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新时代中医文化随笔-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应该设法使自己感到身心不疲劳。

3、性情中和。注意调节情绪,避免情绪化地工作。因为“百病生于气也,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要争做阴阳和平之人。

《黄帝内经灵枢·通天》:“阴阳和平之人,居处安静,无为惧惧,无为欣欣,婉然从物,或与不争,与时变化,尊则谦谦,谭而不治,是谓至治。”(大意参见《中医文化随笔20·望诊》)。

4、注意不要偏执于某种行为。

《黄帝内经素问·宣明五气》:“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5、注意培植正气,配合养生、养五脏。

《黄帝内经素问·举痛论》:“劳则气耗。”关于如何培植正气,可参见《中医文化随笔》养生、养五脏和补养等章节的内容。

道道相通,实际上“作劳之道”与医道、治国之道是相通的。《黄帝内经灵枢·外揣》:“非独针道焉,夫治国亦然。”针道与治国在大道(本性、法性)上是一致的。什么是大道之体的表现呢?“小之则无内,大之则无外,深不可为下,高不可为盖,恍惚无穷,流溢无极,余知其合于天道人事四时之变也……”本质上是超越大小、深浅、高低等相对概念的,充满宇宙而没有边际,混沌合一而没有孔窍,天道、人事、四时之变都合于此(详见《中医文化随笔25·针道》)。

所以,我们的行为也应该效仿这一大道,内心“无为惧惧,无为欣欣”,把持内心世界不被外物所干扰,“与时变化”,随缘而生妙用,这就是“不妄作劳”、“为无为之事”。

2006年11月8日于北京




34·饮酒

34·饮酒

中医文化随笔34·饮酒

关于饮酒,中医中有很多论述。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饮酒者,卫气先行皮肤,先充络脉,络脉先盛。故卫气已平,营气乃满,而经脉大盛。”大意是说:饮酒之后,卫气先行于皮肤,先充满于络脉,使得络脉之气先充盈。所以,卫气运行平稳之后,营气才能充满,经脉之气才充盈。

《黄帝内经素问·厥论》:“酒入于胃,则络脉满而经脉虚。脾主为胃行其津液者也。阴气虚则阳气入。阳气入则胃不和。胃不和则精气竭。精气竭则不营其四肢也。”大意是说:饮酒入于胃,络脉先满,而经脉气虚,等卫气平稳后,营气才能充满充盈于经脉。脾的功能是帮助胃向身体其它部位输布精气。阴气(营气)虚阳气就会进入。阳气进入则胃不和顺。由于全身的精气需要胃通过脾脏向全身输布,所以胃不和顺,则精气衰竭。精气衰竭就不能很好地营养四肢。

可见,中医认为一般人的饮酒使人“精气竭”,对人体是有害的。

另外中医认为饮酒还可能乱神。

《黄帝内经灵枢·论勇》:“黄帝曰:怯士之得酒,怒不避勇士者,何脏使然?少俞曰:酒者,水谷之精,熟谷之液也。其气慓悍(piàohàn,勇猛)。其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满于胸中,肝浮胆横。当是之时,固比于勇士,气衰则悔。与勇士同类,不知避之,名曰酒悖也。”大意是说:黄帝问:胆小的人饮酒之后,怒不避勇士的原因是什么呢?少俞说:酒是水谷的精华,熟谷酿成的液体。其气慓悍。入于胃中,则胃胀,气上逆充满于胸中,使肝胆之性浮越蛮横。这个时候,这个人也就成了“勇士”,当然等上逆的气消退之后,神志一清楚就对酒后做的事情后悔。成了“勇士”也敢于和勇者冲撞而不知躲避,这就叫做“酒悖(bèi)”。酒悖就是因酒而神态悖乱的意思。

饮酒严重的还会引起酒厥。所谓酒厥,《证治汇补·伤酒章》:“大醉之后;忽然战栗;手足厥冷;不省人事;名曰酒厥。”是指过量饮酒;酒气上攻;神明失主,以烦躁、欲呕、气喘、酣睡昏厥、不省人事为主要表现的厥病类疾病。

