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凋落的红颜 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谑獭N浜罅⒓唇瞎僖呛屯醴さ穆睦朐诹艘黄穑至氲搅艘恢蓖低底返苛鴬'与韩瑗,有“窥伺太子位”嫌疑的废太子李忠。历代宫廷事件使世人都知道一件事:皇后一旦被废,出自她腹中的皇太子的地位就会随之不保。上官仪身为宰相又岂有不知之理?在帝后生嫌隙的时候他不对皇帝劝阻以保太子,反而如此主动地提议废后;王伏胜在整个后宫(连皇帝左右在内)都忠于皇后(当然也包括皇后亲生儿女)的时候,偏偏要反其道行之告发皇后,其用意何在?(实话说,这联想还是很站得住脚的)。
  联想的最后结果是可以想象的。龙朔三年十二月,许敬宗向高宗举报,说上官仪、王伏胜暗中勾结废太子李忠,图谋不轨。——废后不但关连到多年夫妻关系,还关连到废太子,关连到接班人的重大问题。高宗既感到后怕,也不免要向老婆赔罪。在整个上官仪父子入狱被杀的过程中,他没有为上官仪说一句话。上官仪当月就与其子上官庭芝、宦官王伏胜一起被处死,其家眷籍没为奴婢。上官父子被杀两天后,李忠被赐死于流放地,彻底解决了武后对这位废太子的后顾之忧。——许敬宗做这项举报,史书上多称是受武后指使,其实只怕不需任何人指使,许敬宗也是迟早要上这一本的。他本来就和上官仪不对光,又是太子李弘的太子少师,假如皇后武媚被废、太子李弘只怕也难免被废,接下来倒霉的就得是他许敬宗了,联想之后当然格杀勿论,要对上官仪下狠手。
  对于高宗默许上官仪父子被杀一事,多数时候都被用来说明他“惧内无能”的强烈程度,似乎是他为了讨好皇后,竟连自己的亲信宰相都无力保全了。这样的诠释实在是太低估高宗了。在上官仪奏请废后之前,年方十一岁的太子李弘已经三度监国,并有了“每五日于光顺门内视诸司奏事,其事之小者,皆委决之”的“次皇帝”地位。上官仪在这样的情形下有提议废后之实,又有许敬宗“入情入理”的举报,假如高宗还对其怜惜而不加以狠辣处治,势必影响太子已经形成的接班人前途、官民也不免人心动摇。总之,无论于公于私,高宗都要将上官仪抛出来丢卒保车。上官仪为自己多的那一句嘴付出了身家性命的代价。跟着上官仪一起倒霉的,还有一向与他关系不错的右相刘祥道(被降为司礼太常伯),左肃机郑钦泰等朝士也纷纷被流放贬官。
  上官仪废后一事,给武皇后敲响了警钟。一向只在深宫中舞动长袖的武媚警觉地发现,朝堂上也存在着针对自己的势力,光是编织后宫的情报网并不管用,她还需要掌握高宗与大臣们在朝堂上的内容,想办法更深地参与朝政。从此以后,高宗每上朝视事,龙座后都加上了一道帘子,武皇后隐身其中,无论政事大小,无论哪个朝臣进见,她都要旁听。
  没有人知道帝后之间是怎样达成了这样的协议?最初的原由是高宗为了消解皇后对宰臣的担忧,抑或是为了表明自己绝对再不会与大臣谋划不利妻儿之事的决心?总之,帘子是垂下来了,并终高宗之世再未卷起。帝后共同临朝听政,这旷古未有的场面哄动了天下,从此,高宗与武后被世人称为“二圣”,“二圣临朝”的时代开始了。
  据《资治通鉴》说,自“二圣临朝”以后,“天下大权,悉归中宫,黜陟、生杀,决于其口,天子拱手而已”。事实果真如此吗?“二圣临朝”的同时,乐彦玮、孙处约进入了宰相圈。这两人都是与武后泾渭分明的人物,此二人后被姜恪,陆敦信取代。事实上,姜陆二新相只能算是过度性质的人物,比如陆敦信,他这个右相只当了不到一年就因为年老体弱而自动请辞,取其而代之的,是“大司宪兼检校太子左中护”刘仁轨。名将刘仁轨是高宗一手提拔起来的,与首倡册立武后的李义府更是生死冤家,虽然当武后成为“武太后”的时候,刘仁轨非常知趣,并有助于武后,但此时初入相的他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被武后引为“自己人”。——而就在刘仁轨拜相当年正月,因封禅泰山而大赦天下的诏令中,偏偏就删掉了武后亲信李义府的份儿……——这一切都明明白白地告诉世人后人:二圣临朝也罢,皇后封禅也罢,都不过是代表着皇帝对皇后的极度宠爱,绝非皇帝将实权无原则地交予皇后。
