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选-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十'“黄鹄”,传说中“一举千里”的大鸟。“随阳雁”,雁是候鸟,秋天南飞,春天北飞, 

赶着温和的地方来去。末四句以黄鹄自比,慨叹自己徒有大志而“到处潜悲辛”,不如那些趋炎附势、 

善于自谋伪人能得到温饱,因而有“何所投”的感慨语。这里也有伪乱的意思。 

                                       兵车行'一' 

                    '二'                      '三' 
车辚辚,马萧萧  ,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 
   '四'                                            '五' 
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傍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 
         '六'                                            '七' 
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 ;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 
              '八'                                            '九' 
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 。君不闻汉家山东二 
                            '十'                                             '十一' 
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纵有健妇把锄犁,禾生陇亩无东西                             。况复 
秦兵耐苦战,被驱不异犬与鸡'十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申恨'十三'?且如今 
年冬,未休关西卒。县官急索租,租税从何出'十四'?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 
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十五'!君不见青海头,古来白骨无人 
收。新鬼烦冤旧鬼哭,天阴雨湿声啾啾'十六'。 

      '一'这是一首反对唐朝黩武战争的政治诗,也是杜甫最早反映人民疾苫的作品。关于它的历史 

… 页面 99…

背景,历未有进攻南沼(在今云南省一带)和用兵吐蕃(在令西北地区)两说。《通鉴·唐纪三十二》 

记唐玄宗天宝十年 (七五一)“夏,四月,壬午,剑南节度使鲜于仲通讨南沼蛮,大败于泸南。时仲 

通将兵八万,……进军至西洱河。与罗凤(南诏王)战,军大败,士卒死者六万人,仲通仅以身免。 

杨国忠掩其败状,仍叙战功。……大募两京 (指长安和洛阳)及河南、北兵以击南沼。人间云南多瘴 

疠,未战士卒死者十八九,莫肯应募。杨国忠遣御史分道捕人,连枷送诣军所。……于是行者愁怨, 

父母妻子送之,所在哭声振野。”后半的记叙和本篇的描写很吻合;但细按诗中征夫所述的往事和所 

诉的时事,都属与吐蕃交兵的情况,南沼说未可尽信。唐朝战争十分频繁,抽了拉夫、生离死别的情 

形也就成为极普遍的现象。因此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典型意义,不一定为某一历史事实所局限。“行”, 

乐府歌曲的体裁之二。杜甫学习民歌形式来反映现实,但不拘于乐府旧题,《兵车行》这个题目就是 

他根据内容而自拟的。下面的 《丽人行》等也是如此。 

      '二'“辚辚”,车行声。“萧萧”,马鸣声。 

      '三'“行人”,行役的人,即征夫。 

      '四'“耶”,同“爷”。“咸阳桥”,旧名便侨,在咸阳县西南十里,横跨渭水,为当时由长 

安通往西北的必经之路。这两句写咸阳桥边尘头大起,见出行人与送者之众。 

      '五'“干”,冲犯。以上几句写咸阳桥边送别的情景;以下即记述征夫的诉苦。 

      '六'“点行”,按照名册顺序抽丁入伍。“频”,频繁。 

      '七'“十五”、“四十”,均指年龄。“防河”,在黄河以北设防。《通鉴·唐纪二十九》: 

开元十五年(七二七)“十二月,戍寅,制以吐蕃为边息,令陇右道及诸军团兵五万六千人,河西道 

及诸军团兵四万人,又征关中兵万人集临洮,朔方兵万人集会州防秋,至冬初,无寇而罢;伺虏入寇, 

互出兵腹背击之”。“营田”,即古代的屯田制,平时种田,战时作战。唐时也厂为采用。《新唐书·食 

货志三》:“唐开军府以捍要冲,因隙地置营田,天下屯总九百九十二。……有警,则以兵若夫千人 

助收。” 

