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1世纪基督徒装备100课-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二、移动电话、个人数码助理普及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走在路上的人,虚拟的世界(电脑游戏、网上沟通)与现实世界交错混杂。真与假、虚与实之间的界线变得模糊。

    三、因着这些资讯媒体的革命,真正“全球化”的时代终于降临。全世界不同角落所发生的事件,都变得息息相关、互相牵连。而全球化也将全人类带向多元文化、多种族的互动状态之中。

    四、因着这些资讯媒体的革命,全球“经济一体化”——全球性的资本主义(Worldcaoitalism)——出现了:全世界的社会,都无一幸免地落在商品和广告的鉅掌之中。

    五、消费主义的社会(consumersociety)令一切社会、文化生活(例如:工作、家庭、人际关系、政治、宗教等)都变得商品化和包装化。在消费社会的生活中,不但个人(自我)主义极度膨胀,每日的生活经验也变得碎片化和纷乱。统一而完整的自我经验逐渐瓦解。

    “资讯媒体革命”、“全球化”和“消费主义”三方面在九十年代以后急速地发展,令二十年前那一批“后现代主义”思想家的“预言”逐渐成为西方社会每日的真实生活经验。今天,“后现代”(postmodern)不再只是前卫知识分子口边挂着的术语,一个真正“后现代”的时代(postmodernera)已经来临了。

    后现代思维范式

    一、究竟所谓“后现代”的思维方式,是带着怎样特色的思想取向?我们大概可以归纳为四个方面:

    反对权威和绝对主义(againstauthorityandaabsolutism):由于后现代时代已经是多元文化(multicultural)、跨科际(transdisciplinary)的世界,不同的观点和立场都应该彼此被尊重。再没有人可以宣称他的见解是最权威、最准确的惟一真理。在这种相对主义(relativism)的立场下,你不一定要赞同我的见解,但同样你也不可以要求我赞同你的见解。

    二、反对有客观真实性的存在(againstobjectivityandrealism):二十世纪的科学(例如:相对论和量子理论)已经将人一直所以为的客观真实(如:时间、空间)信念打破了。而所谓“历史事实”的记载,也只不过是记录者经过筛选、剪裁,甚至是有意无意地扭曲了的“作品”而已。我们根本不可能重现昔日究竟真正发生了的是什么一回事。在人的认知能力方面,后现代思维亦否定了有所谓“永恒不变的知识基础”。无论是宗教、哲学,甚至科学,都不再有某种“不可以被怀疑的终极起始点”。我们一切的知识,都已经是主观地赋予了诠释的见解。此即所谓“反基础主义(anti…foundationalism)的知识论立场”。

    三、反对整全统一性(againstuniversalism):自十八世纪“启蒙运动”以来,西方“现代”(modern)的文化思维总喜欢寻找某些可以全盘解释世间一切现象的“普遍(万能)”原理(universalprinciple)。典型的例子是马克思主义(Marxism),就企图将一切宇宙人生的现象,都归结为辩证唯物论(dialecticalmaterialism)这普遍原则的不同表现而已。后现代主义思想家(例如:利奥塔)就特别反对这种可被称为“宏大叙事”(grandnarratives)的企图。他们认为我们所处的宇宙人生,根本就充满了差异性(differance)、多元性(pluralism)、碎片化(fragmentation)及复杂性(plexity),尝试只用一种普遍性的理论或原理去解说一切事象,是注定失败的妄想。

    四、反对结构主义(againststructuralism):后现代主义者不但放弃“宏大叙事”,也放弃相信事物(例如:某种文化、某种语言)具有其稳定的、刚性秩序(rigidorder)的内在结构系统。他们倡议采取不确定性(indeterminacy)、模棱两可、混沌的观点去研究和理解事物,用所谓“解构”的方法(deconstruction)去让事物如其所如地自由呈现自己的真相,而不再用“扣帽子”的方法,强行将事实迁就理论。

    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信仰的挑战和影响

    一、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的挑战

    从以上所陈述的思维方式,我们不难看出,后现代主义思维对基督教所坚持的信仰,似乎并不友善。我们可以归结为三方面:

