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得广厦千万间'十三',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 
突兀见此屋'十四',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一'本篇上元二年 (七六一)秋作于成都,写风雨中茅屋破坏,从自己一家的窘状,推想“天 

下寒士”的生活都是这样。“茅屋”,指成都草堂。 

      '二'“三重茅”,几层茅草。 

      '三'“挂■(音绢)”,挂结。 

      '四'“塘坳”,低洼积水处。 

      '五'这句谓竟忍心当面作“贼”。“能”,作“这样”解。 

      '六'“竹”,指竹林。 

      '七'这句是说“呼”得口干唇然而无效果。 

      '八'“漠漠”,灰蒙蒙的样子。“向”,将近。 

      '九'这句写骄儿睡相不好,把被里子都蹬破了。 

      '十'这句谓无床不漏。“床床”,一作“床头”。 

      '十一'“丧乱”,指安史之乱。 

      '十二'“彻”,彻晓,达旦。“何由彻”,如何挨到天亮。 

      '十三'“安得”,哪得,哪有。是欲得而不能得的假设语气。 

      '十四'“突兀”,形容“广厦”高耸的样子。“见”,同“现”。杜甫的这一理想影响了后代 

诗人,象白居易《新制绞袄成感而有咏》“争得大裘长万丈,与君都盖洛阳城”;《新制布裘》“安 

得万至裘,盖裹周四垠”等,似即本此。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 

                    '二'                      '三'                     '四'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 

…  28…

      '五'                     '六'                     '七' 
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 
襄阳向洛阳'八'。 

      '一'本篇唐代宗广德元年(七六三)春作于梓州。据《旧唐书·史思明传》,宝应元年(七六 

二)十月,仆固怀恩等屡破史朝义军,次年正月,史军兵变,擒史降唐。至此,延续七年多的“安史 

之乱”即将结束。杜甫在流离中听到这个消息,不禁欢喜欲狂,写下了这首跌宕流走的七律。“河南 

河北”,指令洛阳一带及河北省北部。 

      '二'“剑外”,代指蜀中,见《恨别》注'三'。“蓟北”,在令河北省北部,安史叛军的根据 

地。 

      '三'这句说乍闻好消息,激动得落泪。 

      '四'“却看(读平声)”,犹言再看,还看。不作回首顾视讲,“却”字与下句“漫”字对。 

 “愁何在”,言愁已无影无踪。 

      '五'“漫卷诗书”,胡乱地卷起书本,作归乡之计。 

      '六'“放歌”,放声高歌。“纵酒”,开怀痛饮。 

      '七'“青春”,春天。“青春作伴”,言一路春光明媚,可助行色。 

      '八'结尾两句预拟“还乡”路线:出峡东下,抵襄阳,然后由陆路向洛阳故家进发。字里行间 

透露出诗人无限的欣喜。长江在川鄂一带多峡谷,“巴峡”,泛指在四川省境内的一段。“巫峡”, 

三峡之一,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向洛阳”,句末原注:“余有田园在东京(洛阳)。” 

                                 送元二适江左'一' 

                              '二'                                '三' 
乱后今相见,秋深复远行  。风尘为客日,江海送君情 。晋室丹阳尹, 
              '四'                                '五' 
公孙白帝城  。经过自爱惜,取次莫论兵 。 

