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收获-2006年第3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那样在赌博。扔了一笔钱,可能垮掉一个资本家,活了一个导演;或者呢,资本家和导演一块儿垮;或者是下了赌注,票房做到几千万,一个亿,等等,我就觉得,这个现象挺不正常,挺尴尬的。因为我们在谈产业,谁又认认真真地研究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就这么百、几十年的电影产业的文化、文明、历史、发展,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就是从一战、二战,以及他们国内自己的党派和一些政治运动,怎么发展到今天,怎么形成了现在这样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他们怎么保护和维护他们的电影?包括韩国这几年电影的新兴,等等。你会觉得想不通,也想不明白。我自己呢,我到学校有一个自己的感觉。比如,对母校说点不恭的话,你去了电影学院以后,一个导演系的学生,在四年毕业的时候,有可能连一尺胶片都没有碰过,这在学校都完全可能。 
  彭小莲:听说,他们比我们当初要好多了。 
  田壮壮:那是很好,但那都是DV机器,都是Beta,真正接触到胶片的时候,要等到第四年的时候,可能有四个小短片可以拍摄,但是必须要竞争,因为这种竞争就变得更加奇怪。文学系的孩子本子可能比导演系的好,因为这是他们的专业嘛。现在是谁的剧本好,谁当导演。那我说,干脆开一个文学系就可以了,不要什么导演系了。以前,我们说编导,编导编导,那么课程基本上是在一个概念上的。于是,让文学系的孩子做导演,这又形成了一种尴尬,当这些尴尬出现以后,又造成了一个另外的现象。所以我们要努力让导演系的孩子拍胶片。于是,小莲,你都不能想象,孩子可怜到什么地步。我们只能给他们拍一分钟的胶片,或者是三分钟的东西,片比是1:1。最多是1:2。就是让他们亲手摸摸胶片是怎么回事。胶片它的那个神奇的感觉…… 
  彭小莲:在银幕上出现的时候,它视觉的震撼力。 
  田壮壮:对,就是它装在一个黑盒子里,到用各种镜头,放到药水里去冲洗,配光,最后放到放映机上的过程,一直到最后在大银幕看见它的时候;再比如,我们以前剪片子的时候,用的是摇片台,你会听见声音,你会发现声音和画面的不同步,不管是做对了还是错了,整个电影的质感让你会产生很多感觉,胶片和你生活中的关系。现在,我们渐渐都看不到这些了。因为,孩子们可以用非线剪辑。学校的设备应该说,在亚洲可以算是一流的。 
  彭小莲:学校里的东西有这么好吗? 
  田壮壮:有!我们学校有Arriflex 535摄影机,有很好的数字的工作站,有很好的高清设备,但是呢,他们就是摸不到35毫米胶片。 
  彭小莲:我以为这并不重要,因为我在国外读书的时候,学校根本不需要学生拍35毫米的胶片,我们拍的都是16毫米胶片的电影。 
  田壮壮:对,我同意你的说法,就是这16毫米也是很可以了。因为他们胶片的质感和拍摄、制作过程都是一样的。但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就是买得到16毫米的胶片,也没有16毫米冲洗的洗印厂啊。不可能拍。我现在给导演系定了这么一个策略,我宁可办一些各种班,为导演系挣一点钱,我要让所有导演系的孩子,在毕业的时候,起码要拍到三至五分钟的胶片,然后才能出去。你说,这样的学习,不也是处在一种非常尴尬的状态里吗? 
