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管理]联想局-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联想控股所有子公司的CEO们或许没有想到,在2000年他们的命运操控于柳传志、朱立南和马雪征之手。朱立南说,那时候他们除了考虑郭为和杨元庆的角力,亦要考虑到底如何安排陈国栋和许国兵,是将他们并入郭为或杨元庆的公司还是让他们经营独立的业务。  
  对于朱立南来说,2000年是要命的一年,柳传志要他对所有干部进行妥善安排,联想控股公司最终只留下50来人,其余人马则被调整至联想集团或“联想神州数码”。分拆之局,郭为和杨元庆是最大的“局中人”,柳传志筹划的方案对他们保密,他要将整个方案设计清晰,将所面对之风险分析清楚。他担心筹划泄露,联想人心惶惶,兼之联想集团又是上市公司,向外披露任何信息都要遵循联合交易所的游戏规则。    
  他们既不征求杨元庆的意见,亦不与郭为商讨,他们觉得无论郭为和杨元庆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考虑问题,而他们则需要站在总部角度去思考分拆,以求保证相对的公正。具体方案实施时,郭为和杨元庆都希望得到更多利益。郭为因神州数码所得利益小尚有报怨,其未来业务方向亦是争论焦点。  
  杨元庆和郭为并未时常找朱立南谈判,倒是朱立南要不时与他们沟通。“在分拆以前我就比较注意跟他们沟通,跟元庆去吃饭,喝酒。原来企划办做得不好,他们怕,越怕对自己越不自信,越没有平等对话的基础。不能跟郭为、杨元庆平等交流,你怎么管?他们没有为分拆特别找我,但有时也会探听消息。”  
  更多时候郭为和杨元庆直接找柳传志“上访”,然而他们基于不同目的寻求不同倾诉对象,抱怨柳传志的时候他们便不会与柳传志直截了当地对话,而是辗转于朱立南。他们知道朱立南与柳传志无话不谈,所以有时希望他作为“传声筒”将他们的意见反馈于柳传志,若是柳传志追究起来,他们又可死不认账。  
  郭为和杨元庆既有分拆的需求,便竭力赞同分拆,其分歧之处无非利益分配。分拆之于联想,在跨国巨头们看来,是最坏的方案,需要大动干戈,极有可能使公司元气大伤,但柳传志要创造条件,他向来如此,所以分拆虽是创举,倒也不见得是柳传志于自己的管理有任何突破。  
  柳传志早已看到杨元庆的高歌猛进,也知道联想未来向何处去。他知道联想的代理业务成长性已大不如前,将其出售是最好选择,只是他一手创建联想,自己摸手心手背,失去哪块都觉肉痛,其情绪的复杂凌乱,只可意会,不可言传。    
  说联想的分拆是一个创举,是因为大凡分拆都是垂直分拆,以联想分拆为例,即是将神州数码分拆为联想集团的子公司。但联想分拆最终乃是平行分拆,分拆的结局是出现两个平等公司,股票亦分拆为两部分,分别上市,各自独立。  
  高盛绞尽脑汁为联想找到平行分拆的方式,使神州数码上市顺理成章。朱立南他们因之而感觉高盛了解联想,能够提供合适方案,若是其他投行的分析员,未到联想调查便会批评联想,得出不准确结论。朱立南说:“他不花时间了解你的业务,你让他做财务顾问,他在卖股票过程当中,起不到很积极的作用。”    
完美或不完美的分拆(5)    
     难题  
  联想之分拆,柳传志提供了思路和框架,朱立南解决了人员安置,马雪征则从财务角度为联想分拆找到了突破口。她后来说他们当日面临无穷压力,面前摆满难题,其中之一便是要说服股东:  
  “投资者接受你的决策,前提必须是对他们有好处,因为人家是投资者,你做任何动作必须以股东利益为大前提。股东投钱给你做业务,首先要给他们回报。另外,你对社会应该做什么?如果你的决策不是以给股东和社会最大回报为出发点,而是为某个几个人考虑,你绝对说服不了投资者。这是第一个难题和挑战。”  
  柳传志的擘画所面临的第二桩难题,则是分拆过程中员工心态尤其管理层员工心态的变化。被分拆到神州数码的人从此不再拥有“联想”,他们到底能否接受?柳传志不能再去做他们的董事局主席,他们的感情会有如何变动?“像郭为他们为联想品牌创立做出巨大贡献,最后不许他们用‘联想’了,你说这怎么算?  