    (一)后现代主义反对有所谓绝对的、惟一的真理的存在,对基督教信仰来说,肯定是一种挑战。在这种相对主义的观念下,不但圣经的权威地位不能被接受,连带好些基本教义,例如:基督教信仰是神对人类所启示最准确和完备的宗教;惟独靠着基督才能叫人与神和好等福音核心信仰,也要一并地被迫放弃。

    (二)后现代主义反对有所谓“客观事实”的认知可能性,对基督教信仰中许多历史事实的宣称(例如:耶稣基督或旧约以色列人的历史真确性)。都一概打上怀疑的问号。然而,倘若耶稣基督所行的神迹、他被钉十字架的死亡、他从坟墓里复活等,都只是新约作者的“作品”,而不能信之为“事实”,则我们信仰的基础就只是建造在“沙土”上,无从稳固了。后现代主义的“反基础主义”,似乎也要将基督教信仰的“基础”一并反了。

    (三)后现代主义反对“宏大叙事”的可能性,也涉指基督教的基本信念。一直以来,基督教信仰确信世间一切万事万物,都是源自一位创造的主宰。而这位神不单创造一切,并且按他的旨意和计划,掌管着宇宙人生和历史的进程。这种将万事同归于一位主宰的信仰,也正属于后现代主义所质疑的“普遍性的理论或原则”的行列。难怪后现代主义特别喜欢将圣经的文献“解构”。把圣经视为不同时代、不同政治社会因素下零碎片断文献的拼凑编集,致力要找寻书卷之间差异性。而不再相信全本圣经有其统一性,而这统一性的背后,是因为不同的作者之上有同一的根源——那位向人启示自己的独一的神。

    二、基督教对后现代主义的回应

    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信仰的质疑和挑战,神学家怎样回应呢?

    (一)后现代主义作为一种思维的方法

    回顾过去三十多年,后现代主义从一小撮曲高和寡的前卫知识分子的倡议,到今天成了学术界的显学及许多文化领域(例如:文学、艺术、电影、戏剧、建筑,甚至科学、法律)的主流,是一个历史的事实。其中主要的原因,正如上文说过,是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以来的“后现代时代”的来临。虽然如此,我们不能因为后现代主义的发迹,就顺理成章地接受它的正当性。其实,除了基督教以外,在现今的学术界、文化界,也有许多不认同后现代主义的声音。这些批判和质疑,正显示出后现代主义仍有不少弱点和错误。其中较为普遍的批评,是认为后现代主义的思维方法只着重“破”(拆毁)而无所“立”(建设),是一种消极、负面的思潮。

    后现代主义的“后”,显然是对“现代”的一种反动、一种抗议。所以从一开始,后现代主义就是要针对几百年来西方文明所建立的“现代”文化,挑出它的弱点。诚然,现代文化并非完美无瑕。但只有挑剔(“解构”)而没有去重建(“重构”),就好像只有诊症而没有下药医治。带来的后果可能只会更糟糕、更绝望。就正如社会学家乔治·瑞泽尔(GeorgeRitzer)所说:“后现代社会理论家精于批判社会,但对于‘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却缺乏任何见解”而且,后现代主义所持守的批判论点,也不正是可以用来批判自己的武器吗?就例如:后现代主义否定“宏大叙事”和普遍真理的存在,那么,他们自己所持守的这种种信念,又是否一种“普遍的真理”呢?如果答案是“是”,那么他们就自相矛盾;如果答案是“不是”,那么为什么后现代主义者一直沿用着同一样的手法去进行思考和批判呢?又例如:如果文化价值都是相对的,并无绝对的标准,那么。国家与国家之间、社群与社群之间、人与人之间,又怎可以订立一些共同遵守的准则,去共存协作、一起生活呢?又例如:如果我们不信任历史和有关它的记述文献,我们又可以拿什么经验和实例去教育下一代?难道我们的下一代对以往的人类历史经验,真的无从学习,无所继承吗?

    (二)基督教信仰在后现代主义挑战下的反思

    尽管后现代主义对基督教提出了不少关键性的批评,我们的回应仍是从最基本的问题开始。

    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