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六
  
    如是说已,彼婆罗门白世尊曰:“妙哉!尊瞿昙!'譬如倒者之扶起,覆者之揭露,教迷者以道,如于暗中揭灯火,使有眼者得见色。如是,尊瞿昙以种种方便显示于法。我于此处,归依尊霍昙、法与比丘众'。曾瞿昙请容我自今日起,终生归依为优婆塞。”
  
  '二六' 第六 一分
  
  一
  
    尔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大目犍连与具寿阿那律,住于沙只国之干达契林。
  
  二
  
    时,具寿舍利弗与具寿大目犍连,于日暮时分,从宴默起,往具寿阿那律处。到已,与具寿阿那律互相交谈庆慰、欢喜、感铭之语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阿那律曰:
  
  三
  
    “友阿那律!有学、有学之谓者,友!云何为有学耶?”
    “友等!因修习四念处之一分,故为有学。以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友等!因修习此四念处之一分,故为有学。”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二三(大正藏二、一七五a)。
  
  '二七' 第七 悉皆(全分)
  
  一
  
    因缘同上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阿那律曰:
  
  三
  
    “友阿那律!无学、无学之谓者,友!云何为无学耶?”“友等!因修习四念处之全分,故为无学。以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友等!修习此四念处之全分,故为无学。”
  
  '二八' 第八 世界
  
  一
  
    因缘同上
  
  二
  
    ……坐于一面之具寿舍利弗,言于具寿阿那律曰:
  
  三
  
    “具寿阿那律!修习、多修何法,得大通智耶?”
    “友等!修习、多修四念处,得大通智。以何为四念处耶?
  
  四
  
    友等!于此,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友等!我修习、多修此四念处,得大通智。
  
  五
  
    友等!又我因修习、多修此四念处,故胜于千世界。”
  
  注1 阿那律原本写Anuruddha,由暹罗改为Anuruddho。
  
  '二九' 第九 仁利阿荼
  
  一
  
    尔时,具寿阿难住于王舍城竹林迦兰陀园。
  
  二
  
    其时,尸利阿荼居士因患重疾病而困苦。
  
  三
  
    时,尸利阿荼告于一士夫曰:“士天!汝往阿难住处。到已,以我语,头面顶礼具寿阿难之足,言于:”大德!尸利阿荼居士因患重疾病而困苦,彼言:“头面顶礼具寿阿难之足,哀愍之故,愿大德具寿阿难来尸利阿荼之家。””彼士夫应诺尸利阿荼居士曰:“唯唯!大德!”乃迳往具寿阿难住处。
  
  四
  
    到已,顶礼具寿阿难后,坐于一面。坐于一面之彼士夫,白具寿阿难曰:“大德!尸利阿荼居士患重疾病而困苦。彼言:”头面顶礼具寿阿难之足,哀愍故,愿大德具寿阿难,来尸利阿荼居士之家。””具寿阿难默然允许。
  
  五
  
    时,具寿阿难着下衣、持衣钵,往尸利阿荼居士之家。到已,坐于所设之座。坐已,具寿阿难言尸利阿荼曰:
  
  六
  
    “居士!汝能忍耶?苦受退而不进,知所减退,不知增进耶?”“大德!我不能忍,激苦之受有进无退,如增进而不知减退。”
  
  七
  
    “居士!然则,汝应如是学:“我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居士汝应如是学。” 
  
  八
  
    “大德!我有世尊所说之四念处,我亦与此法俱。大德!我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九
  
    大德!又世尊所说之五下分结,于我,未见有少分未断者。”
  
  十
  
    “居士!汝是吉祥,居士!汝极吉祥。居士!汝'自'记于不还果。”
  
  '三十' 第十 摩那提那
  
  一
  
    因缘同上
  
  二
  
    其时,摩那提那居士因患重疾病而困苦。
  
  三~六
  
    时,摩那提那告一士夫曰:……乃至……“大德!我不能忍,不能屈,激苦之受有进无退,知增进而不知灭退。”……
  
  七
  
    “大德!我虽蒙如是苦受,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
  
  八
  
    大德!又世尊所说之五下分结,于我,不见有少分未断者。”
  
  九
  
    “居士!汝是吉祥,居士!汝极吉祥。居士!汝自记于不还果。”
  
  注1 杂阿含经三七、一六(大正藏二、二七0c)。
    2 “蒙”原本puttho是phuttho之误。
    第三成(住)品(终)
    此品之摄颂曰:
    戒住损减清净
    婆罗门与一分
    悉皆以及世界
    尸利阿荼乃至
    摩那提那为十
    念处相应中之第三戒住品(终)
  
  第四 未闻品
  
  '三一' 第一 未闻
  
  一~二
  
    舍卫城因缘
  
  三
  
    “诸比丘!我思:“于身观身”,于我则未曾闻法生,我眼生,皆生、明生、光明生。我思:“应修习此身念处观……已能修习”,于我则未曾闻法生,我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四
  
    “于受观受”……
  
  五
  
    “于心观心”……
  
  六
  
    “于法观法……应修习此法念处观……已能修习”,于我则未曾闻法生,我眼生、智生、明生、光明生。”
  
  注1 “未闻品”原本anussuta应改为ananussuta次经之见出者亦然。
  
  '三二' 第二 离贪
  
  一~二
  
    舍卫城……
  
  三
  
    “诸比丘!修习、多修四念处者,则助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以何为四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修习、多修此四念处者,则助于一向厌患、离贪、灭尽、寂静、证智、等觉、涅槃。”
  
  注1 杂阿含经二四、三0(大正藏二、一七六a)。
  
  '三三' 第三 失
  
  ※ 三
  
    “诸比丘!若有失于四念处者,乃正失于顺苦尽之圣道。
  
  四
  
    诸比丘!若有得于四念处者,乃正得于顺苦尽之圣道。以何为四耶?
  
  五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心……于法观法,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诸比丘!若有失于此四念处者,乃正失于顺苦尽之圣道。诸比丘!若有得于此四念处者,乃正得于顺苦尽之圣道。”
  
  注1 同上经。
  
  '三四' 第四 修习
  
  一~二
  
    舍卫城……
  
  三
  
    诸比丘!若修习、多修四念处者,则有助于由此岸到彼岸2。以何为四耶?
  
  四
  
    诸比丘!于此有比丘,于身观身,'热诚、正知、正念,调伏世间之贪忧而住'于受……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