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不愤怒的世界(别让你的坏脾气毁了你的一生又遗传给你的后代)-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行事。套用最近一本畅销书《决断2秒间》(Blink)的作者马尔科姆·格拉德韦尔(MalcolmGladwell)的话来说就是:〃我们的心会变得盲目。〃真是个叫人头痛的难题啊!就在我们最需要保持理智,最需要审慎思考自己的行为终将造成什么后果时,战斗或逃跑反应反而开始运作。 
  
    前面提到过,愤怒的情绪有时候隐藏了恐惧的成分。当我们感到生气时,我们其实是在对某个我们在主观上认为可能危及我们恒定状态的威胁做出反应。注意,我在这里讲的是认为。假设你今天是个十来岁的青少年,又觉得有个男生正在〃钓〃你女朋友,恰巧你在这段关系中又感受到强烈的不安全感(哪个青少年不是如此?),那么你这时候的反应很可能是:启动你所有的防卫机制来挑衅你的情敌。事实上,在你的心底深处,你很害怕这个情敌会抢走你的心上人。恐惧跟战斗或逃跑反应所引起的过度激发状态一样,会扰乱我们的判断力。在看不清楚的情况之下,我们可能会误判情势,或者杯弓蛇影,把所有看起来像是威胁的东西都视为真实的威胁。这时候,你要是看到人家一个不屑的眼神,就觉得自己受到了侵犯:那个人在打什么主意?他想伤害我吗?其实,人家瞪的根本不是你,而是你隔壁那个人。 
  
    研究显示,光是谈论一个令我们生气的事件,就足以让我们发怒,而且此时的生气程度和该事件发生时的生气程度相比,有可能高达一半之多。这种现象可见诸许多文献记载。有研究者请心脏病患回忆最近一件令他们火冒三丈的事,结果,这些病人虽然只是对着两个披白袍的医疗专业人士描述那个事件,其心跳稳定度和效率却变得更差。为什么光是回忆就会引起如此强烈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我们那套做出战斗或逃跑反应的生理系统,虽然可能救我们的命,却也对危险信号非常敏感。就算只是听到上司语气不屑地〃哼!〃一声,听到新闻报道说财产税将要调涨,或收到一张我们认为裁决不公的交通传票,便足以使我们体内的压力荷尔蒙激增。说到底,我们在这方面其实跟原始人相去不远,因此在面对监理处的时候,我们可能很像老祖宗在面对野狼时那般凶狠。
  
  第七节:环境如何影响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      
  
    我们已经看到,愤怒既是婴儿式的反应,也跟人类天生的生存机制有着密切的关系。但是,还有一个关键因素会形成和影响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那就是我们的环境,也就是我们的性格在养成时生活周围的气氛;这一点,或许是以上种种因素当中最强而有力的。 
  
    俗话说:〃有其父必有其子〃,这句话说得对极了,在愤怒这件事情上更是如此。从婴儿时期开始,我们的家人就不断透过各种信息来向我们灌输他们对我们的期待,包括我们应该做什么来让我们的需求获得满足,我们应该如何思考、如何行动、如何感觉,哪些特质和行为是被鼓励的,哪些特质和行为又是应该克制甚至禁止的。父母是孩童在成长过程中重要的角色模范,他们如何表达包括愤怒在内的种种强烈情绪,往往成为孩童主要的模仿对象。 
  
    前面说过,愤怒是普世性的情绪,只要是人,都不可避免地会体验到它,然而,我们最后却学会用不同的方式来加以管理,而且往往跟我们从小到大在家人身上看到的非常相像。有些人生气时会在别人面前大声咆哮,像小孩子一样无理取闹(〃我想要什么就一定要得到……而且我现在就要!〃)。有些人则学会压抑负面情绪,尽管怒火已经在心中熊熊燃烧,他们却谨慎地加以克制,装出一副冷静自持的样子(〃没事没事,我真的没事,我并没有不高兴啊。〃)。还有些人则养成消极的攻击性格(passive…aggressive),尽管无法直接表达愤怒,却总是找得到间接的方式来加以表达,进而造成别人的痛苦。譬如,你可能听过李董在董事会上酸溜溜地说:〃先让我们听听吉姆怎么说,之后再来讨论真正有趣的主题。〃或听到你妈妈说:〃我有说要开车载你去赴约吗?哦,天啊!我真的忘了。〃另外,包括迟到、说闲话传八卦、对已经说定的事情临时反悔或变卦,也都是用间接的方式来表达愤怒,而且这些方式流传已久。通常,当事人并不会觉察到自己的愤怒:〃什么!我讨厌吉姆?不不不!我真的喜欢他。我那句话并没有别的意思。你们这些心理学家为什么老爱过度解读别人讲的话。说真的,这才真的叫我生气!〃 
  