  第三桩难题是业务竞争的风险,分拆前的业务冲突尚在联想的平台上行进,分拆之后则变成明目张胆、肆无忌惮的对垒。柳传志他们不知道杨元庆和郭为到底会形成良性竞争还是两败俱伤。他倒是希望他们“解放生产力”,做出比分拆前的联想更大的两个集团来。  
  一桩桩难题纠结使马雪征颇为头痛,但她最终找到了解决的通路。她后来颇为得意地说,当最终决定了分拆模式后,他们就开始了说服和准备。“天底下的事就是这样,你要定了,什么办法都能找出来,什么也都能找到解释。”    
  马雪征梳理了线索后开始行动。她先要说服联想的财务顾问及股票承销商,使其同意分拆,否则他们写出的招股书便不会具有说服力。“到时谁还买神州呢?”她说,“我们去跟他们解释说,分拆对公司有好处。”  
  她不能说分拆是为了给各个“领军人物”提供更好的舞台,而是告诉他们:由于历史原因使得联想有两项业务,即自有品牌和代理业务,它们相互矛盾,业务上冲突。业务上既然冲突,股东利益便会受损。分销代理业务在资本市场市盈率低,至多10倍,但联想品牌电脑则能提供30倍市盈率,这样便会使很多投资者不能用独立眼光去评估两个不同业务。有人愿买分销业务的股票,有人则爱买品牌业务股票,结果两批人都无所适从。将业务分拆则可使他们有不同选择。    
  马雪征告诉他们,联想集团和神州数码日后不会有竞争,她举例说:“像香港有7/11代理店,7/11里面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橘子水,什么都卖。它的特点就是全世界有不计其数的7/11。”郭为听到这个比喻后很不高兴,他问马雪征:“我怎么是7/11呢?”他不明白,马雪征说服财务顾问和投资者时,必须有另一套说辞。  
  马雪征接下来要来考虑联想分拆的财务方式。联想素来照顾小股东利益,分拆若要继续使小股东利益得到保护,则必须有建设性的财务架构,这架构的设计又极为困难。她说小股东不希望垂直分拆,造成杨元庆在上控制郭为75%股票,那样便使杨元庆成为郭为的老板。联想分拆当日,无论郭为抑或杨元庆都希望获得柳传志之领导,若是垂直分拆,则变成马雪征所担心的危机四伏、矛盾重重。    
  有人曾问马雪征:“要是垂直分拆,杨元庆会不会把郭为那块业务卖了?”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6节                        
  《联想局:一家领袖企业的中国智慧》    第76节  
作者: 迟宇宙             
  马雪征说:“何止是卖了。他成了他老板,联想变成了三级,爷爷是柳传志,爸爸是杨元庆,郭为成孙子了。这么做肯定不行,比让郭为做副总还困难。必须让柳总是爸爸,他有俩儿子,俩儿子谁有本事谁做大哥,不可能谁是柳传志的儿子,谁是柳传志儿子的儿子,一定不能这么分拆。”  
  事实上,垂直分拆亦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解释,分拆之后神州数码独立上市,联想集团若是作为大股东持有其75%股票,事实等于依旧没有完成分拆。那些人听到马雪征的解释,觉得颇有道理,便同意联想进行平行分拆,亦即在联合交易所采取简单措施,把一张股票分成两半。“就是同一个股东,原来拿一张联想股票,现在拿一张联想一张神州,没有减值。”    
  尽管马雪征拼命说分拆后投资者所持股票没有贬值,但没人相信她。联想市盈率是20倍,神州数码市盈率是10倍,分拆之后怎会没有贬值?有人给她算了一笔账,说本来郭为做一亿利润我可以乘20,现在一亿利润只能乘10,当然贬值了。马雪征说,遇到这样的人,“那就不能理他,只能如此去拆了”。  
  柳传志他们分拆的方式为10张联想股票送4股神州数码股票。马雪征说:“比如联想股价是三块钱,神州数码股价是3毛钱,3毛钱乘10,也是3块钱,不是10送1,而是等于他的市值是联想的1/10。但是在股票价格上,还不能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