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爱弥儿-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墙,别人可以画出这道围墙的范围,但是你应当给它安上栅栏。
    我们栽培草木,使它长成一定的样子,我们教育人,使他具有一定的才能。如果一
个人生来就又高大又强壮,他的身材和气力,在他没有学会如何使用它们以前,对他是
没有用处的;它们可能对他还有所不利,因为它们将使别人想不到要帮助这个人;于是,
他孤孤单单的,还没有明白他需要些什么以前,就悲惨地死了。我们怜悯婴儿的处境,
然而我们还不了解,如果人不是从做婴儿开始的话,人类也许是已经灭亡了。
    我们生来是软弱的,所以我们需要力量;我们生来是一无所有的,所以需要帮助;
我们生来是愚昧的,所以需要判断的能力。我们在出生的时候所没有的东西,我们在长
大的时候所需要的东西,全都要由教育赐与我们。
    这种教育,我们或是受之于自然,或是受之于人,或是受之于事物。我们的才能和
器官的内在的发展,是自然的教育;别人教我们如何利用这种发展,是人的教育;我们
对影响我们的事物获得良好的经验,是事物的教育。
    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是由三种教师培养起来的。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
教师的不同的教育互相冲突的话,他所受的教育就不好,而且将永远不合他本人的心意;
一个学生,如果在他身上这三种不同的教育是一致的,都趋向同样的目的,他就会自己
达到他的目标,而且生活得很有意义。这样的学生,才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的。
    在这三种不同的教育中,自然的教育完全是不能由我们决定的,事物的教育只是在
有些方面才能够由我们决定。只有人的教育才是我们能够真正地加以控制的;不过,我
们的控制还只是假定的,因为,谁能够对一个孩子周围所有的人的言语和行为通通都管
得到呢?
    一旦把教育看成是一种艺术,则它差不多就不能取得什么成就,因为,它要成功,
就必须把三种教育配合一致,然而这一点是不由任何人决定的。我们殚思极虑所能做到
的,只是或多或少地接近目标罢了;不过,要达到这一点,还需要有一些运气咧。
    是什么目标呢?它不是别的,它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刚才论证过的。既然三种教
育必须圆满地配合,那么,我们就要使其他两种教育配合我们无法控制的那种教育。也
许,自然这个辞的意义是太含糊了,在这里,应当尽量把它明确起来。
    有人说,自然不过就是习惯罢了。这是什么意思呢?不是有一些强制养成的习惯永
远也不能消灭天性的吗?举例来说,有一些被我们阻碍着不让垂直生长的植物,它们就
具有这样的习性。自由生长的植物,虽然保持着人们强制它倾斜生长的方向,但是它们
的液汁并不因此就改变原来的方向,而且,如果这种植物继续发育的话,它又会直立地
生长的。人的习性也是如此。只要人还处在同样的境地,他就能保持由习惯产生的习性,
虽然这些习性对我们来说是最不自然的;但是,只要情况一有改变,习惯就消失了,天
性又回复过来。教育确实只不过是一种习惯而已。不是有一些人忘掉了他们所受的教育,
另外一些人则保持了他们所受的教育吗?这种差别从什么地方产生的呢?如果是必须把
自然这个名词只限用于适合天性的习惯,那么,我们就可以省得说这一番多余的话了。
    我们生来是有感觉的,而且我们一出生就通过各种方式受到我们周围的事物的影响。
可以说,当我们一意识到我们的感觉,我们便希望去追求或者逃避产生这些感觉的事物,
我们首先要看这些事物使我们感到愉快还是不愉快,其次要看它们对我们是不是方便适
宜,最后则看它们是不是符合理性赋予我们的幸福和美满的观念。随着我们的感觉愈来
愈敏锐,眼界愈来愈开阔,这些倾向就愈来愈明显;但是,由于受到了我们的习惯的遏
