只是从客体方面去直观世界,抹煞了人及其意识的能动性。    
    旧唯物主义的缺陷表现在:    
    把一切运动形态归结为机械运动,用机械力学解释一切事物和现象的机械性。    
    不懂得世界是一个过程,把事物看成彼此孤立、永恒不变的,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是事物发展动力的形而上学性。    
    不能把唯物主义贯彻到社会历史领域的“半截子唯物主义”的不彻底性。(1993年理科多项选择题第18题考查该要点)    
    3. 唯心主义的基本类型和存在根源    
    (1)唯心主义产生和存在的根源:社会历史根源是社会生产力落后和科学极不发达以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分离,片面夸大精神的作用。阶级根源是在阶级社会中,反动统治阶级需要支持并强化唯心主义哲学为其服务。认识论根源是主观性,直线性和片面性、死板和僵化。把人的复杂认识过程中的某一特征、成分、方面加以夸大,使之绝对化,造成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分离。(1998年文科辨析题第23题考查该要点)    
    (2)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是:精神是世界的本质,世界是精神的世界,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精神是世界的本原,物质是精神的产物,完全颠倒了物质和精神的关系。(1993年理科选择题第19题考查该要点)    
    (3)唯心主义的主要形态区分为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基本类型。①主观唯心主义就是“头脑里所固有的”,其特征是把人的感觉、观念作为惟一真实的存在和世界的本原,必然导致“唯我论”。如宋代的陆九渊宣称:“宇宙即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明代的王阳明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在西方,18世纪英国的哲学家贝克莱鼓吹物是“观念的集合”、“存在就是被感知”。马赫说:“世界是感觉要素的复合”。都是主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1996年理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和1997年文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均考查该要点)。②客观唯心主义就是“天上掉下来的”,其特征是某种脱离物质、脱离任何个人的精神变为独立存在的客观存在,并把它作为世界的本原和万物的创造者,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这种“客观精神”的派生物和表现。如宋代的朱熹认为:“理在事先”,理是万物之体。古希腊柏拉图主张的“理念”,黑格尔提出的作为全部存在基础的“绝对精神”,都是客观唯心主义的典型代表。(1994年文科不定项选择题第11题考查该要点)    
    唯心主义形态的变化在当代最大的特点,就是越来越主观唯心主义化。“上帝就在我心中”表明宗教越来越由客观唯心主义转向主观唯心主义。(2000年文科单项选择题第2题考查该要点)    
    补充: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易命制选择题)    
    马克思主义哲学从实践出发解决哲学基本问题,即以实践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它解决哲学基本问题的这种独特方式,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根本之点。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不了解人类实践活动及其意义,因而导致他们在对世界的理解和观察世界的视角等一系列问题上存在着重大缺陷。旧唯物主义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否认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固执于受动性的一面。和旧唯物主义相反,人的能动的方面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因为唯心主义把实践只看成单纯的精神活动,并不了解实践的、现实的、批判的性质。无论是旧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由于缺少一种沟通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中介而不可能真正合理地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实践作为一种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活动,提供的正是这样一种连接、沟通思维和存在的中介。马克思主义哲学扬弃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提出了能动性与受动性相统一的实践概念,并以此为基础去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从实践出发去理解现实世界,把对象、现实、感性当作实践去理解,从而在世界观、自然观、历史观和认识论上都获得了全新的解释,构筑了统一的、彻底的、科学的哲学体系。    
    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哲学基本问题原理的意义在于:它为研究哲学发展的历史和现实提供了一条基本的指导线索,为划分哲学中的基本派别确定了科学标准,是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不可知论、形而上学的锐利武器;它是实际工作中的基本问题,为我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了一个根本原则,是引导我们不断更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和审美意识,现实地变革自己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方式的强大工具。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是哲学中的伟大变革(易命制选择题)    
    作为唯物主义现代形态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既是基于无产阶级革命实践的需要而诞生的,又是在实践基础上对旧哲学的全面的清算和批判的继承,它是哲学史上伟大的革命变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革命变革,主要表现在:1. 创立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结束了社会历史领域中唯心史观的统治地位。唯物主义历史观是马克思的伟大发现。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者在探讨社会历史的时候都背叛了自己,成了历史唯心主义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唯心史观长期占统治地位。唯物史观的创立,把唯心主义从其最后避难所驱逐了出去,把唯物主义自然观和唯物主义历史观统一起来。使唯物主义成为完备的、彻底的科学体系。2. 结束了旧唯物主义缺乏能动原则的状况。以往的一切唯物主义对于物质世界仅仅从客体方面去理解,不能从主体方面去理解,只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直观的对象,而不是把物质世界当作人们改造的对象,抹煞了人的主体性和能动性,相反地,能动性原则却被唯心主义抽象地发展了。马克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