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郝万山讲伤寒论20~29-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心下胀满,堵塞不通,这样的症状就叫心下痞。出现心下痞,按照常规就应当用泻心汤来治疗,半夏泻心汤,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它们的适应证的主证,都是心下痞。可是用了泻心汤以后,心下痞的症状不能缓解,“痞不解”。这就要进一步寻求,这个心下痞的根本病机是什么。

要想寻求它的根本病机的话,那你就应当去看一看,它还有一些什么症状表现,“其人渴而口燥,烦,小便不利”,这正是膀胱气化不利、下焦蓄水的两组症状都表现出来了。膀胱气化不利,津液不能输布上承,所以上面有口渴,口燥。口渴,口燥,津液缺乏,所以就有心烦,下面排除废水的功能发生了障碍,所以它有小便不利,有小便少。水蓄下焦怎么造成了心下痞,那就是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结果就导致了心下痞。后世医家,有人把这种心下痞叫作“水痞”,是因为水邪上逆所造成的心下痞。

前面在讲74条的时候说,“渴欲饮水,水入则吐,名曰水逆”,那个叫水逆证。我们在讲156条的时候,谈到了五苓散证中有心下痞,是因为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把它叫作水痞。这两个证候不要混淆,它都是五苓散的适应证。

这样的话,我们把涉及到五苓散的适应证的主要原文就谈完了,当然后面,象霍乱病篇,也会提到五苓散的适应证,那是用五苓散来治疗呕吐和下利的,我们后面再谈。我们现在对五苓散证做一个小结,也就是对太阳蓄水证做一个小结。

太阳蓄水证的成因可以有两个,一个是太阳表证,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经脉和脏腑是紧密联系的。而经脉呢,又是生理信息、病理信息的通道。《黄帝内经》说,“经脉有行血气,营阴阳,调虚实,决死生,处百病”的功效,所以无论是在生理功能上,还是中医在诊断治疗上,都是离不开经脉的。经脉是既是生理信息,阴阳气血运行的通道,也邪气传播的通道。当太阳表邪不解,邪气循经入腑的时候,这样就使膀胱气化失司,这是它的成因的第一点。这种情况,非常常见。

第二种情况,是在患太阳表证期间,膀胱气化机能低下的情况下,饮水过多,不及气化,或者说不能气化,水液内留,阻遏膀胱气化机能。

也就是说,膀胱蓄水证,可以是因为外邪直接入膀胱,也可以是因为在外感病期间,喝水太多水邪停滞以后,反过来又阻遏了膀胱的气化,不管哪一个原因,最后所造成的结果,都是膀胱气化不利。

下面我们就谈它的主证了。膀胱气化不利出现了两组症状。一组是津液不能输布上承,它就出现了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我们把《伤寒论》原文中,所涉及到口渴的症状都归纳在这里,是想让大家知道,太阳膀胱蓄水证口渴的症状,是比较严重的。膀胱气化不利以后,废水不能外排。它所表现的症状,就是小便不利,小便少。我们把这两个症状都罗列在这里,大家就知道这个小便不利,不是那个有热的,尿道涩痛,小便点滴不畅,尿路中断等等,而就是尿少。从这个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肾功能的一种异常,特别是在外感热病的病程中,由于病毒或者是细菌的毒素的剌激,一时导致的肾功能的异常。水蓄下焦,气机壅遏,在局部表现了一个什么症状呢?少腹苦里急,在局部表现了少腹苦里急,少腹因拘急、胀满、疼痛,而感到痛苦。水邪上逆,下窍不通,上面喝着水,下面小便少,水邪就会上逆,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可兼见心下痞,后世称之为水痞。是由于水邪上逆,阻滞中焦气机所造成的痞,所以把它叫作水痞。水邪上逆,使胃失和降,那就见到了什么呢?渴欲饮水,水入则吐。这个证候,仲景把它叫作水逆,名曰水逆。

我们把膀胱蓄水证的主要症状,全归纳进去了,但是还少一个什么呢?此外,还应当见到什么呢?还有身热、脉浮或浮数等表证。这样的话,我们就把刚才涉及到五苓散适应证中的全部内容,都归纳到了这里。

就谈辩证了?证属外有表邪,内有蓄水。治疗呢?用五苓散,外疏内利,表里两解。

在我们刚才所学的这些条文之中,五苓散证和哪些方证相鉴别呢?

