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我们只能说:自己还没有把事情理顺。’这是说要先进行教育啊。
“所以古代的圣王已经把政治原则向民众宣布后,自己就先遵行它。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推崇贤德的人来教导民众;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废黜无能的人来畏慑民众。至多三年,百姓就都趋向于圣王的政治原则了。奸邪的人不依从,然后才用刑罚来等待他们,那么人们就知道他们的罪过了。因此刑罚的威势虽然厉害却可以不用,刑罚可以搁置一边而不实施。《诗》云:尹太师啊尹太师,你是周室的基石。掌握国家的政权,四方靠你来维持。天子由你来辅佐,要使民众不迷失。’说的就是这种道理啊。
“现在的社会却不是这样。君主把教化搞得混乱不堪,把刑法搞得五花八门,当民众迷惑糊涂而落入法网,就紧接着制裁他们,因此刑罚虽然更加繁多而邪恶却不能被克服。三尺高的陡壁,就是空车也不能上去;上百丈的高山,有负荷的车也能拉上去,什么道理呢?是因为坡度平缓的缘故啊。几丈高的墙,人不能越过;上百丈的高山,小孩也能登上去游玩,这也是坡度
平缓的缘故啊。现在社会上类似坡度平缓的现象也已出现好久了,能使人不越轨吗?《诗》云:‘大路平如磨刀石,它的笔直像箭杆。它是贵人走的路,百姓只能抬头看。回头看啊回头看,刷刷流泪糊了眼。’这难道不可悲吗?”
[原文]
28.4《诗》曰(1):“瞻彼日月,悠悠我思。道之云远,曷云能来。”子曰:“伊稽首不(2)?其有来乎?”
[注释]
(1)引诗见《诗·邶风·雄雉》。(2)伊:此,指诗人。稽首:见 27.28 注(2)。不(f%u 否):同“否”。
[译文]
《诗》云:“看那日子过得快,深深思念在我怀。道路又是那么远,他又怎么能回来?”孔子说:“她磕头了没有?他又回来了吗?”
[原文]
28.5 孔子观于东流之水。子贡问于孔子曰(1):“君子之所以见大水必观焉者,是何?”孔子曰:“夫水大,遍与诸生而无为也(2),似德;其流也埤下(3),裾拘必循其理(4),似义;其洸洸乎不淈尽(5),似道;若有决行之,其应佚若声响(6),其赴百仞之谷不惧,似勇;主量必平(7),似法;盈不求概(8),似正;淖约微达(9),似察;以出以入,以就鲜絜(10),似善化;其万折也必东,似志。是故君子见大水必观焉。”
[注释]
(1)子贡:见 30.4 注(1)。(2)无为:见 21.12 注(14)。古代各个学派常把“无为”作为自己的政治学说的重要内容,但各人用此术语的政治涵义是有所不同的。孔子所谓的无为,是指以德政感化人民,不施行刑治,参见《论语·卫灵公》。一说此“无为”指不为自己。(3)埤(b5i 碑):通“卑”,低下。(4)裾拘(g#u 勾):通“倨句(g#u 勾)”,曲折。古代稍有曲折而呈钝角者称“倨”,曲折很大而呈锐角者称“句”,曲折成直角者则称“矩”。(5)洸洸(hu3ng 晃):通“滉滉”、“潢潢”,水势浩大深广的样子。淈(ju6 决):通“屈”(ju6 决),竭尽。(6)佚(y@义):通“逸”,奔跑。(7)主:通“注”。(8)概:古代量谷物时刮平斗斛(h*胡)的木板。(9)淖(chu^辍):通“绰”。绰约:柔弱的样子。(10)絜(ji6 洁):通“洁”。
[译文]
孔子观赏向东流去的河水。子贡问孔子说:“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就一定要观赏它,这是为什么?”孔子说:“那流水浩大,普遍地施舍给各种生物而无所作为,好像德;它流动起来向着低下的地方,弯弯曲曲一定遵循那向下流动的规律,好像义;它浩浩荡荡没有穷尽,好像道;如果有人掘开堵塞物而使它通行,它随即奔腾向前,好像回声应和原来的声音一样,它奔赴上百丈深的山谷也不怕,好像勇敢;它注入量器时一定很平,好像法度;它注满量器后不需要用刮板刮平,好像公正;它柔软地所有细微的地方都能到达,好像明察;各种东西在水里出来进去地淘洗,便渐趋鲜美洁净,好像善于教化;它千曲万折而一定向东流去,好像意志。所以君子看见浩大的流水一定要观赏它。”