    成年后,我们处理愤怒的个人风格已经形成。换句话说,我们表达愤怒的方式成了我们性格的一部分,而且,这些方式往往是我们跟同性的父母模仿而来的。因此,女孩子表达愤怒的方式通常跟母亲或其他主要的女性照顾者大同小异,而男孩子也多半以父亲或其他具有父亲形象者为蓝本,学会了〃男性化的〃愤怒情绪表达方式所谓男性化的愤怒表达方式,通常是冲动而直接的(这个过程在本书第3章会做更详尽的探讨)。
  
  第八节:健全的家庭也会生气      
  
    谈到这里,有一点要提醒大家:生气并没有什么不对。这是种正常、健康的情绪,它是在释放一个重要的信息:有人觉得哪里不对劲了。在一个健全的家庭里头,子女和父母都被允许表现真实的自己,因此,适当地表达愤怒,事实上代表这个家庭的成员能够彼此信任,而且沟通无碍。一个能适当表达自己怒气的孩子,知道自己就算偶尔和兄弟姐妹发生争执,或者顶撞父母,家人还是会爱他的。同样地,一个有安全感的爸爸妈妈,则知道自己就算偶尔为了管教子女而大呼小叫,他也不会失去子女对他的爱。 
  
    父母亲在管教子女时,有一个重要的任务是立下合理的规定,并有效地加以执行。相对地,子女的任务则是去测试这些界线。一个孩子如果不敢挑战界线,凡事都听从父母的威权,他将会变成一个没有主见的人,凡事都听从别人的指示,而无法发展出独立思考的能力。 
  
    有些人懂得用恰当、有效的方式来管理自己的愤怒,而且做起来似乎轻而易举。这些人是幸运儿;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也许有成熟的成年人作为他们的角色模范,让他们看到,愤怒是可以用有建设性的方式来加以表达的,他们懂得尊重他人的界线,而不需要用咒骂、威胁、操控或肢体暴力等手段来达成目的。其他人或许没这么幸运,但他们仍然可以在成年以后回头去检视这些问题,进而改变其管理愤怒的方式。 
  
    既然各位正阅读这本书,表示你很可能亲身体验过,和愤怒的问题搏斗是什么滋味。或许,就像本书一开始描述的那个家庭中的成员一样,你有时候也会发现自己忽然变得怒不可遏,之后更惊讶地发现,你对待子女的方式跟你母亲当初对待你的方式怎么如此相似。或许,你也曾经跟我一样,很惊讶地发现:我讲话的口气居然跟我父亲一模一样?又或许,你习惯在生气时把语言当武器,说出一些连你自己稍后都觉得胆寒的话来。又或许,你发现自己习惯用发脾气的方式来达到目的或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譬如欺负比你弱势的人,或借由高声咆哮来迫使家人让步。相信各位应该都已经发现到,在这个世界,小孩子虽然可以用嚎啕大哭等方式来得逞,但这一招在成年人身上通常是行不通的。 
  
    你可能不禁要问:我的暴躁性格难道是宿命?一辈子都不可能改变?这个问题的答案既是〃是〃,也是〃否〃。事情的真相是,愤怒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而且,以适当的方式发脾气其实是健康的,然而,我们在这方面的风格并非出生时就已注定,也就是说,你并非天生就喜欢发火、大声咆哮,或以被动的方式表达愤怒。一个人管理愤怒的方式,多半是学来的,通常是在我们自己没有意识到的情况下,从我们的原生家庭里头一点一滴耳濡目染来的。等到我们自己也当上了父母,我们就会把这些源自于过去的影响力带入我们与子女的关系当中。 
  
    这样的恶性循环除非加以打破,否则很容易代代相传、永无止息;还好,既然愤怒的风格是学来的,代表我们可以学会另外一套来加以取代。如今已成年的你,可以从成人的观点去反省并检讨你对愤怒所抱持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