一个是和中焦停水的茯苓甘草汤证相鉴别。下焦蓄水,中焦停水都是水病为患,都是水结,都是水停。中焦停水呢?它的临床表现是,心下悸,手足厥冷。它和五苓散证的鉴别是,口不渴,小便正常,口不渴,小便利。这是和中焦停水相鉴别。因为五苓散证有口渴,所以在《伤寒论》的原文中又要和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相区别。中焦胃津缺乏的渴欲饮水,就少少与饮之,用饮水疗法治疗就可以了,所以我们不要把胃中津液缺乏的那种渴欲饮水的证候,和五苓散证混淆起来。胃中津液缺乏的渴欲饮水证候不能利尿,利尿就更伤津液,所以这两个证候一定要区别。有多次考试,涉及到五苓散证的时候,许多同学都把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也当作五苓散证。这种误会,这种误解,我们这里千万不要发生。仲景在这里列出,中焦胃中津液缺乏的口渴,是和五苓散证的气化失司,津液不能输布的口渴、消渴、烦渴渴欲饮水相鉴别的。

好,太阳腑证的气分证,蓄水证我们就谈完了。五苓散的这张方子是一个利尿的、去水的一个很好的方子。

今天我们在临床上,凡是有水邪内结的,不管它的水邪结在什么部位,都可以考虑用五苓散来治疗。比方说脑积水,有些小孩是先天性的脑积水,严重的脑积水的孩子,由于它颅压高,影响大脑的发育,它可能在智力上,在整个发育上,不能象正常的孩子,一般要手术治疗。有时候比较轻的证候,手术呢,似乎也不值得,用五苓散来治疗,对于脑积水的轻的证候,常常可以使这个孩子逐渐成年,然后脑积水的症状渐缓解。我就曾经用过两个孩子,给他做成散剂常年地的吃,有一个吃了三年,他小时候是大脑袋,现在已经上中学了,智力发育呢,在那个班上虽然不是前几名,是中等偏下,但是能够跟得上学习,能象一个正常的孩子一样,他的小时候脑积水比较轻,他就吃五苓散,断断续续的吃了三年。一般的情况下,我们用五苓散治疗,体内组织间隙有水液停留的证候,是有很好疗效的。

太阳腑证的第二个证候是血分证。血分证是表邪入里化热,和血结于下焦所造成的。

我们现在打开讲义的第68页,看文的第106条。“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其人如狂,血自下,下者愈,其外不解者,尚未可攻,当先解其外,外解已,但少腹急结者,乃可攻之,宜桃核承气汤”。太阳病不解,热结膀胱,这就是太阳蓄血证的成因。太阳表邪循经入里化热,热和血结于膀胱。大家可能会问,膀胱是水腑,膀胱哪有血啊。实际上任何一个器官,既有气分,也有血分。膀胱这个泌尿系统,它的生理活动既靠气来提供能量,它也靠阴血来滋养。整个泌尿系统它有血液循环吧,所以血分,就是泌尿系统的血液循环系统。膀胱是个水腑,它也有血液循环。热结膀胱就是邪气入里化热以后和血结于膀胱。“其人如狂”,一个膀胱血热互结的证候,为什么可以出现如狂这样的精神症状?如狂和发狂只不过是程度上的差别。中医经常形容发狂的这个症状,是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种病人呢,他的思维活动不能和外界相适应。比如我们在这里上课,来一个病人,他自己认为他进了游泳池了,没准儿他就开始换衣服,他就做游泳的动作。我们在大厅吃饭,进来一个人,他以为他进了歌厅了,不管周围的环境,他没准儿拿起一个饭勺,就当麦克风,张开嘴就唱。所以我们说登高而歌,弃衣而走的这种人,他完全把他自己的行为,限定在他自己脑子中,所想的那个环境中,他的思维和外界是割裂的,和外界是脱离的,和外界是不相适应的。登高而歌,弃衣而走,这叫发狂。如狂呢,从我们正常人来看,他和我们正常人不一样,兴奋、狂躁,说话不着边际,但是他没有完全达到那种,理智不能控制感情的地步,我们把他叫作如狂。如狂也罢,发狂也罢,只不过是程度轻重的差别,在太阳蓄血证中都可以见得到,它是心主神志功能失常的一种表现。

太阳蓄血,血热结于太阳膀胱,血热结于下焦,为什么可以出现,心主神志功能的失常呢?这就是我们在讲的时候,曾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