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白话古文观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膊煌湔郏詈钕嗲祝す值堋O腿嗽谖欢煜卵狈蝗吮挥枚煜滤炒樱运担河υ擞玫抡挥ζ窘栌铝Γ挥τ糜诔⒅冢挥τ糜诠林狻T谒涨叵院兆鹑僦保平鹜蝻妆凰茫娲映灯锫缫锊痪宦缝乓揭远鞴娣缯鄯佣拐怨牡匚淮蟠蠹又亍?銮夷歉鏊涨兀徊还浅鲇谇钕铩⒁っ拧⑸;Аㄊ嘀械钠妒堪樟耍诔甸希W怕淼睦胀罚嵝杏谔煜拢诔⑸先八抵詈钔酰湃笥掖蟪嫉淖彀停煜旅挥腥四苡胨サ小!
  苏秦将去游说楚王,路过洛阳,父母听到消息,收拾房屋,打扫街道,设置音乐,准备酒席,到三十里外郊野去迎接。妻子不敢正面看他,侧着耳朵听他说话。嫂子象蛇一样在地上匍匐,再三再四地跪拜谢罪。苏秦问:“嫂子为什么过去那么趾高气扬,而现在又如此卑躬屈膝呢?”嫂子回答说:“因为你地位尊贵而且很有钱呀。”苏秦叹道:“唉!贫穷的时候父母不把我当儿子,富贵的时候连亲戚也畏惧,人活在世上,权势地位和荣华富贵,难道是可以忽视的吗?”
  (方智范)
  【注 释】 
  (1)苏秦:战国时洛阳人,著名策士。连横:战国时代,合六国抗秦,称为约从(或“合从”);秦与六国中任何一国联合以打击别的国家,称为连横。 (2)说(shuì税):劝说,游说。秦惠王:公元前336至公元前311年在位。 (3)巴:今四川省东部。蜀:今四川省西部。汉中:今陕西省秦岭以南一带。 (4)胡:指匈奴族所居地区。貉(hè赫):一种形似狐狸的动物,毛皮可作裘。代:今河北、山西省北部。以产良马闻世。 (5)巫山:在今四川省巫山县东。黔中:在今湖南省沅陵县西。限:屏障。 (6)肴:同“殽”,殽山在今河南省洛宁县西北。函:函谷关,在今河南省灵宝县西南。 (7)奋击:奋勇进击的武士。 (8)天府:自然界的宝库。 (9)俨然:庄重矜持。 (10)愿以异日:愿改在其它时间。 (11)神农:传说中发明农业和医药的远古帝王。补遂:古国名。 (12)黄帝:姬姓,号轩辕氏,传说中中原各族的共同祖先。涿鹿:在今河北省涿鹿县南。禽:通“擒”。蚩尤:神话中东方九黎族的首领。 (13)驩(huān欢)兜(dōu都):尧的大臣,传说曾与共工一起作恶。 (14)三苗:古代少数民族。 (15)共工传为尧的大臣,与驩兜、三苗、鲧并称四凶。 (16)有夏:即夏桀。“有:字无义。 (17)崇:古国名,在今陕西省户县东。 (18)纣:商朝末代君主,传说中的大暴君。 (19)伯:同“霸”,称霸。 (20)恶:同“乌”,何。 (21)毂(gǔ谷):车轮中央圆眼,以容车轴。这里代指车乘。 (22)饰:修饰文词,即巧为游说。 (23)万端俱起:群议纷起。 (24)稠浊:多而乱。 (25)聊:依靠。 (26)章:同“彰”,明显。 (27)伟服:华丽的服饰。 (28)厉:通“砺”,磨砺。 (29)徒处:白白地等待。 (30)五伯:伯同“霸”,“五伯”即春秋五霸。指春秋时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吴王阖闾、越王勾践。 (31)杖:持着。橦(chōng冲):冲刺。 (32)凌:凌驾于上。万乘:兵车万辆,指大国。(33)诎:同“屈”,屈服。 (34)元元:人民。 (35)嗣主:继位的君王。 (36)至道:指用兵之道。 (37)惛:不明。 (38)说不行:指连横的主张未得实行。 (39)羸(léi缧):缠绕。縢(téng誊):绑腿布。蹻(jué决)草鞋。 (40)橐(tuó驼):囊。 (41)犁:通“黧”(lí梨):黑色。 (42)归:应作“愧”。 (43)紝(rèn任):纺织机。 (44)太公:姜太公吕尚。阴符:兵书。 (45)简:选择。练:熟习。 (46)足:应作“踵”,足跟。 (47)摩:靠近。燕乌集:宫阙名。 (48)华屋:指宫殿。 (49)抵:通“抵”(zhǐ纸),拍击。 (50)武安:今属河北省。 (51)溢:通“镒”。一镒二十四两。 (52)关:函谷关,为六国通秦要道。 (53)式:用。 (54)廊庙:谓朝廷。 (55)隆:显赫。 (56)山东:指华山以东。 (57)使赵大重:谓使赵的地位因此而提高。 (58)掘门:同窟门,窰门。桑户:桑木为板的门。棬(quān圈)枢:树枝做成的门枢。 (59)轼:车前横木。撙(zǔn尊上声):节制。 (60)伉:通“抗”。 (61)张:设置。 (62)倨:傲慢。 (63)季子:苏秦的字。 (64)盖:同“盍”,何。 
