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大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用敷药。如已溃。大脓泻时不必用此。其敷药原方草药难觅。余用 草一味代之。将草杵烂。加陈 
小粉。再加食盐少许。研如糊。敷半寸浓。留口比疮晕大三二分为率。疮口用大葱叶以滚水泡熟。扯 
开贴之。如干及有脓。用猪蹄汤润之洗之。 
一法。前方加轻粉二钱。僵蚕三钱。露蜂房十个。作捻。熏照如前。照毕用真生桐油调银朱。如膏贴之 
再、熏照冷疔、结毒、漏蹄风等症。各录本门条下。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痈疽、发背。痔漏、恶疮。顽 、跌扑等症。用牛皮胶熬至稀稠得所。摊毛头纸上。每用一块。贴疮肿上。次用 
酽醋煮软布二块。乘热罨胶纸上蒸之。稍温再易。直至疮痒脓出将尽。即浓煎贯众汤洗去胶纸贴膏。 
次日照前。直至脓尽疮干为度。随用生肌散贴膏。次日换膏。仍前蒸洗。 

卷一总论部
针砭灸烙烘照蒸拔等法
属性:阴发背于十五日前后。坚硬不溃不脓。不得外发。必致内攻。乃生烦躁。重如负石。非此法拔提。毒瓦斯不 
出。诚有回天之功。为疡医者不可缺也。法用 
鲜菖蒲 羌活 独活 紫苏 蕲艾 白芷 甘草(各五钱) 
连须葱(二两) 
用清水十碗。煎数十滚听用。次用鲜嫩竹一段。长七寸。径口一寸二三分。一头留节。划去青留白。浓 
约分许。靠节钻一小孔。以杉木条塞之。放前药水内。煮数十沸。取筒倾出药水。仍浸药汁内候用。次 
用铍针于疮顶上一寸内。品字放开三孔。深入寸许。将药水盆置患人榻前。取筒倾去药汁。乘热急 
合疮眼上。揿紧。自然吸住。待片时。药筒已温。拔去塞孔木条。其筒自落。倒筒内之物于器内。视其脓 
血相粘。鲜明红黄者。可治。纯是败血稀水。气秽紫黑者。不治。此家传屡验之法。勿忽之。如阳疮则不 
必用此。恐伤气血。慎之。 

卷一论症治
次第
属性:凡看大疮。先以见标日为始。至今几日。看疮与日期可否。次看受病之源。出何部位。属何脏腑。再辨阴 
阳老幼并气血之盛衰。再次方诊脉之虚实顺逆以决其终。 

卷一论症治
虚实
属性:凡毒先视其顶高起者为气盛。根束者为血盛。又视其色晕。要交会分明为元气盛。而邪无散慢也。高 
肿者属阳。原无深毒。治宜托里以速其脓。忌用内消。反难作溃。漫肿平塌者元气本虚。急宜温补催毒 
出外。忌用汗下。庶无变症。 
初起顶平根散。色黯微肿。不热不疼。身体倦怠者逆。已成肿坚。色紫。不作脓不腐溃。惟口干。多烦躁者 
逆。已溃皮烂。内坚不溃。肿仍不消。痛仍不减。心烦者逆。溃后脓水清稀。腐肉虽脱。新肉不生。色败臭秽 
者死。初起元气未虚。症脉俱实者。治当迎刃而解。若惧悍怕。定不能决于危急之时。惟在中病则已。所 
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久病元气虚者。纵有余症坏症。又当先固其本而后调之和之散之。所谓势孤 
则守。本立而道生也。经云。督脉经虚从顶出。膀胱经虚从背出。阳明经虚从髭出。是知疮疡诸毒。由虚 
而出也。治惟藉热以发之。虽阳症热痛。亦宜温药稍助微凉以济之。斯为稳当。 
肿疡诸症。不论首尾。但见肿赤。烦躁引冷。便闭作渴。脉洪实数者。为之五实。此邪气在里。治宜攻利。如 
内疏黄连汤之类以杜其源。如身凉肢冷。泻利肠鸣。呕吐食少。脉细者。为之五虚。此元气不足。治宜滋 
补。如托里消毒散、十全大补汤之类。以培其本。五实者虽在严寒之时。必用大苦寒之药泻其阳以救 
其阴。五虚者虽在盛暑之时。必用大辛热之药。散其阴以回其阳。经云。用寒远寒。用热远热。有假者反 
之。虽违其时。 
必从其症。又云。治病必察其下。为时下之宜也。 

