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2004年第05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年科技馆气象小组的辅导员,指导建立了108个气象小组,曾获得模范教师称号。很多年后,谭晓光步人气象科技领域,刘金桂老师还曾找到他——请她过去的学生今天的专家,来给她今天的学生讲述变化无常的气象中所蕴涵的种种奥秘。谭晓光欣然前往,他感觉给孩子们讲怎样看云,怎样看天,怎样识别刮风下雨,对于他来说,既是一种义务也是一种享受。因为谭晓光知道,一个人小时候的兴趣,对于一个人的一生成长来说,究竟意味着什么。就在他的身边,当年和他一起在少年科技馆跟着刘老师学地面观测的一个同班学生,后来也走上了气象科研的道路,并且成为某一领域的带头人。
  少年的谭晓光熟悉飘过中南海的每一片云,他观测它们。他通过自己制作的“土仪器”预测天气,并且认真地搜集所有的资料。他的少年时光,如果没有那场浩劫,应该是一个最纯粹的科学少年的标准生活——他把所有的业余时间,课外时间都用来发展自己的兴趣。对于他来说,天空、变幻莫测的气候、飘忽不定的云,以及四季的更替,都强烈地吸引着他——他是一个喜欢往天上看的少年,他并没有注意到低气压已经盘旋在自己家的门口,随时有破门而入的可能。
  那个时候,他沉迷于自己的世界。家里孩子多,父母工作忙,没有人会打搅他的安静——一个少年的“独乐乐”,他自己的天地。谭晓光会因为一个空罐头瓶而兴奋,因为这意味着他可以亲自动手制作自已的气压表——谭晓光气压表的制作过程是这样的,首先需要一个空罐头瓶,拿热水涮一下,使里面的空气跑出来一部分,再手疾眼快用气球皮一盖,扎上橡皮筋,就是一个空盒气压表,上面弄一根指针,气压低的时候,气球皮的表面就会鼓起来,弄一个标尺,就可以测气压了。以谭晓光那时所掌握的常识,他知道,如果是低气压控制,那么天气就不好,不是刮风就是下雨;如果是高气压控制,那么一般就是好天儿。
  在气象小组的时候,谭晓光还学到了制作一种“晴雨花”的方法。用吸收力强的纸做一朵小花,浸入氯化钴试剂:晴天——花就是蓝色的;雨天——花就是红色的。后来因为找不到氯化钴,谭晓光就自己去找扇子骨,泡透之后完全晾干,这就是他的观测仪器。少年谭晓光通过扇子骨的弯曲程度来判断空气中的湿度——干燥的时候弯曲程度大,潮湿的时候弯曲程度小。
  小小少年的心中,满是灿烂的阳光。他以为拥有了一个自制的气压表,就拥有了预测天气的小武器;他以为有了晴雨花,就可以知道什么时候天晴,什么时候下雨。而事实上,风云变幻恰如人生无常。所以,必须执着,必须无怨,必须永不停歇,这既是科学的精神,也是人生的精神。
  忘记是谁曾经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时光在一生中占的比例永远是短暂的,正因为短暂,所以极其珍贵。年轻的共和国正经历着开国之初的黄金岁月,所有的人都以为我们的天空将永远是晴空万里艳阳高照。而实际上,彼时彼刻,中南海上空的政治风云已经聚集翻卷,显出异常的征兆。但谭晓光这个爱看天的孩子,却一点儿都没有意识到,自己一家将很快受到这场政治风云的影响,他们将搬出中南海,从此天各一方。
  1967年2月,著名的“二月逆流”震惊全国。当年一批有正义感的老干部,对“四人帮”一伙祸国殃民的做法不同意,在中南海怀仁堂的民主生活会上,与“四人帮”一伙针锋相对地展开了斗争。作为国家副总理的谭震林,被点名是“二月逆流”的急先锋,因为是他率先向“四人帮”发难,会上疾言厉色,然后拂袖而去,很快就因此出名。
  谭震林受到排挤和不公正对待,谭晓光一家被迫迁出中南海。当年谭晓光十四五岁,事前,竞没有一点预感,没有任何人告诉他究竟发生了什么,他就离开了中南海。
  
