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可是在冬季的时候,我曾接诊过几个中学生,胃痛。我说你胃痛是怎么回事啊?他说前几天有人送个西瓜,我爸爸妈妈都不吃,我想夏天我可以吃半个或一个西瓜,我就切开吃了两条,没想到吃了两条以后就胃痛了。什么季节?三九天,外面下着大雪,吃了两条西瓜胃痛了。我说你夏天吃不吃?他说夏天我吃饱了都没事啊!我说就是时令,在这个时令大自然化育了西瓜,在这个时令吃对你的身体就有好处,反时令吃对身体就有伤害。少吃一点没关系,吃多了就出毛病。

有一年,那还是我上大学的时候,老师们带我们去采药,上河北省兴隆的那个山里,长城北边去采药,在向阳的坡上我发现太阳照射着石头烫得不敢坐,那些植物大多是抗热的,所以大部分是清热药;在背阴的山坡,背阴的山坡,山的上面,在早晨和傍晚还能够看到太阳,大多是生长的是养阴的药,我就好奇,这深山沟里到底会长什么东西啊?我自己就一声不吭地往山沟下,下到山沟里植物很少,偶尔有些蕨类植物,其它植物很少,我发现有的地方还有冰雪,夏天冰雪都没化,可是就在冰雪没有化的(地方的)旁边有一些长着高高的,有一人高,比我还高一点的植物,一堆堆的植物,绿色的叶子,紫色的花朵,我从来没见过这种东西,就拿一个小镐刨啊刨,我发现它的根像小红薯一样,然后我就连根带着枝叶抗到山顶,老师从大老远就看到了,你从哪挖的附子啊?

我心里一激灵,原来附子长在这样的地方,夏天都冰雪不化的地方,生长的却是附子,它就经年累月在这种寒冷的地方生长着,生活着,一代代的练就了自己耐寒的能力。所以当我们人体不能够耐寒的时候,我们拿自然界中这种耐寒的植物来吃。我们中药说它是大辛大热的,是温阳散寒的,是止痛的。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恩赐,这就是大自然给我们人类提供的调整我们健康失调的天然的药物。所以雪莲花生长在海拔4000米以上,大家琢磨琢磨它什么性质的?它的花是白色的,实际上它是热性的,如果它不是热性的话,在那里早就冻死了,不能生存,所以它是温阳的。后来我看到一本药物栽培的小册子,说附子种在向阳的、温暖的、肥沃的土地上,产量会高,那确实是,附子在艰苦的地方都可以活着,你把它种在肥沃的、温暖的土地上,当然产量会高了。

我就问药物栽培的老农,我说附子您种在这个地方,产量高不高?他说产量高。我说效果怎么样?他说我从山里移到这儿,头一年生长的东西,第一代生长的东西很好、不错;然后用我自己生产的种子,种到第二代,也还凑合;用我自己的种子种到第三代的时候,我曾经试过,前面所说的吃完了会上火,到了第三代的时候,我拿高压锅把它煮熟了,沾上白糖当白薯吃,都快吃饱了,不上火。这时候我感到很吃惊。我们今天无论怎么精心的辩证,怎么精心的用药,有时候你胸有成竹,觉得用完这个药病就会好,结果病人再来的时候,没有达到预期的疗效,是我们辩证不好吗?是我们用方不对吗?后来我想到很可能是药物的性质,由于人工栽培没有能够模拟自然生态的那种环境,而使它的药性发生了改变,药效不如以前好了,所以中药一定要讲道地药材,或说地道药材。

韩国种人参,高丽参很有名,高丽参的力量确实不小,我在韩国的时候,就参观过好多种人参的地,发现土壤的成分,一定要化验,和山里生长人参的地方的土壤的成分、微量元素一致。光照要模拟自然环境下的这种光照。我们的东北也有人在种人参,我的一个学生他就大面积的种人参,有一年,他给我拿了小萝卜一样的人参,这么一大堆,我开始觉得这东西很厉害,我没有气虚,甚至有时候还偶尔有点高血压,不敢吃它,我就拿根人参须嚼了嚼,没事,没反应,也不是吃完人参觉得有精神,也不觉得上火,然后我就吃上小半枝,还没反应,嚼上一枝,还没反应,最后煮上两枝吃完了还没有反应。我说他种的人参不知道多少代了,已经接近小萝卜了,那一大捆我吃完了,既没有感到有补气的效果,也没有感到有上火的副作用。所以我们由这个方子联想到中医、中药要想提高疗效,把好药材生产这个关多么的重要。