卷一论症治
顺逆
属性:初起七日之前。或已灸之后。未服他药者。宜蟾酥丸或绀珠丹汗之。如汗之不出。由毒瓦斯盛表里闭密 
之故。则外兼神灯照法、桑柴烘法。能使已成者自溃。不脱者自脱。助汤剂合表里以成功。烘后以膏盖 
顶上。提脓拔毒以御风寒。其根脚发肿。又在敷贴之力以束根本。若溃后者。则用铁桶膏围束疮口。庶 
不开大。如阳疮肿痛。七日以后。自有黄色稠脓相粘膏上。每日用葱汤洗之。换膏贴之。其正脓出在十一日前 
后。如未经灸者。内脓将结之际。皮浓无头而难穿者。用玄珠膏涂顶上。黑膏盖之。三五日脓从毛孔吸 
出。久之列界。其腐成片而落。其内肉已平。则换生肌药。已溃而瘀腐不去者涂之。去腐如割。且无痛苦。 
胜他药多矣。然必赖内托之功。方获捷效。 
毒至十日以外。疮虽不腐。而红肿 痛者。由元气不能充足。或失于补托。或误用寒凉。或盖覆不暖所 
致。治宜托里大补。以得脓为效。若疮口出黑血。遍身汗出。乃补托之征也。如期不作腐溃。形尚坚硬。乃 
疮根闭固。为阴阳相半之症。必用神妙拔根法。不致内攻。倘内有脓。又便易出。 
又以十五日至二十一日为期。过此外者。纵有稀脓。诚难归结。若无脓。为纯阴不治。故阳疮以十四日 
为关。阴疮以二十一日为节。斯时务要脓出势定。不可过酿。候脓出方自腐脱。腐脱方自生肌。生肌方 
自收敛。收敛方自疮平。此疮之关节次第也。如期不得脓者。后必多变。用药之法。初起以散肿内消为 
主。已溃以排脓敛毒为主。脓尽以去腐内塞为主。腐尽以生肌敷痂为主。此治疮之定例也。 

卷一论症治
标本
属性:夫症之有标本。如五运为本。六气为标。五脏为本。六腑为标。初病为本。传病为标。元气为本。病气为标。 
治宜本而标之。如有呕吐、泄泻、食少、不寐等症。宜先治之。所谓内症愈而外症易瘥。是标而本之也。仍 
兼外治。 
标使治宜 如肿疡初起。审症处方。必以一药为标使。如神授卫生散用金银花、当归。苍术复煎散用 
苍术。十全大补汤用夏枯草。蜡矾丸用菊花汤。通圣散用漏芦之类。每用一两煎汤。复煎群药。其应如 
响。此飞霞子之秘诀也。溪云。阿胶饮、牛胶丸。属金属土。补肺气实大肠。壮胃止泻。黄蜡丸入大肠有补。 
国老膏化毒行经。远志酒、金银花酒。皆有补性。归血归心。善用者以之配入。肿疡之散结。溃疡之补虚。 
亦奏捷效。宜触类而长之可也。又如诸毒生于巅顶者。诸药俱宜酒浸、酒炒、酒煎、酒服。为使为因。所为 
在上者因而射之也。 

卷一论症治
论治
属性:书云。汗之则疮已。为外有六经之形症。内无便溺之阻隔。饮食如故。清便自调。知不在里也。左脉洪缓。 
关脉带弦。外感客邪也。故宜汗之。使荣卫通邪气去矣。如冬月寒致腠理。必用辛温之剂以托之。如托 
里温中汤、绀珠丹之类。又云。助表不以取汗为功。为蟾酥、朱砂、雄黄等解毒之类。乃取汗之峻剂也。又 
云。疮家虽不疼痛。不可发汗。汗之则痉。为无表症也。即有表症。然亦不可大汗。大汗则表虚不脓。后必 
难治。汗出不利小便。汗止则阳气复。小便自利也。 
肿疡时见五实者。为邪气在里。宜寒凉药攻利之。如内疏黄连汤之类。次以托里排脓之药补之。溃疡 
时虽有口干便闭等症。由内亡津液所致。必脉细而数。口和而干。食少喜热。乃虚火也。惟补气血。养津 
液。健脾胃。则二便自和。庶无变症。如小便闭。虽肿疡时。不必猪苓、泽泻以导水。惟用参、 、归、芍及托里 
消毒散消息之。自效。疮疡面赤。火郁也。发之。见风脉风症者。散之。大便燥急者。润之。郁冒者。为 
昏迷也。俱宜汗之。以上之症。慎不可下。是以疮疡惟在闭而不结。通而不泻为规。 
疮疡作呕。不问已溃未溃。惟以脉实而数喜饮冷者。为毒瓦斯内攻。下之。脉弱而喜温者。为阳气不足。补 
之。身热而欲衣者。热在皮毛。寒在骨髓。温之。身不热而欲去衣者。寒在皮毛。热在骨髓。清之。 
寒热虚实。皆能为痛。止痛之法。殊非一端。如热毒 痛者。下之。便闭作痛者。导之。瘀血作痛者。和之。更 
以桑柴烘之。寒邪作痛者。温散之。湿肿强痛者。渗导之。燥搐挛痛者。滋润之。劳而作痛者。益之。脓胀作 
痛者。针之。脓出反痛者。虚也。补之。瘀腐蚀痛者。去之。秽气触痛者。和之。风寒逼痛者。温散之。随症施之。 
其痛自止。不必拘拘于乳、没也。又疮疡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