[原文]
28.6 孔子曰:“吾有耻也,吾有鄙也,吾有殆也。幼不能强学,老无以教之,吾耻之。去其故乡,事君而达,卒遇故人(1),曾无旧言,吾鄙之。与小人处者,吾殆之也。”
[注释]
(1)卒(c)促):通“猝”,突然。
[译文]
孔子说:“我对有的事有耻辱感,我对有的事有卑鄙感,我对有的事有危险感。年幼时不能努力学习,老了没有什么东西可以用来教给别人,我以为这是耻辱。离开自己的故乡,侍奉君主而显贵了,突然碰到过去的朋友,竟然没有怀旧的话,我以为这是卑鄙的。和小人混在一起,我以为这是危险的。”
[原文]
28.7 孔子曰:“如垤而进(1),吾与之;如丘而止,吾已矣(2)。今学曾未如肬赘(3),则具然欲为人师。”
[注释]
(1)垤(di6 谍):蚂蚁做窝时堆在穴口的小土堆。(2)已:见 11.4 注(2)。(3)肬赘(y¥uzhu@尤坠):又作“赘肬”、“疣赘”,肉赘,俗称瘊子,是皮肤上不痛不痒的小疙瘩,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译文]
孔子说:“成绩即使像蚂蚁洞口的小土堆一样微小,但只要向前进取,我就赞许他;成绩即使像大土山一样大,但如果停止不前了,我就不赞许了。现在有些人学到的东西还不如个赘疣,却自满自足地想做别人的老师。”
[原文]
28.8 孔子南适楚,厄于陈、蔡之间(1),七日不火食,藜羹不椹(2),弟子皆有饥色。子路进问之曰:“由闻之:‘为善者,天报之以福;为不善者,天报之以祸。’今夫子累德、积义、怀美,行之日久矣,奚居之隐也?”
孔子曰:“由不识,吾语女。女以知者为必用邪?王子比干不见剖心乎(3) !女以忠者为必用邪?关龙逢不见刑乎(4)!女以谏者为必用邪?伍子胥不磔姑苏东门外乎(5)!夫遇不遇者,时也;贤不肖者,材也;君子博学深谋不遇时者多矣!由是观之,不遇世者众矣!何独丘也哉?且夫芷兰生于深林(6),非以无人而不芳。君子之学,非为通也,为穷而不困、忧而意不衰也,知祸福终始而心不惑也。夫贤不肖者,材也;为不为者,人也;遇不遇者,时也;死生者,命也。今有其人不遇其时(7),虽贤,其能行乎?苟遇其时,何难之有?故君子博学、深谋、修身、端行以俟其时。”
孔子曰:“由!居!吾语女。昔晋公子重耳霸心生于曹(8),越王勾践霸心生于会稽(9),齐桓公小白霸心生于莒(10)。故居不隐者思不远,身不佚者志不广(11)。女庸安知吾不得之桑落之下(12)?”
[注释]
(1)厄于陈、蔡之间:见 25.11 注(1)。陈:陈国,在今河南淮阳和安徽亳县一带。蔡:蔡国,在今河南新蔡和安徽凤台一带。(2)藜:一种野菜,初生时可食。羹:用肉或菜煮成的带汁的食物。糂(s3n 伞):同“糁”(s3n 伞),把米搀入羹中。(3)王子比干:见 8.15 注(8)。(4)关龙逢:见 21.3注(1)。(5)伍:《集解》作“吴”,据世德堂本改。伍子胥:见 13.2 注(8)。磔:见 18.9 注(9),此指碎尸。相传伍子胥被赐剑自杀后,头被割下挂在吴国国都的南城楼上,尸体被抛入江中,参见《吴越春秋》。姑苏:地名,在今江苏苏州市。(6)芷(zh!止):香草名,一年生草本植物,又名白芷。(7)其:见 9.24 注(44)。(8)重耳:见 11.4 注(8)。由于晋献公听信了骊姬的谗言要杀重耳,所以他出亡。他流亡时曾到了翟、卫、齐、曹、宋、郑、楚、秦等国。经过曹国时,曹共公听说重耳的肋骨并列相连,于是让他洗澡而去偷看他的肋骨。这一无礼举动,激怒了重耳。曹国大夫僖负羁之妻当即看出重耳将称霸诸侯。参见《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曹:周代诸侯国,位于今山东定陶县西。(9)勾践:见 11.4 注(8)。会稽(ku4ij9 快机):指会稽山,在今浙江绍兴县南。公元前 494 年,吴王夫差攻入越国,越王勾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