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世界当代军事史-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与火箭分离的末助推阶段、弹头在外层空间飞行的中间阶段以及重返大气层 

后的再入阶段的来袭洲际导弹,力求把大部分导弹摧毁在袭击方上空或外层 

空间,并最终摧毁99%以上的来袭导弹;用于摧毁导弹的主要将是发射高能 

激光、粒子束、等离子体、强微波射频等定向能武器和非核动能拦截弹、电 

磁炮等动能武器,它们具有火力强、速度快、可灵活选择目标、命中精度高、 

无污染、不受干扰等优点;这些武器将分别部署在空间、空中和地面;同时 

要求大幅度提高战略预警系统的效能,使其除能发现并跟踪处在助推阶段的 

导弹外,还能更有效地发现、识别、监视和跟踪处在其他飞行阶段的导弹, 

并能分辨出真假目标;指挥控制系统和支援保障系统也将具有更高的效能。 

1983年以来,美国投入巨大力量进行这项计划的研究,进行了某些项目的实 

验室试验和现场试验,取得了某些进展,但未取得根本性的重大技术突破。 

后来,该计划被多次修订并缩小。1993年美国最终放弃战略防御计划,改为 

着重研制地面反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新的防御体系主要使用精确制导的非核 

拦截导弹,除可用于防御洲际导弹外,还能用于在海外的作战区域防御战役 

战术导弹,因而这项新计划主要不是针对全面核战争中大批洲际导弹同时袭 


… Page 38…

击的,而是主要针对冷战后的局部战争或个别突发事件的。但是,对战略防 

御计划中的许多高技术武器装备的研究并未停止。80年代以来,苏联以及苏 

联解体后的俄罗斯也进行了对战略防御体系的研究。 

     从70年代起,美国和苏联还进行了反卫星武器的研究。这项研究最初是 

针对侦察卫星、通信卫星、预警卫星以及其他军用卫星的,后来成为计划建 

立的完整的战略防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卫星的主要手段是,在空间部 

署歼击卫星,用激光武器或动能武器拦截并摧毁卫星,或毁坏卫星携带的主 

要技术设备。据认为,这项技术已趋向成熟。此外,航天飞机也可用于拦截 

并捕捉卫星。对空间武器的研究仍在继续,除战略防御武器和反卫星武器外, 

还有可能出现以空间为基地攻击地面目标的高性能新机理进攻性常规武器系 

统。争夺制天权将因此成为军事斗争的新领域。 



                            4。自动化指挥系统 



     自动化指挥系统是通过计算机将军队指挥机构的指挥、控制、通信、情 

报等功能联结在一起的综合技术系统。由于在英文中指挥(mand)、控制 

 (Control)和通信(munication)三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C,情报 



                                                                          3 

 (Information)的第一个字母是I,自动化指挥系统在国外通常被称为CI 

系统。 

     自动化指挥系统包括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其一是探测系统,主要由预警 

卫星、侦察卫星、各种监测卫星、预警飞机、侦察飞机、地面雷达警戒系统 

以及其他技术侦察系统组成;用于监视敌情,搜集信息,发出警报,跟踪战 

场动态等。其二是指挥中心,由处理情报信息、分析和判断情况、拟定可供 

选择的作战方案的计算机系统,能反映战场动态实况的显示装置,指挥人员 

的工作设施,同探测系统和作战部队联络的通信设施等组成;用于协助指挥 

人员了解情况,作出判断,下定决心,实施指挥等。其三是通信系统,包括 

探测系统与指挥中心之间、指挥中心与作战部队之间的各种通信线路和设 

施;用于传送情报信息,下达命令和报告作战情况等。完整的自动化指挥系 

统具有协调一致、反应灵敏、效率极高等特点,有助于提高军队指挥机构的 

决策效率和决策水平,提高国家军事力量的整体作战能力和快速反应能力。 

苏联军方人士认为,自动化指挥系统的出现是军事技术领域里继核武器和洲 

际导弹出现之后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自动化指挥系统出现于50年代,除了有技术方面的条件以外,还与当时 

