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唯识学上的唯识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难曰:人类文明固然可以说是人心所造,根身器界,山河大地又该怎么理解
呢?答日:山河大地、根身跟界主要由我人的业种所感,业种子有共不共二种:
由共相种成熟变似器世间相,不共相种成熟变似根身。又有情所缘的器世间,是
有情各自变现,以自所变为自所缘,譬如一室千灯,一一灯光皆遍照全室,光光
相似,互相涉入而不相障碍。

  果能变,又曰缘变,变现义,是从认识论的角度说明唯识。即八识自体现行
时,各各变现相见二分,见分为能缘之心,相分为所缘之境,这是继承了《解深
密经》的诸识所缘,随心所现的思想。体现在日常生活中的是境随心异。如《大
智度论》譬喻说:有个美丽的女郎,贪欲人见了,就觉得她如天使般的净妙,心
生染著,修不净观的人见了,认为她是一具秽器,没有一点清净可爱;与他相等
妇女见了,不觉妒火中烧,嗔心勃起;漠不相关的见了,犹如见到普通的人物一
样,没有什么特殊的感觉。这个女郎,如果的确是美丽漂亮,那么无论什么人见
了之后,都应是净妙的,反之,都应该认为丑恶不净,事实不然,足见好恶、美
丑、都是随我们心识所现,没有实在外境。

  在《列子说符》卷八也记述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有一个人丢失了一把斧子,
怀疑邻人的儿子偷去了,察看那人的走路、语言、行动,无不象偷斧子的样子,
不久从山谷里捡回斧子,再看邻人的动作、言语,一点都不象偷斧子的人。这也
说明了唯心所现,同是一个邻人,当失去斧子时,心中所现邻人是窃斧子相;得
到斧子后,所现邻人则不似窃斧子了。

  又如我们适意时所见到的一切,无不是美妙圆满,充满着生机;但到心境不
愉快时,所见到的景像,都会觉得暗淡无光,不期然的产生凄凉感,所以在历代
诗词中,同样是歌咏秋天;在隐士的眼里,是那样的恬静、自然,给人以悠然自
得、安祥自在的感觉。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在具有奋发向上的文人心中,却显得
生气勃勃,胜似春天,如刘禹锡的“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
鹤排云上,,仅引诗情到碧霄。”在失意文人看来则是萧瑟、凄凉、清冷、孤独。
如李煜的“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剪不断,理还乱,是
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又如杜甫的“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亭浊酒杯。”
同样是秋天,各人心情不同,所现各异,足见外境不实,唯心所现。

  通常我们同看一部书时,也往往所见不一,如鲁迅研究《红楼梦》时说:经
学家见《易》,道学家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者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
秘事。同样是佛教经典,无神论者看来,是迷信;是鸦片;佛弟子认为是真理,
是准则。良由认识不同,所见各异,说明了各人所缘境界,是各人自心所现的。


五、从实践上体验唯识

  唯识学又称瑜伽学,唯识宗的最根本论典称为《瑜伽师地论》。

  瑜伽,汉泽相应,是智与境,或行与理的一种契合。瑜伽师是三乘行者,由
闻思次第习行如是瑜伽,随分满足,辗转调化诸众生者之称也。

  因此,印度的瑜伽师,也就是中国所说的禅师。《瑜伽师地论》是三乘瑜伽
师修行所依的论典。

  唯识学之所以又称瑜伽学,主要因为诸法唯识理论的建立,不但出自如来亲
口宣说的经典,更重要的是还有瑜伽师的亲身体验。正如前面所引《阿毗达磨大
乘经》所说的三种胜智随转妙智:一、得心自在菩萨,即八地以上菩萨,能随他
的增上胜解力,使诸境显现,如变大地为黄金,搅长河为酥酪,变火为水,变水
为火,随心所想,所变皆成。

  二、得奢摩他修法观者,随其所观苦、空、无常、青、白、赤、黄、不净、
清净,都能显现。三、得无分别智者;在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境相都不显现,
由此说明外境不实,唯心所变。

  《摄大乘论》在论证唯心无境时引用偈颂,以说明类似的道理。

  如《摄论…所知依品》说:

