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接受美国的遏制战略和大规模报复战略,依赖美国在西欧的前沿军事部署。 

从60年代起,西欧在北约组织中的影响增大,要求取得与美国平等的地位。 

1966年法国退出防务一体化机构,北约组织总部被迫从巴黎迁往布鲁塞尔, 

欧洲盟军司令部等机构也被迫迁出法国。经过数年激烈辩论以后,北约组织 

在1967年接受了美国提出的灵活反应战略,随后宣布在政治上将从实力地位 


… Page 16…

出发推行缓和东西方关系的政策。70年代初,美国转而主张与西欧盟国建立 

平等的伙伴关系,北约组织内部关系发生一定的变化。后来,西欧国家在美 

苏两国之间发挥了某种促进缓和紧张关系的作用。总之,在冷战期间,北约 

组织是西方国家间协调政策的主要机构,也是西欧防务的主要支柱。它保持 

了与华沙条约组织的军事对峙,肯定和强化了冷战的世界格局。冷战结束后, 

北约组织继续存在,但其性质逐渐发生变化,已由军事政治组织向政治军事 

组织转变,削减了部分军事力量,驻西欧的美国军队也大幅度减少。北约组 

织还积极准备向东扩大,先后与许多东欧和原苏联国家建立了和平伙伴关 

系。 



     (2)华沙条约组织 

     华沙条约组织是苏联和东欧国家组成的军事政治组织。第二次世界大战 

后期,苏联军队在对德作战中进入东欧各国。冷战开始后,苏联先后与东欧 

各国签订具有军事同盟性质的友好互助合作条约,东欧各国之间也签订了类 

似条约。这意味着这些国家已经结成军事政治同盟。1955年5月9日,北约 

组织正式接纳联邦德国。14日,苏联、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民主德国、 

捷克斯洛伐克、罗马尼亚、阿尔巴尼亚等8国在华沙签署友好合作互助条约 

 (即华沙条约),华沙条约组织正式成立。苏联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后,阿 

尔巴尼亚于1968年9月退出华沙条约。1962年以前,中国曾作为观察员参 

加华约组织政治协商机构的会议。 

     华沙条约组织的主要机构有: 

    政治协商委员会。是华约组织最高决策机构,由成员国共产党中央第一 

书记(总书记)、政府首脑、外交部长和国防部长组成。通常每年都召开会 

议,但不定期。 

    联合秘书处。是政治协商委员会下设立的办事机构。 

    外交部长委员会。负责协调各成员国的对外政策,由各国外交部长组成。 

     国防部长委员会。是华约组织最高军事机构,负责协调各国国防政策和 

领导联合武装力量,由各国国防部长和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组成。国防部长 

委员会下设由各国国防部长和军队总参谋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还设有其他 

辅助机构。 

    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和参谋部。是华约组织统一的军事指挥机构,总部 

设在苏联的利沃夫。联合武装力量由成员国军队组成。联合武装力量司令部 

平时辖驻民主德国、波兰、捷克斯洛伐克和匈牙利的苏军军队集群,驻苏联 

西部地区的苏联军队,以及民主德国人民军。联合武装力量总司令由苏联国 

防部第一副部长兼任,参谋长由苏军第一副总参谋长兼任。 

     华约组织的军事力量包括战略核力量、战区核力量和常规力量,80年代 

中期有现役部队近650万人,多于北约组织现役部队总人数。但华约组织现 

役部队中包括大量工程部队、行政和技术人员 (在西方国家通常由文职人员 

担任,不计入现役部队总数)以及一般支持部队。扣除这些人员,华约组织 

现役部队总人数略少于北约组织。战略核力量和战区核力量都由苏联的核力 

量组成,在数量上略多于北约组织的核力量(就多数指标而言),在质量上 

略逊于北约组织。从总体看,双方核力量处于均势。在常规力量中:陆军约 

280万人,略少于北约组织陆军人数,但多于北约组织在欧洲地区的陆军人 

数;装备主战坦克5。2万多辆,各类火炮3万多门,战术导弹发射架1570 


… Page 17…

部,均超出北约组织一倍以上。海军约53万人,远少于北约组织海军人数; 

