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外科大成-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夏月可虑。 
肺痈由外感风寒。未经发泻所致者多。故肺痈必先解表。宜参苏饮。外受风寒。咳嗽喘急者。小青龙汤。 
胸胀气喘。身肿面浮者。葶苈大枣汤。胸膈痛。脉芤者。瘀血也。四顺散加丹皮、红花。瘀血吐出。其痛自止。 
发热。烦渴引饮。脉洪数而无力者。加减八味丸加麦冬。大剂服之。再以人参五钱。麦冬二钱五分。五味 
子二钱。水煎。代茶饮之。因房劳丹石。消烁肾水者。肾气丸、金液戊土丹。劳伤夜热。脉微数者。日饮童便 
三五次。朝服人乳。间服金鲤汤。咳嗽喘急气短。小便短涩者。参 补肺汤。体倦食少者。参术补脾汤。 
盖诸气本乎肺。肺气治则病已。再面白当补肺脾。面赤当补肺肾。若专攻其毒。脾肾愈虚。而有不误者 
则鲜矣。 
灸合谷穴七壮。再灸肾俞穴三七壮。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x小青龙汤x 此解表疏风行气取脓之剂。 
半夏(一钱二分) 干姜(炮) 细辛 麻黄 肉桂 芍药 甘草(炙各一钱五分) 生姜 五味子 
(蜜拌炒一钱)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热服。 
x葶苈散x 炙爆饮酒太过。喘急胀满。不卧。咳吐浊痰。 
甜葶苈 栝蒌仁 薏苡仁 桑白皮 桔梗 升麻 葛根(各一钱) 甘草(炙五分) 
用生姜三片。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四顺散x 治肺痈吐脓。咳嗽气急。心烦热壅者。 
贝母 紫菀 桔梗(各一钱五分) 杏仁(七分) 甘草(七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金鲤汤x 治肺痈已成未成。胸中隐痛。咯吐脓血者。 
金色活鲤鱼一尾。约四两重者。连鳞。剖去肠肚。勿经水。掺贝母末一钱于肚内。线扎。用白色童便半 
碗浸之。重汤顿。以鱼眼突出为度。取起去鳞骨。将肉仍入便内。顿热。食之饮之。一日一枚。其功甚捷。 
x人参补肺汤x 咳嗽喘急短气。吐脓发热作渴。小便短涩。或肾水不足。虚火炎上。痰涎壅盛者。 
人参 黄 白术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熟地(一钱五分) 山萸(二钱) 山药(二钱) 丹皮(八 
分) 
麦冬(七分) 五味子 甘草(炙各五分) 
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参 补脾汤x 治咳吐脓涎。中满不食。由脾气亏损者。 
人参 白术(各二钱) 黄 (三钱五分) 茯苓 陈皮 当归(各一钱) 麦冬(七分) 桔梗(六分) 
甘草(炙五分) 升麻(三分) 五味子(四分) 
用生姜三片。胶枣二枚。水煎。食远服。 
x九制草灵丹x 治肺痈肺痿。又能止嗽化痰。及肠风痔漏。 
槐角子(十斤) 侧柏叶(三斤冬至后取者佳) 陈皮(十斤) 枸杞(一斤) 
合一处。黄酒洗。入甑内。蒸透。晒干。再用酒浸透。蒸之如式。九蒸九晒足。为末。炼白蜜为丸。梧桐子大。 
每服一二钱。空心白滚汤送下。 
x肺痈单方x 
太乙膏三五钱。水一茶钟。顿化。通口服之。则膏入肺。三二服即愈。若为丸服。则入肠胃矣。故不验。 
腌芥菜卤。贮坛内。封固。埋地内二十年。为佳。十年者亦效。每饮一小杯。三二次。立瘥。 
蒲公英俗呼山芥菜。取根。瓷器刮去粗皮。石臼杵烂。绞汁。用无灰酒或白酒浆冲服。立效。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加减八味丸 肾气丸(俱见首卷) 金液戊土丹(见脱疽)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小肠痈之发。必先关元穴隐痛不已。(穴在脐下三寸)初起发热恶风。脉芤而数。腹急肿痛。大便 
坠。小便涩。久则腹胀下淋。转侧有水声者。内痈成也。 
由饱食负重。或醉饱入房。或产难弩力。或暴急奔走。致令气血壅遏。周旋失度。凝滞而成。如失治则流 
注关节。变为败症矣。 
初起小腹殷痛。俨似奔豚。小便淋涩者。薏苡仁汤加大黄下之。如已成。腹痛胀满不食。小便淋者。薏苡 
仁汤主之。如腹痛重按则止。时时下脓者。毒未解也。牡丹皮汤并太乙膏主之。如下后脓多者。梅豆汤 
和之。如面白食少。气血虚也。加减地黄汤。十全大补汤加丹皮、五味子补之。 