制,所以它们也就或多或少地因为我们的见解不同而有所变化。在产生这种变化以前,
它们就是我所说的我们内在的自然。
    因此,必须把一切都归因于这些原始的倾向;如果我们所受的三种教育只不过是有
所不同的话,这是可以的;但是,当三种教育彼此冲突的时候,当我们培养一个人,不
是为他自己,而是为了别人的时候,又怎样办呢?这样,要配合一致,就不可能了。由
于不得不同自然或社会制度进行斗争,所以必须在教育成一个人还是教育成一个公民之
间加以选择,因为我们不能同时教育成这两种人。
    凡是一个小小的社会,当它的范围很窄,而内部又好好团结的时候,便同大的社会
相疏远。凡是爱国者对外国人都是冷酷的:在他们心目中,外国人只不过是人,同他们
是没有什么关系的。这种缺陷是不可避免的,然而是很微小的。重要的是,要对那些同
他们一块儿生活的人都很好。在国外,斯巴达人是野心勃勃的,是很贪婪的,是不讲仁
义的;然而在他们国内,却处处洋溢着公正无私、和睦无间的精神。不要相信那些世界
主义者了,因为在他们的著作中,他们到遥远的地方去探求他们不屑在他们周围履行的
义务。这样的哲学家之所以爱鞑靼人,为的是免得去爱他们的邻居。
    自然人完全是为他自己而生活的;他是数的单位,是绝对的统一体,只同他自己和
他的同胞才有关系。公民只不过是一个分数的单位,是依赖于分母的,它的价值在于他
同总体,即同社会的关系。好的社会制度是这样的制度:它知道如何才能够最好地使人
改变他的天性,如何才能够剥夺他的绝对的存在,而给他以相对的存在,并且把“我”
转移到共同体中去,以便使各个人不再把自己看作一个独立的人,而只看作共同体的一
部分。罗马的一个公民,既不是凯尤斯,也同样,共和国之间的战争也是比君主国之间
的战争更加残酷的。但是,尽管君王之间的战争比较缓和,然而可怕的却是他们的和平:
与其做他们的臣民,倒不如做他们的敌人。不是鲁修斯,他就是一个罗马人,他爱他那
所独有的国家。由于变成了他的主人的财产,雷居鲁斯〔1〕便自称为迦太基人。作为
外国人,他拒绝接受罗马元老院的席位;这要一个迦太基人给他下命令,他才能接受。
他对别人想挽救他的生命,感到愤慨。他胜利了,于是就昂然回去,受酷刑而死。这在
我看来,对我们现在所了解的人来说,是没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的。
    斯巴达人佩达勒特,提出他自己要参加三百人会议,他遭到拒绝;然而,鉴于斯巴
达有三百个胜过他的人,他也就高高兴兴地回去了。我认为,这种表现是真诚的,我们
有理由相信它是真诚的:这样的人就是公民。
    有一个斯巴达妇女的五个儿子都在军队里,她等待着战事的消息。一个奴隶来了,
她战栗地问他:“你的五个儿子都战死了。”“贱奴,谁问你这个?”“我们已经胜利
了!”于是,这位母亲便跑到庙中去感谢神灵。这样的人就是公民。
    凡是想在社会秩序中把自然的感情保持在第一位的人,是不知道他有什么需要的。
如果经常是处在自相矛盾的境地,经常在他的倾向和应尽的本分之间徘徊犹豫,则他既
不能成为一个人,也不能成为一个公民,他对自己和别人都将一无好处。我们今天的人,
今天的法国人、英国人和中产阶级的人,就是这样的人;他将成为一无可取的人。
    要有所成就,要成为独立自恃、始终如一的人,就必须言行一致,就必须坚持他应
该采取的主张,毅然决然地坚持这个主张,并且一贯地实行这个主张。我等待着人们给
我展现这样的奇迹,以便知道他是一个人还是一个公民,或者,他要同时成为这两种人,
又是怎样做的。
    从这两个必然是互相对立的目的中,产生了两种矛盾的教育制度:一种是公众的和
共同的,另一种是特殊的和家庭的。
    如果你想知道公众的教育是怎么一回事,就请你读一下柏拉图的《理想国》,这本
著作,并不象那些仅凭书名判断的人所想象的是一本讲政治的书籍;它是一篇最好的教
育论文,象这样的教育论文,还从来没有人写过咧。
    当人们谈到空想的国家的时候,他们就提出柏拉图的制度;然而,要是莱喀古士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