装备舰艇1184艘,略少于北约组织海军;其中航空母舰3艘,攻击型潜艇 

136艘,均远远少于北约组织海军;大型水面舰只的数量、吨位、火力和持 

续作战能力也逊于北约组织海军。空军约85万人,少于北约组织空军人数; 

在欧洲地区有作战飞机6800余架,多于北约组织空军;但北约组织空军的作 

战飞机具有质量优势,并且在欧洲以外地区部署的作战飞机较多,从总体看 

拥有空军力量优势。 

     华约组织是苏联控制东欧各国和向西方施加政治、军事压力的工具,苏 

联在华约组织中长期处于支配地位。在对外政策、国防政策、军事战略乃至 

国内政策方面,绝大多数华约组织成员国都长期与苏联保持一致。由此形成 

的共同的政治和经济特性是华约组织的主要基础。60年代初起,一些东欧国 

家表现出较大的独立性。1961年,阿尔巴尼亚因在一系列问题上与苏联发生 

分歧而停止参加华约组织活动。1968年,捷克斯洛伐克国内出现变革的趋 

向。8月20日,苏联等华约组织国家军队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中止了捷国内 

变革进程。苏联还提出成员国国家主权“有限”和实行“国际专政”等理论 

为入侵行动辩护。阿尔巴尼亚随即退出华约组织。罗马尼亚未参加入侵行动, 

此后较少参加华约组织的军事活动,并实行独立于苏联的对外政策。从 70 

年代初起,华约组织在军事力量方面实现与北约组织的大致平衡。80年代中 

期以后,苏联调整与东欧盟国的关系,各国内外政策的独立性普遍增强。1989 

年,东欧各国发生剧烈变化,华约组织各成员国不再具有共同的政治和经济 

特性,华约组织走向瓦解。冷战结束后,华约组织军事机构和政治机构于1991 

年3月31日和7月1日先后停止活动,华沙条约组织在存在了36年以后解 

散,驻东欧各国的苏联军队先后撤离。 



                         3。军备竞赛与军备控制 



     (1)当代军备竞赛的特点 

     军备竞赛有着悠久的历史,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间军事和政治斗争的一 

个重要方面。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在出现了可以实施远距离打 

击的战略核武器以后,在全面战争中突然袭击的可能性和重要性都大大增 

加,已不可能像以往那样在战争开始后再进行长时间的动员,战争持续的时 

间也将缩短。在和平时期贮存大量武器装备显得更加重要,军备竞赛的军事 

意义更加突出。现代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还加快了武器装备更新的速度,不 

断为军备竞赛开辟出新的领域,使其一轮接一轮地进行下去。这种军备竞赛 

需要有雄厚的经济和技术基础。在当代世界上,只有美国和苏联有能力在各 

个军备领域进行全面的竞赛。所以,超级大国之间长期持续并且不断加剧的 

军备竞赛,是冷战的另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当代世界军事的显著特征。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40多年来,美苏两国不仅在常规军备方面进行竞 

赛,更把巨大的力量投入战略核军备竞赛;它们不仅注重军备的数量,而且 

竞相提高军备的质量;它们相互指责对方扩军备战,威胁自身的安全,又都 

不惜代价地谋取军备优势,并把这种优势 (至少是均势)看作超级大国地位 

的重要象征和向对方施加压力的重要手段。所以,军备竞赛不仅具有军事意 

义,还具有政治意义。随着核军备水平的提高,政治意义逐渐超过单纯军事 

的意义,使军备竞赛在很大程度上成为国家意志和综合国力的较量,并且成 


… Page 18…

为超级大国相互关系的晴雨表。这是当代军备竞赛的特点之一。 

     军备竞赛的主要后果是超级大国军备水平不断提高。第二次世界大战以 

来,美苏两国积聚了空前规模的军备,特别是足以多次摧毁对方乃至世界的 

核军备,使世界长期笼罩在核战争的阴影下。就此而言,冷战是历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