战略核武器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战略核武器出现后,战争爆发的突然性显 

著增强。拥有这类武器的国家可以不经长时间的全面动员便发动战争,并能 

立即给对方以毁灭性打击,而被袭击方作出反应的时间极短。现代化预警系 

统所能提供的预警时间 (即从发现袭击者到其抵达目标的时间)大体为:对 

亚音速战略轰炸机两个半小时左右,对洲际导弹不超过30分钟,对潜艇发射 

的弹道导弹15分钟左右。被袭击方必须在这段时间内转移国家决策人员、部 

署防御措施和发动核反击。按照早期的威慑理论,如果被袭击方的战略核力 

量在被摧毁前发起反击,就能使袭击方遭到同样的毁灭性打击,从而使其在 

发动核袭击时不得不有所顾虑;而如果不能及时发起核反击,就无法形成可 

靠的核威慑。这要求核国家在发展战略核力量的同时,极大地提高原有指挥 

系统的效能,使其能在预警时间内准确地判明情况,作出决策,并加以贯彻 


… Page 39…

实施。这是美国和苏联在50年代建立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的最初原因。美国 

军方人士认为,有没有这种高效率的战略指挥系统,与有没有武装部队同等 

重要。 

     美国的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由战略预警系统、指挥中心和战略通信系统 

构成。战略预警系统的覆盖范围包括苏联的所有发射区域和各个来袭方向。 

指挥中心包括国家和战区 (即联合司令部和特种司令部)两级。国家级的有 

国家军事指挥中心,有防护设施的国家预备军事指挥中心,分别安装在4架 

大型飞机上的4个空中紧急指挥所。它们都安装有大型计算机和先进的通信 

设备,计算机内储存有预先编制的作战指挥程序,可根据情况拟定供决策人 

员参考的作战方案;并可相互替代,以保证指挥不致因某个指挥中心被摧毁 

而中断。通信系统线路长达数千万公里,可接通在世界各地的3000多个各级 

美军指挥所,每昼夜能处理上百万次呼叫。通过这个战略指挥系统,美国总 

统可以立即收到预警系统发出的警报,迅速判明情况和作出决策,在大约 3 

分钟内将命令逐级下达到第一线作战部队,或在1分钟内将命令越级直接下 

达到核部队,从而使战略核力量具有快速反应的能力。苏联的自动化战略指 

挥系统也具有类似的规模和功能。 

     随着科学技术进步,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的功能不断拓展,已不限于指 

挥全面核战争;还可以凭借先进的技术侦察手段在平时迅速、准确地了解和 

监视世界各地发生的各类军事事件;可以在常规局部战争或军事冲突中,使 

最高军事指挥机构及时了解战场动态,随时同在世界各地作战的部队乃至特 

定的军舰、飞机、坦克、战车、士兵保持直接的通信联系,从而更有效地控 

制部队的作战行动;还可以制订和检验作战方案,进行训练和演习。70年代 

以后,一些不拥有核力量的国家也建立了自动化战略指挥系统。这些国家通 

常不具备空间侦察手段,在战略预警方面主要依赖与之结盟的核大国提供情 

报。 

     60年代后期以后,一些国家还研制并装备了供战区一级或战场上的作战 

部队使用的自动化战役战术指挥系统。这类系统通常按军队编制体制划分。 

美军的战术指挥系统,除使用空中和空间等侦察手段外,还装备有专门的战 

术遥感系统,可在战时用空投或火炮发射等方法部署在敌方战役纵深,将遥 

感侦察数据直接或通过在前沿附近飞行的飞机上的中继设备传送给指挥部; 

军和师的指挥部均设有计算机中心,用于处理情报和其他战场数据,辅助决 

策;装备有可移动的战术通信系统,沟通指挥部与所属部队或分队的联系。 

通过这类系统,可以及时、准确地了解敌情,把握战场动态,提高指挥效率, 

提高导弹、火炮、防空武器等的打击精度,提高部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