  作为“黑帮”子女的青春天空
  
  谭震林一家被轰出中南海,住到中直招待所。对许多人来说这也许要算是惊天动地的大事,而15岁的谭晓光一生对气象极其敏感,哪怕是微乎其微的一个云图改变,都会引起他的注意,但是他对自己少年时的这段“暴风骤雨”却懵懵懂懂。甚至于他还有一点小小的“窃喜”,他从来不觉得搬出中南海有什么大不了的,就像他也从来不觉得住在那里面有什么特别好的。
  相反,以前住在中南海的时候,他没有可能带同学到家里来玩,一走到大门口,就被站岗的警卫拦住了。现在同学可以自由来往了。以前家里管得严,谭晓光兜里从来没有过一分钱零花钱,现在搬出来了,中央办公厅给每个孩子每月25元的生活费,当然这个钱都是从谭晓光挨整的父亲的工资里扣出来的。每个月拿到钱,谭晓光自己留5元,其余的20元全部交给家里。
  谭晓光只上了一年初中,学校就“停课闹革命”了。不知道是否应该感激“科学”,由于对“科学”的巨大热爱,谭晓光在那种动荡的岁月,居然安静地读了大量的书,有点两耳不闻窗外事的意思。那年那月,是许多知识分子往事不堪回首的岁月,而就是在那段时间,谭晓光沉醉在“天堂”一般的读书乐趣
                             中。他兜里有5元钱,这是一笔可以自由支配的财产,而且是一笔不小的财产。当时,许多老教授受到迫害,他们积蓄了一生的书籍都不得不变卖掉。媒体曾经报道过,梁思成林徽因夫妇卖过一大车的书,累得满头大汗,只卖了5元钱。少年谭晓光每月自己保留的那5元钱,几乎可以使他成为一个“藏书家”。他如饥似渴地购买,尤其是气象方面的书,能看到的都买回家。
  说来好笑,谭晓光当时手头有一套中学教改教材,他花了几个月时问通读了一遍,觉得自己已经全部掌握,认为肚子里的知识挺多,开始有点得意。哪里想到,有一天他寻到一本美国气象学家佩特森的著作《天气学》,一打开,第一章就是基本方程,是一组偏微分方程,谭晓光当时汗就下来了!整个看不懂。
  在谭晓光的概念里,他以为方程就是中学课本里的那点儿代数——一元二次、一元一次,可是佩特森说的方程完全不是这么回事!他开始四处找书,他要弄明白,他不能连“气象学”的第一章都看不懂,那说明他这么多年的“气象兴趣”一直停留在“业余初段”水平。他要提高自己,至少要提高到能知道人家专业人士在说什么。
  这也是谭晓光生平头一次感觉“学无止境”,以为自己知道得挺多,其实还在门外边溜达呢!后来,谭晓光买到了樊映川主编的《高等数学》课本,开始自学微分方程,他需要全部学完微分方程,这才是理解佩特森的《天气学》的第一步,因为佩特森所讲的方程是偏微分方程,比微分方程还要难很多。就这么学着学着,不知不觉草长莺飞,谭晓光17岁了,当时社会上已经开始招工,但是,他是一个黑帮子女,走资派子弟,档案拿到哪儿去,人家一翻,根本不敢接。正好,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到广阔天地中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
  谭晓光虽然是一个性格内向热爱科学的青年,但毕竟也是一个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长大的。他背起行囊插队到吉林省白城地区,在自山黑水之间,做了三年“知青”。那是毛主席号召的,周总理亲自安排的,谭晓光作为一个热血青年,根本没有多加考虑,他觉得“当然应该去”,就是这样,说去就去了。
  那空旷的场院,那高高的玉米地,那曾经热闹非常的集体户,还能记得当年那个清瘦高挑的大男生吗?17岁的青春,寂寞的青春,躺在大通铺上的青春。一个开国元勋的孩子,一个热爱科学的少年,就在那里点上了自己人生的第一枝烟,从此一生没有戒掉;喝了自己人生的第一口烈酒,从此,他的性格不再沉默寡言,他开始像东北的天空一样,爽朗豪放。
  17岁的少年,有没有想家的时候?谭晓光从来不会去想这个问题,因为在他17岁,已经没有了“家”,或者说,他根本不知道自己的家在哪里。那个年月,像他这样的黑帮子女绝大多数都面临同样的问题——家破人亡骨肉离散,写好家书都不知道应该寄到哪里去。
  
  说起来,谭晓光还算是幸运的,因为他是插队到农村,而不是参加东北建设兵团。在白山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