      '八'“里正”,里长。“与裹头”,替征丁裹扎头巾,表示征了年幼,与上文“十五”呼应。 

以上四句承上“频”字。 

      '九'“武皇”,汉武帝。这里借指唐玄宗。“开边”,用武力开拓疆土。“意未已”,犹言野 

心未止。 

      '十'“汉家”,指唐朝。“山东”,指华山以东之地。唐代潼关以东有七道,共二百十七州, 

这里约举成数说“二百州”。但诗中实际指关中以外的所有地区。“荆杞”,荆棘、枸杞,野生灌木。 

这里描写田园荒芜的景象。 

      '十一'“无东西”,指庄稼长得杂乱不堪,行列不整。 

      '十二'“秦兵”,关中乒。这两句承上文说:别地方的壮丁都被征光,弄得满目凋残,何况素 

称善战的秦兵,更不消说是征调更忙。灾难更重了。 

      '十三'“长者”,征夫对杜甫的尊称。“役夫”,征夫自称。 

      '十四'“且如”,就如。“休”,停止征调。“关西卒”,即指这次被征入伍的秦兵:一作“陇 

西卒”,则指驻戍在陇西的士兵未得遣还。以上四句写目前时事,与前所诉往事相照应、相补充:“未 

休关西卒”应前“开边意未已”;“租税从何出”,应前“千村万落生荆杞”三句。 

      '十五'重男轻女是旧时代一般的社会心理,这里写因战乱而造成的反常现象。秦筑长城,死者 

遍野,民谣云:“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铺。不见长城下,尸骸相支拄。” (《水经注·河水》引杨 

泉 《物理论》)即杜甫所本。“信知”,确知。“比邻”,近邻。 

      '十六'“青海头”,即青海边。原为吐谷浑之地,唐高宗时为吐蕃所占,以后数十年间和吐蕃 

的战争大都在这一带发生,唐军死亡很多。“啾啾”,古人想象中鬼的呜咽声。李华《吊古战场文》: 

 “往往鬼哭,天阴则闻。”末四句是征夫的继续伸诉,以申足“生男埋没随百草”句意。有人以为是 

作者抒发的感慨,似未切原诗,且与上文“君不闻”的口吻脱节。 

…  00…

                                        前出塞 

                                         一'一' 

              '二'               '三'                                '四' 
磨刀呜咽水  ,水赤刃伤手 。欲轻肠断声,心绪乱已久 。丈夫誓许国, 
                                              '五' 
愤惋复何有!功名图麒麟,战骨当速朽  。 

      '一'“前出塞”,杜甫先写《出塞》九首,后又写了五首,加“前”、“后”以示区别。《前 

出塞》写天宝未年哥舒翰征伐吐蕃的时事,也有人认为是唐肃宗乾元时追作的。这组诗通过一个征夫 

的自述,反映了从出征到论功的十年征戍生活。第一首中的“君已富土境,开边一何多”,是组诗的 

主旨所在。本篇原列第三首。 

      '二'“呜咽水”,指陇水。《太平御览》引辛氏《二秦记》:“陇西关,其坂九回,不知高几 

里。……其上有请水四注。俗歌曰: ‘陇头流水,鸣声幽咽;遥望秦川,肝肠断绝’。” 

      '三'这句说,突然水色变红,原来是刀锋割破了手。透露下文所谓“心绪乱已久”,极写失神 

的样子。 

      '四'这两句说,想使自己的心不为呜咽的水声所动,无奈心乱已久,没法摆脱。 

      '五'这四句在忧愁中忽作慷慨的壮语,但隐藏着更深刻的悲痛。“惋(音晚)”,恨。“图麒 

麟”, 《汉书·李广苏建传》:“上(汉宣帝)思股肱之美,乃图画其人(指霍光、苏武等十一人) 

于麒麟阁。……皆有功德,知名当世,是以表而扬之。”“当”,应该,甘愿。 

                                            '一' 
                                         二 

挽弓当挽强,用箭当用长。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杀人亦有限,列国自 
      '二'                '三' 
有疆  。苟能制侵陵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