肠痈宜灸两肘尖各百壮。艾如绿豆大。则大便下脓血。立愈。肠痈为病不可惊。惊则肠断。凡坐卧转侧。 
俱宜徐缓。饮食宜少宜软烂。大宜滋补。固其元气。 
脉则左寸洪数。又云。跗阳脉滑而数。知当屎脓。古为脓从脐出者不治。惟大补之亦有效者。 
一人肠痈误治。腹胀如鼓。诊其脉细数而有力。视其腹。脐下一块光亮大热。腹内不时肠鸣。知为痈也。 
令备净桶一个入滚水半桶。盖之听用。随以薏苡仁汤加酒大黄三钱。徐徐服之。待腹觉痛。扶坐桶上。 
脓下如涌。其痛立减。随大补之而愈。 
一人误作胀治。致毒内攻。腹痛连阴。阴器腐烂。色败无脓。水流臭秽。燥热口干。不治。果殁。 
一妇腹如怀孕。疼痛不止。余用川芎、当归、炒蒲黄、炒吴茱萸、炒五灵脂、红花。水煎服。下血块斗许而愈。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x牡丹皮汤x 治肠痈冷症。腹濡而痛。重按则止。时时下脓者。 
牡丹皮 桃仁泥 薏苡仁 白芷 人参 黄 茯苓 当归 川芎 白芍(各一钱) 官桂 甘草(各五分) 
木香(三分) 
水二钟。煎八分。温服。 
x加味地黄汤x 治肠痈溃后。淋漓不已。或精神减少。饮食无味。自汗盗汗等症。 
熟地 山药 山茱萸 白茯苓 丹皮 人参(等分) 黄 (倍之) 
用煨姜三片。大胶枣二个。水二钟。煎一钟。空心服。 
x梅豆汤x 治肠痈下后。脓多者。 
薏苡仁(二合) 黑豆(百粒) 乌梅(一个) 
水煎熟取汤一大钟。入阿胶一钱。生蒲黄一钱。再煎服。 
x天丁散x 治肠痈内痈。已有脓者。 
皂角刺(一两) 
酒水煎服则脓下。 
x薏苡仁汤x(见前内痈) x十全大补汤x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大肠痈之发。必先天枢穴隐痛不已。(穴在脐旁二寸)右边痛甚。脉则右寸洪数。治与内痈及小肠痈同法。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胃痈之发。必先中脘穴隐痛不已。(穴在脐上四寸)令人咳吐脓血。寒热如疟。由寒气隔阳。热聚胃口所致。以寒 
气逆于胃。故胃脉沉细。以阳气不得上升。故人迎紧盛。 
脉迟芤涩者瘀血也。牡丹皮汤下之。脉洪数者脓成也。赤豆薏苡仁汤排之。 
膏粱之人初起者。宜清胃射干汤。体倦。气喘作渴。小便频数者。肺气虚也。补中益气汤。加山茱萸、山药、 
五味子、麦门冬。或兼加减八味丸。再夏月以生脉散。代茶饮之。是症以壮气助胃为主。佐以前药。不可 
专攻其毒。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x丹皮汤x 治胃痈肠痈。腹肿痞坚。按之即痛。脉迟而紧者。脓未成也。宜此汤下之。 
丹皮(一钱) 栝蒌仁(一钱) 桃仁泥(二钱) 朴硝(二钱) 大黄(五钱) 
水二钟。煎一钟。去渣。入硝再煎数滚。不拘时服。 
x赤豆薏苡仁汤x 治胃痈脉洪数者。脓已成也。宜此排之。 
赤小豆 薏苡仁(炒) 防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射干汤x 治痈疮肿痛。脉洪实数者。 
射干 犀角 升麻 玄参 黄芩 麦冬 大黄(各一钱) 栀子(五分) 加竹叶 芒硝(为竹叶 
芒硝肺胃二经药也) 
水煎服。以利为度。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补中益气汤 生脉散 加减地黄丸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脾痈之发。必先章门穴隐痛不已。(穴在乳下右胁端与内痈肠痈同法)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肝痈之发。必先期门穴隐痛不已。(穴在直乳二肋间不容旁一寸五分)令人两 满。卧则惊。不得 
小便。由愤郁气逆所致。初宜栝蒌散。或柴胡清肝汤调之。溃后用六味丸、八珍汤。滋阴托里。此肝心火 
盛而虚中有热也。禁用温 
补药。及针灸等法。 
x柴胡清肝汤x 治肝痈初起胁痛。 
柴胡(一钱五分) 黄芩(一钱) 人参(一钱) 栀子(一钱五分) 川芎(一钱) 连翘(一钱) 
桔梗(一钱) 甘草(五分) 
水二钟。煎八分。食远服。 
x栝蒌散x(见内痈) x六味地黄丸 八珍汤x(见溃疡门) 

卷四不分部位大毒
内痈总论
属性:心痈之发。必先巨阙穴隐痛不已。(穴在心窝下敝骨下一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