  一片皆大欢喜的祥和中,宫闱中的一场杀戮剧也做好了安排。
  剧目的导演正是武皇后,但剧情的起始却来源已久。说起来真正的罪魁祸首,还得是高宗李治蓬勃的好色之心。荣国夫人杨氏一共为武士彟生下了三个女儿,武媚是次女,幼女嫁郭孝慎后早逝。杨氏的长女则嫁与贺兰越石,在生下儿子贺兰敏之和一个女儿贺兰氏后也做了寡妇。问题就开端于这位漂亮的寡妇。
  早在武媚册后之前,寡妇姐姐就已经频频入宫,并与高宗打得火热。这段缠绵往事宫人知之甚详,以至于当时就有流言说武皇后的次子、章怀太子李贤其实是这位漂亮寡妇与高宗所生,为了掩人耳目才归在武昭仪名下的。这个不知起源于何处的流言也同时埋下了未来武皇后与李贤母子反目的炸药引信。当然这都是很久以后的话了。
  武媚册立为皇后,寡妇姐姐也水涨船高。被高宗册封为韩国夫人。依我看来,高宗未尝不想将大姨子纳入后宫,初封皇后的武媚也还不敢反对丈夫纳宠,只是她与外姓前夫生育的一双儿女实在不好安置,这才退而求其次。韩国夫人此后入宫更频繁,她的女儿贺兰氏也往往跟随身边。贺兰氏年方少艾,国色天香(史书称其“有殊色”),居然引动龙心,竟成凤侣,也被高宗一并笑纳了。韩国夫人不久就去世了。关于她的死,也在传说中成为一桩宫闱谜案。有种说法指她是被武后所杀,但就算是偏好给武后扬丑名的史家,也没有正面记载过这个说法。这似乎可以成为另一种佐证,证明武后并未对姐姐下这个手——杀皇帝(李弘追认为义宗皇帝)杀太子(李贤)杀甥杀兄弟都写上了,还怕添一笔杀姐姐的帐么?
  韩国夫人死后,高宗随即册封其女贺兰氏为魏国夫人。他虽有偏好“姐弟恋”的嫌疑,面对这么个半甥半女的小情人,也不禁心潮澎湃起来,打算进一步给贺兰氏正名,让她拥有连她母亲都不曾得到的名份,正式纳入后宫。看起来魏国夫人是相当地打动了高宗,因为他竟有心要拿出大手笔,想直接就将她封为九嫔之一。这可是武皇后当初整整熬了三四年,一连生下两个孩子才换得的地位。只是由于魏国夫人毕竟是武皇后的外甥、皇子们的表姐,高宗一时还在为如何向皇后开这个口而犹豫。
  高宗虽然没有将册嫔的打算当面说给武后听,但以武后情报网的密实,她肯定是早已经对此了如指掌的。而此时的魏国夫人也早已经忘却了皇后姨妈为家族和自己带来的好处,从各种野史正史的字里行间,后人都能感觉到年青气盛的魏国夫人对武后的敌视态度。由于魏国夫人对姨妈的仇视,世人往往认为这也是其母韩国夫人被武后所杀的另一例证。非得要杀母之仇才值得魏国夫人反感姨妈?这种想法实在多余:妻子和情妇之间能觉得对方可爱吗?不用想也知道,面对这样一个争宠不遗余力、大有后来居上咄咄逼人之势的外甥女,武后心里会有何感想。联想到上一次的废后事件,她就更不可能对外甥女等闲视之、不能让那个手握废后废太子大权的男人被别的女人迷倒。
  在封禅大典上,亲眼目睹了“从驾文武仪仗,数百里不绝。列营置幕,弥亘原野。东自高丽,西至波斯、乌长诸国朝会者,各帅其属扈从,穹庐毳幕,牛羊驼马,填咽道路。”的壮丽景象,看着“年长色衰不如自己”的姨妈享受着这样的万国来朝尊荣,再看看自己年青美貌风情万种却连想当个嫔妃都如此困难重重,魏国夫人对武皇后的痛恨更上层楼。这一切尽收武后眼底,她的厌恶也终于达到了顶点,决定要铲除魏国夫人这个不识时务的情敌,并为此安排一场完美的谋杀。 
  因为泰山封禅乃国家大典,各州刺史都全程随驾并最终齐聚长安朝觐贺喜。与武后母女有旧恨的武惟良、武怀运也在其中。经历了当初那场贬斥,又看到了武后如今竟有“二圣临朝”“封禅泰山”的威风,武氏兄弟早已没了从前那般耀武扬威的胆量,他们想尽办法要讨好这位堂妹。令他们喜出望外的是,堂妹表现得十分宽大,不但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