  彭小莲:那我就不明白,你们为什么不能做这样一个训练?我在纽约上学的时候,我们有很多课程,其中有一个制片课程,就是规定几个人搭一个班子,你们做一个制片班子,他们另外搭一个班子。然后大家一起出去做调查,进入社会和市场,有多少洗印厂,有多少基金会,你们什么样的项目,可以申请到什么样的拍摄经费。去洗印厂的时候,假装我们有一个项目,就和他们讨价还价,给我多少折扣。这是一个制片项目,必修课,是要修学分的。这样下了课大家都要出去打电话联系。等到学期末这课结束的时候,每个组就要出一个小册子,谈谈出去交涉以后的结果是什么,洗印厂、基金会、胶片发行商的情况等等,他们的联系方式,以及他们冲洗以后的质量,等等……后来,这堂课互相交换的调查,对我们在拍摄学生作业时,起到很大的帮助作用。我觉得光叫学生摸胶片是没有用的,一定要两条腿走路,在学校的时候,就开始像美国学生那样,已经建立起一定的社会关系,而且培养学生跟社会打交道的能力。实际上,社会上的障碍是很残酷的,现在不把学生放出去,将来他们就会面,临更大的威胁。学校不要那样去养他们,娇养出来的孩子在社会上是没有生存能力的。 
  田壮壮:你说得一点都没有错。是两个方面,从市场的认识,对市场的残酷有一定的估计和亲身经历。但是,这就是我们现在遇到最尴尬的地方,我们的学生将来面临的会是一个非常残酷的社会和现实,但是,我们无法让他们去接触社会。整个中国在电影上面,没有什么市场可言。在所有的工业制造上,没有竞争。北京,上海,他们都是只有一个洗印厂;胶片,也就只有柯达一家;你根本没有什么可挑的。我赞助你就赞助你,我不赞助你就是不赞助你,没有任何理由,没有选择!你说你让他们去谈,有什么好谈的?三组学生出去谈了,谈出来的结果一定是一个价钱,这有什么意义?再比如说,有一些是课程的东西,导演系是不是应该就直接从应届高中毕业生那里招生过来?电影工艺过程中,有很多很多共同的东西,有没有必要学四年?反过来讲,是不是可以有一个基础的大专教育,然后再从大专教育里分门别类地去做选择,再进入本科?专升本?进入各个学科基础的东西,是否可以在大专的时候一起完成?还有表演,一个十八岁的女孩子进入学校,她们要学四年,到二十二岁毕业,出去再晃悠个一年半年,找到一个角色演,也就二十四了。一个好的女演员,她的生命力应该是十六岁到二十七八岁左右,她的跨度不是非常大,她们为什么不能修学分呢?那么你有没有大学的预科班?男孩子毕竟演艺生命长,女孩子呢,大部分还是靠青春。当然好的演员演艺生命可以加长,但是你总体来讲这一部分就是这样的。所以,你这个艺术院校是否符合艺术教育规律,是否符合市场需要的规律?你学四年表演干什么?你现在在一个剧场,天天小品,形体锻炼是干什么?做的都是有必要的吗?这种训练到底需要多长时间,有没有一个很科学的统计?我不是说一定要学国外的。但是,从我们的教材需求上,教育经验上,有没有一个自己的统计?你比如说,一个导演系的学生,我昨天跟他们开过一个玩笑,他们跟我说:田壮壮老师,我们出去以后,我们有了一个拍摄想法,摄影系的同学说拍不了。我问为什么?你们学过没有?他们说,我们学过。我说是,老师教给你刀法,但是,你没有见过刀。摄影系的同学,人家是学过刀法也见过刀。你要耍这个刀法,人家说没有带这把刀,你耍不了。原因是什么?你只听说过,你没有动过。你使不了,你没有干过。所以你根本不知道,光线调度和整个摄影的基本东西,你没有实践过;所以摄影说,我拍不了,你就拿他没有办法,就拍不了。这批孩子出去以后,就会闹得很不愉快。 
  彭小莲:那我现在也有一个问题。当初我们也没有怎么碰过胶片,那我们出来的时候,第一部片子大家都是拍得不错的。 
  田壮壮:我们不一样,我们当初都是跟过实践的,我们都是从场记出身的。然后,我们在学校的时候,都拍过短片。 
  彭小莲:那是你做过,我就没有做过。 
  田壮壮:你怎么没有做呢?你没有做黑白短片? 
  彭小莲:没有做!我分配给韩小磊老师做助理、当场记去了。 
  田壮壮:其实,这个过程,你已经看到了一个导演和一个摄影的关系。就是说,当你用心去观察一个摄制组的时候,你就看见了一个摄制组的驾驭的方式,你就学到很多东西。我说的是现在这些孩子不懂得驾驭的方式。 
  彭小莲:那这些孩子也可以去做场记啊。 
  田壮壮:我现在就是鼓励他们出去做场记,现在一年有十五个孩子吧,有两三个能做场记就不错了。 
  彭小莲:这次,不是有一个你的学生到我组里来做场记了吗? 
  田壮壮:是。好不好? 
  彭小莲:不错,挺能吃苦的,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