      '一'这是广德元年 (七六三)杜甫在梓州送别元二(排行第二)的诗。“江左”,指长江下游 

南岸的地区,唐代属江南东道。 

      '二'“乱后”,指天宝十四年安禄山作乱以来。从天宝十四年到广德元年首尾共经过九年。从 

 “今”字见得相见未久。这两句说作者和元二久别后才相逢又离别。 

      '三'“风尘”,指战乱。“江海”,指元二所去的地方(江左)。这两句说在乱离的日子里, 

客中送客,又是远别,和平时朋友之间的离情又不同。 

      '四'这两句举出元二此去须“经过”的两个地方,引起下文。“丹阳”,郡名,汉丹阳郡治宛 

陵(今安徽省宣城县),晋武帝时分为宣城、丹阳二郡,将丹阳郡治所移在建业(今南京市)。东晋 

元帝大兴元年 (三一八)改为“丹阳尹”。这首诗里的“丹阳尹”指地不指人。《汉书·地理志》记 

一般的郡都写某郡,对于京兆就写作京兆尹,是其前例。“公孙”,指公孙述,东汉初他改所据鱼复 

县名为“白帝城”(今四川省奉节县东),自号白帝。途中经过顺序是先白帝后丹阳,因律诗平仄的 

限制,不能不倒过来。 

      '五'“取次”,随便。末两句劝告元二沿路慎重,不要随便谈论军事。浦起龙云:“元二必负 

气好谈乓,游诸侯间者。”上文所举丹阳、白帝二城,一是晋室偏安江左后建都的地方,一是公孙述 

割据称帝的地方,即暗喻“诸侯”(藩镇)所在地。 

                                      冬狩行'一' 

君不见东川节度兵马雄,校猎亦似观成功。夜发猛士三千人,清晨合围步骤 
   '二'                                           '三' 
同 。禽兽已毙十七八,杀声落日回苍穹 。幕前生致九青兕,馲驼峞 
                                                   '四' 
垂玄熊。东西南北百里间,仿佛蹴踏寒山空  。有鸟名鸲鹆,力不能高飞逐 

…  29…

                                                '五' 
走蓬。肉味不足登鼎俎,何为见羁虞罗中  ?春搜冬狩侯得同,使君五马一 
                                                '六' 
马。况今摄行大将权,号令颇有前贤风  。飘然时危一老翁,十年厌见旌 
      '七'                                           '八' 
旗红  。喜君士卒甚整肃,为我回辔擒西戎 。草中狐兔尽何益?天子不 
           '九'                                           '十' 
在咸阳宫  。朝廷虽无幽王祸,得不哀痛尘再蒙  !呜呼!得不哀痛尘再 
蒙! 

      '一'题下原注:“时梓州刺史章彝兼侍御史,留后东川。”广德元年(七六三)冬章彝举行大 

规模的狩猎。这首诗借描写打猎的盛况讽劝章彝出兵抗御吐善,为国出力。本年七月吐蕃入侵,十月 

攻到长安,代宗出奔陕州 (今河南省陕县) 

      '二'“东川节度”,指章彝。当时章彝以留后(义同留守)东川的职位代行节度使职权。“校 

猎”,用木栏遮挡野兽去路从事猎取。“校”,木栅栏。“现成功”,凯旋奏功。“步骤同”,进退 

配合一致。这四句赞扬章彝所统率的军队雄壮且有训练。“亦似”二字稍露讽意,言校猎的盛况就象 

打了胜仗凯旋奏功一样,而事实上“天子不在咸阳宫”,国家正处于危难中。 

      '三'这句极力形容声势壮盛,经久不衰,说杀声震天以致将落的太阳都为之回转。 

      '四'“兕(音寺)”,古代犀牛一类的兽名,独角,青色。“馲驼”,音义同“骆驼”。“ 

峞 (音垒委)”,高貌。“馲驼”句说骆驼背上驮着黑熊。“寒山空”,形容鸟兽杀伤无余。这四句 

说猎获极多。 

      '五'“鸲鹆(音渠欲)”,鸟名,俗名八哥。“走蓬”,随风飞起的蓬草。“鼎俎”,煮肉盛 

肉的容器和切肉的砧板。“不足登鼎俎”,就是不中吃。“虞罗”,见陈子昂《感遇》(“裴翠巢南 

海”)注'七'。这四句微含讽意,暗示章彝耗人力于无用之地,和上文“寒山空”、下文“尽何益” 

都有关联。 

      '六'“搜”,春猎。“狩”,冬猎。搜、狩本是皇帝的事,但诸侯得同样举行。章彝的地位相 

当于诸侯,这里“侯”即指章彝。“使君”,州郡长官的尊称。东汉太守驾车用五匹马。“”,青 

白杂色的马。东汉桓典为侍御史,常骑马,人称为“马御史”。“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