  难办断难遍知,应知名共结,瑜伽者心异,由外相大故,净者虽不灭,而于
中见净,又清净国土,由佛见清冷。是说外界不实,于同一处,染者见染,净者
见净。同论又引颂说:诸瑜伽师于一物,种种胜解各不同。

  种种所见皆得成,故知所取唯有识。

  瑜咖师随着种种不同胜解,显现种种不同境像,从实践的经验中体验到诸法
唯识,应该说这是促成唯识理论建立的主要原因。


六、从业力上说明唯识

  外境虽然不实,但在我们业力相似的人类看来还大致相同,如果依业力不同
的各类有情所见去看,则大相迳庭了。在唯识家的经论中往往喜欢引用这样的一
个例子,作为唯识无境的论证。如《摄大乘论…增上慧分》:鬼、傍生、人、天,
各随笔所应,等事心异故,许义非真实。

  这个颂古人称为一心应四境,是说于同处,如我们所见的江河流水,在具足
福报的夭人看来,是青色的琉璃世界;在罪业深重的饿鬼看来,成为一团猛烈的
火球,或是一堆秽浊的脓血了;在傍生界的鱼虾见了,则是一座美丽的水晶宫,
为安身立命之所在。这说明了客观上没有独立的境界,我们所见到的一切,都是
随着我们的业识所变现的,所以各类有情所见不同。

  与《大智度论》相同的是,在庄子的《齐物沦》中,也有类似的说明。论中
说:人睡在潮湿的地方,就会息腰痛或半身不遂,泥鳅也会这样吗?人爬到高树
上就会惊惧不安,猿猴也会这样吗?这三种动物到底谁的生活习惯符合客观实质?
毛嫱和西施是世人认为最美的,但是鱼见了就要深入水底,鸟见了就要飞向高空,
麋鹿见了就要急速奔跑,美色的标准究竟如何确定呢?业力不同,所见各异,足
见境随心变。


七、从譬喻上显示唯识

  唯识无境的道理,不但在理论、实践方面可以论证,即使在我们每一个人的
日常生活中都可以体验到,因为任何人都要做梦。

  我们姑且不去考察人为什么会做梦,只想谈谈梦中境界。谁都知道梦境是不
实的,可是对于一个进入梦乡的人,却会把他当做真实境界。譬如有人在梦中去
春游,迎着明媚的阳光,和煦的春风,听着小鸟的欢叫,看到万紫千红的花木,
踏在郁郁青青的草坪上,一路上谈笑风生,心旷神怡,醒来时内心依然充满着喜
悦;如果梦到军队打仗,听到隆隆的炮声,飞机的轰炸,人马的嘶叫;或梦到狮
子虎狼迎面扑来,在这种情况下,往往会被吓的惊叫,觉醒了犹惶惶不安,汗流
浃背。不实的梦境,在梦中却是那样逼真,醒后才知道虚幻不实。可知我们现在
所缘的一切境界也和梦境一样,唯心所现。

  难曰:梦中人固然不知道梦境的虚幻,等到觉醒后才会知道;那么,我们现
在不是正处在觉醒时,为什么不知道现前境界的不实呢?

  答曰:我们现在也是处在无明大梦中,无始以来从未醒悟过,所以见到的一
切,都错误的执以为实有,假使从无明梦中醒来,证得无分别智时,自然知道外
境的虚假。正像人在梦中,不知梦境的虚幻,觉醒才会知道;同样的,众生处在
无明大梦中,不知外境不实,一旦通达无分别智时,才知外境不实。


八、从释难以成立唯识

  唯识理论的成立。在小乘学者或世俗外道看来,仿佛不但同现实相违背,就
佛教自身的教义去看,也是自相矛盾的,因此,纷纷提出疑难,攻击唯识无境思
想,论主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撰写了《唯识二十颂》,又在《戍唯识论》卷七也
将外人的疑问归纳为九难,并释九难以成唯识,现综合二论,叙述大意如下。

  难云:如果心外无境,现见世间事物处所一定,时间一定,众多有情同见一
境,外境有作用。应该怎么理解呢?

  答云:唯识所变之理,非如幻师魔术,,说变就变,说有就有、必待名言种
为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