抵当汤这张方子,是中医方剂中破血逐瘀力量最强的,所以在临床上,在一般情况下用的机会并不多,可是对顽固性的瘀血,我们用它有时候还能起到比较好的疗效。

30年前,我跟着宋孝志老师抄方,有一个病人是从宣武医院转去的,她的临床症状,是剧烈的头痛伴有偏盲。宣武医院当时做脑血管造影,诊断为脑血管瘤压迫了视神经的通路,那个时候这个区域进行手术,是很困难的。所以那个西医大夫说,我们没有更多的办法,手术很具有危险性,要不干脆找中医去试一试。我们中国的西医大夫很好,当他们没有办法的时候,就会推荐病人去找中医大夫试试,那个病人呢当然抱着一线希望,来找中医大夫,到东直门找了我们宋老,宋老沉思良久,这个病人给我的印象很深,头痛、眼睛睁不开、有偏盲,她感到很痛苦、很绝望,给我很深的印象,是个女同志,40岁左右。宋老沉思良久,开的是破血逐瘀的抵当汤,只是不让她做汤剂,而是选这几个药让她做散剂,装在胶囊里吃,一个胶囊装0。3克左右,开始是让她早一粒,晚一粒,吃吃看。如果大便还是一天一次,没有一点稀软的表现的话,再增加1粒,早1粒,午1粒,晚1粒,如果还不行的话,主要观察大便,保持一天大便有1次比较稀软的就行了。超过两次就减量,1~2次就不要减量,就这个量,就让她长期的吃,这个病人吃了一个月症状没有改善,宋老说再接着吃;吃到两个月的时候,头痛减轻许多了,视野开始恢复;吃了三个月的时候,几乎头不痛了,她前后吃了半年,视野完全恢复,头也不痛了。半年以后她去复诊,因为症状全没有了。我就觉得很奇怪,这个血管瘤难道能够化掉吗?我就劝她再作一次脑血管造影,大家知道那个时候没有核磁共振,没有CT,连B超都没有,30年前那时候能够诊断脑血管瘤的唯一方法就是脑血管造影,而脑血管造影又有一定危险性,有一定的痛苦,所以病人不愿意做。但是我总想看看这个病人症状为什么改善,脑血管瘤到底还有没有。

所有有一天,我背着宋老,我不敢让宋老听见,说你必须去做检查,没准这个瘤子跑到别的地方,更要害的地方,现在藏在那个地方,哪一天突然破裂出血的话,就可能有生命危险,所以必须做一个脑血管造影,证实一下,我说这东西是很难消掉的。她听我这么一说,后来她告诉我,一晚上没睡着觉,我后来想起来,我太年轻,不应当这么说。她第二天就到宣武医院拍片子去了,拍完片子以后拿片子的时候,她和放射科拍片子的那个人说,你跟我对照一下,这两个片子有什么不同?对照完以后医生说,这个片子是你的吧?这个片子不是你的。她问这个片子怎么不是我的呢?他说这个片子上有脑血管瘤,这个没有。她说这个片子就是我的,当初检查做报告的也是你,他说不可能,宣武医院说不可能,原来有血管瘤,现在怎么没有呢?所以那个人当然对照起来前后差了半年,就是没有了。他就问怎么治疗的?她说我就是找一个中医大夫,一直吃一种胶囊治好的,但是从那(时候)到现在,用抵当汤做成散剂治疗脑血管瘤有这么好的效果的我只遇到这么一例。后来我遇到类似的病人,也用过,也许是病人在坚持吃药方面,有些困难,也许是现代手术技术的提高,病人坚持了一段时间以后,觉得症状缓解的太慢,后来就做手术了,所以没有像这个病人,能够坚持用半年,而使脑血管瘤完全消失,所有的临床表现都消失了,这个病人,我非常遗憾的是当时一直记着她的名字,她的地址,后来几次搬家,我就找不到这个资料了,这一直是个遗憾,如果我现在还能够随访她,当时她40岁的话,现在年过去了,她应当是70岁,到底她的远期疗效怎么样?很可惜,这个远期的随访资料找不到了。

太阳蓄血证,抵当汤的适应证,还有一条就是125条,我们现在再看一下,讲义的70页,“太阳病,身黄,脉沉结,少腹硬,小便不利者,为无血也,小便自利,其人如狂者,血证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