饮酒而引起中风的几率也比较大。《黄帝内经素问·风论》:“饮酒中风,则为漏风。”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这说明了放纵饮酒和肆意进行房事的危害。所以,由此看来,中医是不主张放纵自己的,特别是饮酒和肆意进行房事。

但是,中医中也有作为药物的酒类,则可以帮助治疗疾病。

《黄帝内经素问·血气形志》:“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láo)药。”大意是说,经络不通,肌肉神经麻木不仁,可以通过按摩和药酒(醪药)等方法进行治疗。

因此,从中医养生的角度看,如果不是因为治疗疾病,不要贪于饮酒。

2006年11月8日于北京




35·美容

35·美容

中医文化随笔35·美容

中医认为五脏与人的容貌关系很密切。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肺者,气之本,魄之处也,其华在毛……肾者,主蛰,封藏之本,精之处也,其华在发……肝者,罢(疲)极之本,魂之居也,其华在爪……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者,仓廪之本,营之居也,名曰器,能化糟粕,转味而入出者也,其华在唇四白……凡十一脏取决于胆也。”

大意是说:心是生命的根本,主宰人神明的变化,其光彩外在表现于面部;肺是人体气机的根本,藏魄之处,其光彩外在表现于毛;肾主蛰藏,是人体封藏功能之根本所在,藏精之处,其光彩外在表现于发;肝是耐受疲劳能力的根本所在之处,藏魂之处,其光彩外在表现于爪;脾、胃、大肠、小肠、三焦、膀胱,是人体内储存功能的根本,营气产生的地方,叫做“器”,能够排泄糟粕,是转化五味成为精气的出入门户,其光彩外在表现于唇四白。以上十一脏的功能均取决于胆。

为什么十一脏的功能取决于胆呢?

《黄帝内经素问·灵兰秘典论》:“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大意是说,胆是中正之官,主人的坚强、刚毅、果断,人的决断通过胆而做出。也就是说,胆首先统帅“胆量”,主人的意志力、主观能动性。“胆量”大,人的意志力就坚强,主动性、主观能动性就容易发挥。

《黄帝内经素问·热论》:“少阳主骨。”少阳主人的生发之性,而少阳又主胆,所以,胆主人体内生生不已的气机。所以,胆不仅主人的意志力、主观能动性,而且还是良性的、能动的。

虽然“心主神明”,但是其良性主观能动性的发挥,还要依赖于胆。《黄帝内经灵枢·口问》:“心者,五脏六腑之主也。”所以,胆主以上十一脏。

因此,一个人要想增加容貌的光彩,就要使五脏健康,更要使胆健康。关于五脏的健康,请参见《中医文化随笔》中养五脏的章节。

要想使胆健康,从养生的角度上来讲,要锻炼胆的功能。由于“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所以,我们要注意中正做事,克服困难和习气要果断刚毅,不要犹犹豫豫,不要前怕狼,后怕虎。另外,由于“少阳主胆”,我们还要学会良性作意,良性心理暗示。

有人遇事首先想到躲避,或者向不良的地方想,这是“胆气”不足的表现。应该主动以良性的心理暗示自己。要有生发向上的心态,要生机向上,保持年轻、健康、向上的心态。心理上不要苍老,也不要颓废。这样可以帮助我们培养“胆气”,增加胆的“中正”、“决断”功能,从而使身心形成良性循环。

《黄帝内经素问·生气通天论》:“汗出见湿,乃生痤疿(fèi,通痱)。”“劳汗当风,寒薄为皶(zhā),郁乃痤。”大意是说,身体出汗潮湿,就会生出痤疮和痱子来。劳动时出汗后迎着风,寒气侵袭而使皮肤成为皶(小红疱),积聚多了就是痤疮。所以,还应注意避免大量出汗而消耗###,一旦出汗不要迎着风,要赶快擦拭干净,以免伤害阳气。

总之,一个人美容不一定非要依赖化妆品。五脏和胆的健康,以及避免阳气和###的消耗,也有利于美容。而且从养生的角度看,这些比使用化妆品更重要。

2006年11月9日于北京

中医文化随笔35·美容

中医认为五脏与人的容貌关系很密切。

《黄帝内经素问·六节藏象论》:“心者,生之本,神之处也,其华在面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