范雎说秦王
  《战国策》
  【题 解】范雎,据汉墓出土帛书作范且,本是战国魏人,在魏不得意,又遭诬受冤屈,遂入秦献书昭王,昭王悦而召见。本篇所记,就是昭王初见范雎时,昭王执礼甚恭,范雎试探再三,然后进说的情景。后来,秦王毅然废太后,逐穰侯,用范雎为相,封为应侯。
  范雎至秦,王庭迎(1),敬执宾主之礼。范雎辞让。 
  是日见范雎,见者无不变色易容者。秦王屏左右,宫中虚无人,秦王跪而请曰:“先生何以幸教寡人(2)?”范雎曰:“唯唯。”有间,秦王复请,范雎曰:“唯唯。”若是者三。
  秦王跽曰(3):“先生不幸教寡人乎?”
  范雎谢曰:“非敢然也。臣闻始时吕尚之遇文王也(4),身为渔父而钓于渭阳之滨耳。若是者,交疏也。已一说而立为太师(5),载与俱归者,其言深也。故文王果收功于吕尚,卒擅天下而身立为帝王(6)。即使文王疏吕望而弗与深言,是周无天子之德,而文、武无与成其王也。今臣,羇旅之臣也(7),交疏于王,而所愿陈者,皆匡君之事(8),处人骨肉之间(9)。愿以陈臣之陋忠,而未知王心也,所以王三问而不对者是也。臣非有所畏而不敢言也,知今日言之于前,而明日伏诛于后,然臣弗敢畏也。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为臣患,亡不足以为臣忧,漆身而为厉(10),披发而为狂,不足以为臣耻。五帝之圣而死(11),三王之仁而死(12),五伯之贤而死(13),乌获之力而死(14),奔、育之勇焉而死(15)。死者,人之所必不免也。处必然之势,可以少有补于秦,此臣之所大愿也,臣何患乎?伍子胥橐载而出昭关(16),夜行而昼伏,至于蔆水(17),无以饵其口,坐行蒲服(18),乞食于吴市(19),卒兴吴国,阖庐为霸(20)。使臣得进谋如伍子胥,加之以幽囚,终身不复见,是臣说之行也,臣何忧乎?箕子、接舆(21),漆身而为厉,被发而为狂,无益于殷、楚。使臣得同行于箕子、接舆,漆身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乎?臣之所恐者,独恐臣死之后,天下见臣尽忠而身蹶也(22),是以杜口裹足,莫肯即秦耳。足下上畏太后之严(23),下惑奸臣之态,居深宫之中,不离保傅之手(24),终身闇惑,无与照奸,大者宗庙灭覆(25),小者身以孤危。此臣之所恐耳!若夫穷辱之事,死亡之患,臣弗敢畏也。臣死而秦治,贤于生也。”
  秦王跽曰:“先生是何言也!夫秦国僻远,寡人愚不肖,先生乃幸至此,此天以寡人慁先生(26),而存先王之庙也。寡人得受命于先生,此天所以幸先王而不弃其孤也。先生奈何而言若此!事无大小,上及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无疑寡人也。”范雎再拜,秦王亦再拜。
  选自上海古籍出版社标点本《战国策·秦策五》 
  范雎来到秦国,秦昭王在宫庭里迎接,恭敬地执行宾主的礼节。范雎表示辞让。
  这一天接见范雎,看到那场面的人无不脸色变得严肃起来。秦王屏退左右的人,宫中没有别人了,秦王跪着请求说:“先生拿什么来赐教寡人?”范雎说:“对,对。”过了一会儿,秦王再次请求,范雎说:“对,对。”象这样有三次了。
  秦王长跪着说:“先生不肯赐教寡人吗?”
  范雎表示歉意说:“不是臣子敢这样啊。臣子听说当初吕尚遇到文王的时候,身分只是个渔父,在渭水北岸垂钓罢了。象这种情况,关系可说是生疏的。结果一谈就任他做太师,请他同车一起回去,这是他们交谈得深啊。所以文王果真得到吕尚为他建立的功勋,终于据有天下而自身成了帝王。假如文王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