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集,证知如是受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十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而证知如是受……乃至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十三~十五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此名之为想。依触之集而有想之集,由触之灭而想之灭。此顺想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乃至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十六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声思、香思、味思、所触思、法思是,此名之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十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而对行之厌患、离欲、灭尽,由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得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者。 
  
  十九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二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此顺识灭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十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入此法与律。
  
  二一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而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不依取而解脱者,为善解脱。得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注1 汉译杂阿含经卷二(大正藏二、九b)。
    2 “识集”原本重复“识灭”之误。
    3 “食”此处与俱欲贪言为搏食(原注)。
    4 “善向”原本supatipatipanna是supatipanna之误。
    5 “转”解作轮回系缚。
  
  '五七' 第五 七处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三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四
  
    诸比丘!何为比丘于七处善巧耶?
  
  五
  
    诸比丘!此处有比丘!知色,知色之集,知色之灭,知顺色灭之道,知色之味,知色之过患,知色之出离。
  
  六~八
  
    知受……想……行……
  
  九
  
    知识,知识之集,知识之灭,知顺识灭之道,知识之味,知识之过患,知识之出离。
  
  十
  
    诸比丘!以何为色耶?诸比丘!四大种及四大种所造之色,名之为色。由食之集而有色之集,由食之灭而色之灭。此顺色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一
  
    缘色而生乐与喜,为色之味。有色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色之过患。于色调伏欲贪,断欲贪是为色之出离。 
  
  十二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向色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者,则为入此法2与律。
  
  十三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色,证知如是色之集,证知如是色之灭、证知如是顺色灭之道,证知如是色之味,证知如是色之过患,证知如是色之出离,而对色之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者,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十四~十五
  
    诸比丘!以何为受耶?诸比丘!六受身是。'谓:'眼触所生之受……乃至……意触所生之受是。诸比丘!此名为受。依触之集,而有受之集。依触之灭,而有受之灭。此受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十六
  
    缘受而生乐与喜,为受之味。有受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受之过患。于受调伏欲贪,断欲贪为受之出离。
  
  十七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证知如是受之集,证知如是受之灭,证知如是顺受灭之道,证知如是受之味,证知如受之过患,证知如是受之出离,而向受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十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受……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十九~二一
  
    诸比丘!以何为想耶?诸比丘!六想身是。'谓':色想、声想、香想、味想、所触想、法想是。诸比丘!此名为想……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二
  
    诸比丘!以何为行耶?诸比丘!六思身是。'谓':色思……乃至……法思是。诸比丘!此名为行。依触之集而有行之集。依触之灭而有行之灭。此顺行灭之道者,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三
  
    缘于行所生乐与喜,为行之味。有行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行之过患。于行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行之出离。
  
  二四~二五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之行,证知如是行之集,证知如是行之灭、证知如是顺行灭之道……乃至……向于行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乃至……无以转之可施设。
  
  二六
  
    诸比丘!以何为识耶?诸比丘!六识身是。'谓:'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身识、意识是。诸比丘!此名为识。依名色之集而有识之集,依名色之灭而有识之灭法。此顺识灭之道,是八支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是。
  
  二七
  
    缘识而生乐与喜,为识之味。有识之无常、苦而变坏之法,为识之过患。于识调伏欲贪,断欲贪,为识之出离。
  
  二八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是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而向识之厌患、离欲、灭尽者,则为善向。善向则入此法与律。
  
  二九
  
    诸比丘!诸沙门、婆罗门,证知如是识,证知如是识之集,证知如是识之灭,证知如是顺识灭之道,证知如是识之味,证知如识之过患,证知如是识之出离,对识厌患、离欲、灭尽,依不取而解脱者,则为善解脱。善解脱者,则为纯一,纯一则无以转之可施设。
  
  三十
  
     诸比丘!如是比丘为于七处是善巧。
  
  三一
  
    诸比丘!以何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耶?诸比丘!此处有比丘!观察界,观察处,观察缘起。诸比丘!如是为比丘有三种之观察。
  
  三二
  
    诸比丘!比丘于七处善巧而有三种之观察。于此法与律纯一而已立者,名为最上人。”
  
  注1 汉译杂阿含卷二(大正藏二、一0a),七处三观经(大正藏二、四九八c…同大正藏二、八七五b)增一阿含经卷三十五(大正藏二、七五四b)。
    2 “法”之语,原本逸失。
    3 原本之节号码错误,今不改订。
  
  '五八' 第六 等觉者
  
  一~二
  
    '尔时,世尊'在舍卫城……乃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