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防建设遵循平战结合、军民结合、城乡结合等项原则。 



                              4。国防经济体制 



     国防经济体制是领导和管理国防经济的组织体系。它既是整个国家经济 

体制的重要部分,也是国家的一项基本军事制度。 

     经济条件是国防建设和进行战争的物质基础,对战争的进程和结局有决 

定性的影响。进入20世纪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武器装备更新换 

代的步伐不断加快,战争的经济消耗达到空前巨大的规模。特别是第二次世 

界大战以后,研制新一代武器装备的周期缩短,武器装备向着结构电子化、 

操作自动化、精确制导化的方向迅速发展,武器装备的生产不仅消耗更多的 

资源,而且需要更先进的技术和更精密的工艺,还对科研和军工生产的组织 

管理以及与各个工业部门的协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许多国家在加强 

军队建设的同时,都非常注重增强国家的国防经济潜力。 

     国防经济的范围极其广阔,包括国防工业、农业、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战略物资储备、国防财政等大的门类。其中国防工业直接为武装力量提供武 

器装备,是国防经济的核心部门。 

     和平与战争总是交替的。一方面是战争经常发生,另一方面是和平时期 

总比战争时期长得多。而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资的需要量在和平时期和战 

争时期又相差极为悬殊,不可能像民用物品那样均衡生产。这是国防经济不 

同于民用经济的主要特点。因此,既要保证战争时期对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 

物资的巨大需求,又要在和平时期不使过多的国防工业生产力闲置而造成严 

重的浪费,是国防经济体制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下面分别介绍当代世界上 

国防经济体制的两种基本模式。 



     (1)美国模式 

     美国是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拥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雄厚的经济实 


… Page 50…

力,长期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基本上没有专门的、独立于民用经济的 

国防经济部门,国防经济体制具有以下特点: 

     ——军民兼容。美国仅有极少的生产火炮、轻武器和弹药的工厂是由政 

府直接掌管的、专门的兵工厂,绝大多数国防工业企业都是私营企业,既生 

产军品,又生产民品,是军民兼容、亦军亦民的两栖性企业。据估计,美国 

有80%的航空与空间工业企业、60%的造船企业、40%的电子工业企业、30 

%的机械工业企业都从事军工生产,总计有1/3以上的工业企业参与军品的 

研究与生产。例如:洛克希德、麦克唐纳—道格拉斯、波音等著名飞机制造 

公司,除生产民用飞机外,还生产军用飞机、导弹等;一些汽车制造公司生 

产坦克、装甲车等军用车辆。这一特点使美国的国防工业寓于整个国家经济 

之中,具有极其广泛的基础和较强的应变能力。和平时期企业主要生产面向 

市场的民用产品,使生产能力得到较充分的利用;一旦发生战争可迅速向军 

品生产转换。所以,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美国经济不必经过大规模动员就 

能转入战时经济轨道。这种体制实际上是一种常备型的准战时经济体制。此 

外,这种体制还有利于企业把利用政府经费研制武器装备而开发出来的新技 

术迅速、广泛地应用于民品生产,从而推动整个经济的迅速发展。 

     ——实行承包合同制。绝大部分武器装备和其他军用物品的生产和科研 

通过国防部与私营企业签订承包合同的方式组织实施。美国约有2。5万家国 

防工业承包商和5万家分包商,其中几十家大企业承揽了相当数量的军事合 

同。大多数军品订货的价格是由成本加一定比例的利润构成的,政府在执行 

合同时采取预先付款并每周一次的办法,这对私营承包商极为有利,从而推 

动企业之间的竞争,有助于提高国防经济效益。美国在二次大战以后不断增 

加国防预算,每年都要采购巨额军用物品,使长期承揽军事合同的大企业以 

及承担科研工作的研究、教育部门同国防部以及军队的联系日益紧密。美国 

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称其为“军界—工业界集团”。它们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 

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推行大规模研制计划。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起,美国政府注重 

制订和推行大规模武器研制计划,动员众多科研和生产单位参与实施,对推 

动武器装备的现代化和科技进步发挥了重大作用。其中较著名的有:第二次 

世界大战期间推行的以研制原子弹为目的的“曼哈顿计划”,从50年代末开 

始执行的以登上月球为目的的“阿波罗计划”,80年代实施的以建立战略防 

御体系为目的的“星球大战计划”。以阿波罗计划为例,该计划由国家宇航 

局组织实施,历时十余年,政府同76个主要承包商和2。1万个分包商签订合 

同,合同总金额达300亿美元,先后动员45万名科学家和技术人员参与,到 

70年代初实现登月。该计划的直接目的虽然不是军事的,但所开发的技术都 

可以直接在军事领域应用。这类大规模的研制计划代表了一定时期美国科学 

技术发展的主要方向,把民间的科研和生产纳入政府确定的目标的范围内,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经济的发展。 

     ——开放的经营方式。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尽管实行军民 

兼容,在和平时期仍不可避免地有一部分生产能力闲置。为进一步利用这些 

生产能力,政府积极推动武器装备出口,并以此增进美国的全球战略利益。 

冷战结束后,这种倾向更加明显。另一方面,在发展国防经济时积极利用盟 

国的力量。随着西欧和日本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它们的科技和工业能力显著 

增加,并在某些领域跃居领先地位。美国除引进国外科技人才和先进技术以 


… Page 51…

外,还吸收盟国的科研单位和企业参加军用物品的联合研制和生产。特别是 

80年代的星球大战计划,有西欧、日本等多国的政府机构和企业广泛参与。 

    西欧和日本等实行市场经济的国家,都采用与美国类似的国防经济体 

制。 



     (2)苏联模式 

     苏联是实行高度集中统一管理的计划经济的国家,长期坚持优先发展军 

事工业和与其有关的重工业的方针,国防经济部门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和封闭 

性。主要特点如下: 

    ——军民分离。几十年来,苏联建立了一整套独立于民用经济部门的、 

专门的国防经济体系,对国防工业企业实行封闭管理,某些尖端项目的科研 

单位和生产企业甚至处于基本上与外界隔绝的状态,连各种基本生活设施都 

要自己配套。这种特点强调了军工生产的保密性,更能适应战争的环境。但 

是,军民分离使国防工业不得不保持庞大的规模,在和平时期大量生产能力 

闲置,造成国防经济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效益低下。由于苏联非常重视加强国 

防实力,在国防经济部门内集中了最先进的技术设备和大批优秀科技人才, 

军民分离使这些先进技术无法应用于民用经济,造成国防经济与民用经济技 

术水平的强烈反差。 

    ——高度集中的管理。苏联的国防经济由最高领导层直接控制,重大技 

术的开发、重要武器装备的研制和生产等均由苏共中央政治局决定,由苏共 

中央国防工业部、部长会议国防工业委员会和有关工业部组织实施。国防工 

业企业按不同的部门由十余个工业部分管,不同部门之间以及同一部门内不 

同企业之间的联系极少。各个企业按照国家指令性计划组织生产,在生产和 

财务上均无自主权。在武器装备的研制上,通常由几个科研单位或小组同时 

进行某种武器的研究,相互间有一定的竞争,但竞争只限于技术方面,与经 

济利益无关。这种高度集中的管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发挥过积极作用, 

在战后和平时期也有利于集中国力进行军备竞赛,但缺乏灵活性,弊端日益 

明显。 

    ——注重建设完整、配套的国防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