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相应部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四
  
    如是说已。一比丘白世尊曰:“大德!何者为此岸?何者为彼岸?何者为沈于流中?何者为系上陆地?何者为人取?何者为非人取?何者为涡流所收?何者为内部腐败耶?”
  
  五
  
    “诸比丘!此岸,乃此内六处之喻语。
  
  六
  
    诸比丘!彼岸,乃此外六处之喻语。
  
  七
  
    诸比丘!沈于流中,乃此喜悦染心之喻语。
  
  八
  
    诸比丘!被系上陆地,乃此我慢之喻语。
  
  九
  
    诸比丘!何者,是被人取者?此处有比丘与在家混住,共喜悦,共忧苦,于有安乐之众中则有安乐,于有苦恼之众中则有苦恼,而起于应作当作之事,自专其心,比丘!此者,称之为被人所取。
  
  十
  
    比丘!何者为被非人取?此处有比丘,或愿修梵行入某天子群,“依此戒行,或依梵行,或依苦行、梵行,我成天子或天子群之一,”比丘!此称之为被非人所取。
  
  十一
  
    比丘!涡流所收者,此为五种欲之喻语。
  
  十二
  
    比丘!何者为内部腐败者耶?此有比丘,或为邪戒者、恶法者、不净者、可疑之行为者、覆隐己业者,非沙门而公称为沙门,非梵行者而公称为梵行者,内心腐败,漏泄尘埃之性者。比丘!此称之为内部腐败者。”
  
  十三
  
    其时,偶一枚牛者难陀,立于世尊之傍。
  
  十四
  
    时,牧牛者难陀,白世尊曰:“大德!余不着此岸3,不着彼岸,不沈流中,不被系上陆地,不为人取,不为非人取,不为涡流取,内部不腐败。大德!我于世尊之处可得出家、可得受戒欤?”
  
  十五
  
    “唯然,难陀!须将牛遣返于主人!”
    “大德!抚爱其犊牛等,亦当归去。”
    “难陀!将牛遣还于主人。” 
  
  十六
  
    于是,牧牛者难陀,将牛遣还于主人,来诣世尊之住处,白世尊曰:“大德!牛已遣返主人矣。大德!可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受戒耶?”
  
  十七
  
    牧牛者难陀!得于世尊之处出家受戒。牧牛者难陀于受戒后不久,唯独一人远离其他,精进专心不放逸而住4……
  
  十八
  
    尊者难陀,成为阿罗汉之一。
  
  注1 杂阿含经卷四三,一一经“不关洲渚。”
    2 PTS本二语ekacco ekacco重叠,是衍字。
    3 原文“着此岸”是衍字。
    4 参照六七经之一七节。
  
  '二O一' 第五 木块(二)
  
  一
  
    如是我闻。尔时,世尊住于钦毗罗城之恒河畔。 
  
  二
  
    世尊,见大木块于恒河顺流而下,见已,告诸比丘曰:“诸比丘!汝等有见大木块于恒河顺流而下否?”
  “唯然,大德!见矣。”
  
  三
  
    '以下同于二00经三节'
  
  四
  
    如是说已。尊者钦毗罗白世尊曰:“大德!何者为此岸?何者为彼岸1?……
  
  五~十一
  
    '以下同于二00经四~一一节'。
  
  十二
  
    “钦毗罗!何者为内部腐败者。钦毗罗!此处有比丘!或知由有污由罪科脱出之道,对此履行。钦毗罗!此称之为内部腐败者。”
  
  注1 以下同二00经之四~一一节。
    2 PTS本单有vutthana,依此,以“想不犯而止者,即有脱出之道”义译之,但暹罗本此加na,因此意为“不关知若犯罪者,将无脱出之道”。
  
    
  
  '二O二' 第六 漏泄
  
  一
  
    尔时,世尊住于释迦族国,迦毗罗卫之尼拘律园。
  
  二
  
    其时,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所新建未久之集会堂,尚未有沙门婆罗门或其他人等住于此。
  
  三
  
    时,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来诣世尊住处,礼拜世尊,坐于一面。
  
  四
  
    坐于一面之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向世尊曰:“大德!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所新建未久之集会堂,尚无沙门婆罗门或其他人等进住者。大德!世尊请先住用。世尊先用之后,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始当住用。住此迦毗罗卫之释迦族,乃为长时之利益安乐。”世尊默然承诺。 
  
