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方周末2004年精粹 上-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说过,同情地理解并且尊重这些朴素的源自基本正义感的义愤,但是其结论和思维方式都是我坚决反对的,今日刘涌案让我依稀看到1789年法国大惨剧和俄国1917年惨剧以及中国“土改”、“反右”、“文革”等历史癫痫的重现。也许主流民意依然可以像骂陈兴良教授、田文昌律师一样骂我,甚至都可以诬陷我拿钱替刘涌说话,但这无法证明刘案主流民意真理在握。孙志刚案的时候,我是主流民意中的一员,但这一次不是,因为它背叛了基本的人道主义立场。

  这位青年法学家的名字叫萧瀚。他曾经活跃在近年来法学界人士走向公共生活前台的身影中,如张思之、贺卫方、许志永、俞江、滕彪、周伟、王怡、陈永苗、秋风等。当这些青年法学家参与1990年代末以来中国思想界的争论时,我曾为此振奋,五四以来中国思想界的文学病———几乎所有的思想家不是文学家本身,就是文学家出身,这一百年病症有可能在他们这一代手里结束。当我看到萧瀚上述话语,并不难过,这标志着新一代思想者在心理素质上的成熟,他们已经超越五四以来文人型思想家的脆弱甚至伪善,敢于直面主流民意的乖逆。仅仅记住那本书的书名“总统是靠不住的”,是不够的,还应该有勇气公开说出:“民意也是靠不住的”!具有如此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新一代人,才是赫尔岑所言:未来风暴的年轻舵手。

  本文即将结束的时候,传来中共中央提交人大讨论的修宪建议。在那些出人意料的亮点中,不仅凝聚着决策层的集体智慧,也凝聚着这一年社会思潮的进步因素。最有实践意义的思想成果也许就体现在这里,它不是表现在知识界的书斋里,而是在更多知识人的视野背后发生,一如温家宝总理今年11月在哈佛大学讲演,将近三十年的改革总结为“民众基于自由的创造”。到目前为止,国家领导人在境外发表过诸多讲演,这是最令我感动的一次。刚刚过去的一年,也是这样的一年,我们没有理由不用这样好的题目,结束这一年,迎接新一年。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流言止于透明 
 



  南方周末   2004…01…08 11:08:43 

  ■公民论坛

  □朱铁志

  新年第一天,翻开泛着墨香的《南方周末》,最先看到的、也最想读到的,是对钟南山院士的专访。最让我感慨的,不是钟院士对SARS本身的见解,那些见解我们早已耳熟能详;而是他对以何种态度对待疫情的看法。钟院士认为:在突发性危险病泛滥之时,不要夸大,更不要隐瞒,越能诚实地向公众、向世界卫生组织讲清来龙去脉,以及如何防治,公众越安定。而不是像某些人认为的那样:透明度越大,社会越混乱。

  这里其实涉及一个十分重要而普遍的问题,就是如何对待公众的知情权。不仅在突如其来的SARS面前有如何对待的问题,在其他许多公众事务面前同样存在。这个问题解决得好坏,不仅关系到普通民众的生活质量,更关系到中国社会政治生活的民主化和公开化水平。它是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完善社会民主与法制、建立廉洁高效政府、与国际通行惯例接轨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儿,是推进中国社会整体进步的一个重要方面和重要契机。这次广东SARS病例的及时公布和连续通报,就在全国人民当中和国际社会获得了良好的反响。它不仅没有引起丝毫的恐慌和震动,还有效地促进了各地预警机制的迅速启动,充分树立了我国政府和我国人民负责任的国际形象。

  然而“透明度越大,社会越混乱”的观念,在我们的传统文化和现实生活中,特别是在某些官员的思想意识中,还是根深蒂固的。古来的遗训向来认为: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而在一些官员的潜意识里,总是把人民群众的知情权视为社会不稳定的因素,觉得老百姓知道得越多,越不好管理。

  这种怕人民群众知情的心态,其实源于内在的“固位”心理。人民群众知道得越多,官员就越要拿出确实可信的事实来服人,拿出切实可靠的办法来服人,拿出真正有说服力的道理服人。而不是拿大而无当的废话搪塞人、拿虚情假意的鬼话欺骗人、拿沉默不语躲避人。对一级政府也罢,对一个官员也罢,公开透明是一种考验,也是一种更高的要求。不深入实际调查研究的人,无法面对透明;不学无术遇事拿不出办法的人,无法面对透明;不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的人,更不敢面对透明。如此说来,公开透明有时就像一面镜子,能够清晰地照出一级政府、一个官员的思想境界、为政水平。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还是结党营私、一心为个人利益、个人“政绩”,在这点上可以看出端倪。一级光明正大的政府,一个襟怀坦白的官员,其所作所为都应该是为人民服务、做人民公仆,那么他们有什么需要向公众隐瞒,又有什么怕人民知道的呢!

  新的一年开始了。在对待各类突发事件的态度上,我们的党和政府将以更加开明、更加开放、更加负责的姿态面向世界、面向公众、面向舆论。那么我们的各级政府官员,是不是也应该在这个问题上来一个彻底的与时俱进呢? 




创建时间:2005…3…17 

Power by Softscape HTML Builder 3 
 

不必等待 
 



  南方周末   2004…01…15 10:56:12 

  方舟评论

  □司马心

  最近的报纸上,忽然说起“未知的马克思”来。这话本不错,对于马克思的认识,对于经典著作的研究,永远没有止境。对于马克思,我们永远是“知无涯”。

  然而,这回说的对于马克思的“未知”,是指什么呢?是说马克思有一批手稿,从来没有面世,特别是马克思在1852年以后的一些手稿之中,据说有马克思对于自由经济的肯定,“如果这些话可以整理出来”,对于我们正在推行的市场经济、正在发展的非公经济,无疑是一个“福音”,所以满怀希望地等待着“原话”的问世。

  这种等待,有没有“迫切的必要”呢?诚然,我们对于马克思的手稿和他未发表过的“原话”,是要科学地发掘和研究的,也不允许一些假马克思主义者进行任何隐瞒、歪曲和“附加”。然而,我们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态度,首先应当是研究和坚持它的原理,而不是马克思在特定条件下的个别论断甚至片言只语;更重要的是,我们对于原理的坚持,重在实践和发展,这才是“迫切的必要”,而不是把一往情深,倾注在“等待”马克思的“手稿”怎么说,既不必为老祖宗说过一句什么“原话”而欣喜狂欢,又不必为老祖宗不幸没有说过或可惜说的不是某个意思而心里发虚,总之,既不能丢掉老祖宗,又要说新话、说自己的话、说实践的话,这才是科学的态度。例如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我们已经有了二十多年的伟大实践,这是对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坚持,更是对老祖宗“原话”的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又何必把希望寄托在一批“未知”的手稿上呢?

  其实这样的一往情深,并不是第一次。当中国的市场取向的改革还在酝酿发轫之际,为了证明市场经济并不悖于老祖宗,学术界也盛传一个“喜讯”,说是《资本论》有54页手稿从未付印,现在在国外被发现了!很可能这从未见过的54页手稿里,就有马克思对于市场经济的支持和首肯!如果有,那不是一切“迎刃而解”了么?结果怎么样呢,54页手稿翻译出来了,可惜那里并未涉及市场经济。因为老祖宗没说,我们就不干了?小平同志不这样看,坚持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中国共产党人,并没有将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幸福寄托在那54页手稿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创性实践,不是造就了“风景这边独好”的景象,不是由此极大地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不是由此极大地提高了社会主义的生命力和说服力么?

  再回到马克思1852年后的那一批手稿上来,如果老祖宗说过市场经济是合理的这一类的话,那固然好,但如果马克思没有说,或者说的不是那个意思,不是那个指向,那也无妨。老祖宗的原理摆在那里,我们自己的开创性实践摆在这里,没有必要既要“改制”,又要“托古”。十一届三中全会已经25年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也已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