  五
  
    时,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知世尊已承诺,乃从座起,礼拜世尊,行右绕礼,赴新集会堂。于集会堂之一面展敷铺具,设座席,备水瓮,挑油灯,然后来诣世尊住处,如是白言:“大德!集合堂之一面已展敷铺具,设座席,备水瓮,挑油灯,今正是时,请受住用。”
  
  六
  
    于是,世尊着内衣,持衣、钵,与比丘众同赴新集会堂。洗两足已,入集会堂,皆依中央立柱,面东而坐。比丘众亦洗两足,入集会堂,背依西壁,唯以世尊在前,面东而坐。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亦洗两足,入集舍堂,依东壁,唯以世尊在前,面西而坐。
  
  七
  
    其时,世尊当夜以大部分时间,对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以法语鼓励、激励之,使之悦喜归去。曰:“瞿昙等!夜将更晓,汝等当思今正其时。”
  “唯然,大德!”住迦毗罗卫之释迦族等应诺世尊,然后起座,礼拜世尊行右绕礼而去。
  
  八
  
    时,世尊于住毗罗卫之释迦族等离去不久,言尊者大目犍连曰:“目犍连!比丘众离却惛沉睡,目犍连!当由汝为比丘众说法,余因背部感痛,余欲伸舒背部。”“唯然,大德!”尊者大目犍连应诺世尊。
  
  九
  
    于是,世尊将僧伽梨衣折为四层,右胁在下,作狮子卧,左足置于右足上,正念正智,胸怀起床之想。
  
  十
  
    于此,尊者大目犍连言比丘众曰:“友,诸比丘!”彼比丘众应诺尊者大目犍连。尊者大目犍连说示如下曰:“诸友!我为汝等说漏泄之教法与不漏泄之教法,于此且谛听,当善思惟,我此当说。”彼比丘等应诺尊者大目犍连曰:“唯然,友!”尊者大目犍连如次宣说曰:
  
  十一
  
    “诸友!如何为漏泄耶?诸友!此处有比丘1,以眼见色,于可爱之色倾心,于不爱之色心相背离。不使正念现前,缺乏思虑而住,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善法无余灭尽。以耳闻声……以鼻嗅香……以舌味味……以身触触……以意识法、对可爱之法,心予倾向,对不爱之法,心相背离,不得正念现前,缺乏思虑而住,又不如实知彼心解脱、慧解脱,彼不能对所起之恶不善诸法无余灭尽。 
  
  十二
  
    诸友!此比丘于眼所识之色,于耳所识之声,于鼻所识之香,于舌所识之味,于身所识之触,于意所识之法,称之为漏泄。诸友!如是而住之此比丘,魔波旬若为眼而接近者,则魔波旬得机会,得对境。魔波旬若为耳……为鼻……为舌……为身……为意而接近,则魔波旬得机会,得对境。
  
  十三
  
    诸友!恰如芦葺之家,或草葺之家,干燥无湿气,经年古旧,执点火草炬之人,若从东方来者,则得烧其家之机会,得对境。由西方……由北方……由南方……由上方……由下方……无论由任何之方位,执火草炬之人,若来,则得火烧其家之机会,得对境。同于此理,诸友!如是而住之比丘,魔波旬若为眼……为耳……为鼻……为舌……为身……为意而接近,则魔波旬得机会、得对境。
  
  十四
  
    诸友!如是而住之比丘,诸色为胜,而比丘不胜于诸色。诸声胜于比丘,比丘不胜于诸声。诸香胜于比丘,比丘不胜于诸香。诸味胜于比丘,比丘不胜于诸味。诸触胜于比丘,比丘不胜于诸触。诸法胜于比丘,比丘不胜于诸法。诸友!此比丘为色所胜、为声所胜、为香所胜、为味所胜、为触所胜、为法所胜,谓不胜彼等。于染污之性而来再生,则随有怖畏之苦果,当必至于未来生老死,恶不善之诸法胜于彼。诸友!漏泄即如是。
  
  
  十五
  
    诸友!如何为不漏泄耶?诸友!于此有比丘,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