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侯生义举全为意气所激,并非有求于信陵君。慷慨豪迈,有浓郁抒情风味,历来为人传诵。二句分用谢承《后汉书》杨乔语(“侯生为意气刎颈”)和《晋书·段灼传》语(“七十老公复何所求哉!”)而使人不觉,用事不着痕迹。诗前两段铺叙、穿插,已蓄足力量,末段则以“非但”、“兼将”递进语式,把诗情推向高峰。以乐曲为比方,有的曲子结尾要拖一个尾声,有的则在激越处戛然而止。这首诗采取的正是后一种结尾,它如裂帛一声,戛然而止,却有“慷慨不可止”之感,这手法与悲壮的情事正好相宜。 
  这首诗代表着王维早年积极进取的一面。唐代是中下层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在政治上扬眉吐气的时代,这时出现为数不少的歌咏游侠的诗篇,决不是偶然的。 
  《夷门歌》故事新编,溶入了新的历史内容。因此,吴汝纶评论这首诗说“叙古事而别有寄托”。    
  酬张少府 
  王维 
  晚年惟好静, 
  万事不关心。 
  自顾无长策, 
  空知返旧林。 
  松风吹解带, 
  山月照弹琴。 
  君问穷通理, 
  渔歌入浦深。 
  王维诗鉴赏 
  这是一首赠友诗。题目冠以“酬”字,表明张少府先有诗相赠,王维再和以此诗。 
  “晚年唯好静,万事不关心。”首句平淡自然似开宗明义,写自己人到晚年,惟好清静,对什么事情都漠不关心了。乍一看,生活态度消极之至,这“惟好静”的“惟”字却很有余味,令人疑惑并猜测,同时引出下联。 
  王维早年也有过积极入世,一展宏图,以匡世济国的政治抱负,在张九龄任相时,他对现实充满乐观的希望。然而,没过多久,张九龄罢相贬官,朝政大权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忠贞之士相继受到排斥、打击,朝政日趋腐朽黑暗,王维的理想随之破灭。在严酷的现实面前,他既不愿意同流合污,又感到自己无能为力,正所谓“自顾无长策”,然而。他表面上说自己无能骨子里却隐含着愤懑,对朝政的失望使他选择了园林归隐这条道路。“空知返旧林”的“空”字,含有“徒然”的意思。理想落空,归隐何益?然而又不得不如此。在他那恬淡好静的外表下,内心深处的隐痛和感慨,却是隐约可感。 
  那么,王维接下来为什么又肯定、赞赏那种“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的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趣呢? 
  联系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体会到,这实际上是他在苦闷之中追求精神解脱的一种表现。既含有消极情绪,又含有与官场生活相对照、厌恶与否定仕途生活的意味。摆脱了现实政治的种种压力,迎着松林吹来的清风解带敞怀,在山间明月的伴照下独坐弹琴,自由自在,怡然自得,这是多么令人舒心惬意啊!“松风”“山月”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历来有象征高洁之意。在前面四句抒写胸臆之后,抓住隐逸生活的两个典型细节加以描绘,展现了一幅鲜明生动的形象画面,松风、山月都似乎善解人意,情与景相生,意和境相谐,主客观融为一体,这就大大增强了诗的形象性。 
  最后,“君问穷通理,渔歌入浦深”,回到题目上来,以一问一答的形式,照应了“酬”字;同时,又妙在以不答作答:您要问有关穷通的道理吗?我可要唱着渔歌向河浦的深处逝去了。末句五字,又淡淡地勾勒出一幅画面,以此作法,可真有点“韵外之致”、“味外之旨”(司空图《与李生论诗书》)的“神韵”呢!这里的“渔歌”,又暗用《楚辞·渔父》的典故: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王逸《梦辞章句》注曰:水清“喻世昭明,沐浴升朝廷也”;水浊“喻世昏暗,宜隐遁也”。也就是“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的意思。似乎在说:世事如此,还问什么穷通之理,不如跟我一块归隐去吧!表现出不愿同流合污的志向。这样的结局句,含蓄而富有韵味,耐人咀嚼,发人深思,可谓一种妙结。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 
  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 
  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 
  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 
  归来且闭关。 
  王维诗鉴赏 
  这首诗抒写诗人辞官归隐途中所见的景色和心情。 
  嵩山,古称“中岳”,在今河南登封县北。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首联描写出发时的情景,扣题目中的“归”字,清澈的河川环绕着一片长长的草木丛生的草泽地,回乡的车马缓缓前进,悠然自得。这里所写望中景色和车马形态,传达出诗人归山出发时安详闲适的心境。 
  中间四句进一步描摹归隐路途中的景色。第三句“流水如有意”承“清川”, 第四句“暮禽相与还” 
  承“长薄”,这两句又承“车马去闲闲”而来。这里移情及物,赋予“流水”和“暮禽”人格化,仿佛它们也富有人的感情:河川的清流在汩汩流淌,晚归的鸟儿飞回林木茂盛的长薄中去栖息,它们似乎在和诗人结伴而归。两句表面上是写“水”和“鸟”有情,实则体现诗人归山时悠然自得的心情,同时寓有诗人的寄托。“流水”句比喻一去不返的意思,表示自己归隐的坚决态度;“ 暮禽”句包含“鸟倦飞而知还” 
  之意,暗示自己退隐的原因是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厌倦。 
  因而此联也不是泛泛的写景,而是景中有情,言外有意的。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这一联还是寓情于景。两句十个字,写了四种景物:荒城、古渡、落日、秋山,构成了一幅具有季节、时间、地点特征而又色彩鲜明的图画:荒凉的城池临靠着古老的渡口,落日的余晖洒满了萧飒的秋山。这是傍晚野外的秋景图,是诗人在归隐途中所看到的充满黯淡凄凉色彩的景物,反映了诗人感情上的波折变化,衬托出诗人越接近归隐地就越发感到凄清的心境。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迢递”是表现山高远的样子,对山势作了简炼而又形象的描写。“嵩高”,即嵩山。前句交待归隐的地点,点出题目中的“嵩山”二字。“归来”,表明到达归隐地,点出题目中的“归”字。“闭关”,不仅指关门的动作,而且含有闭门谢客的意思。后句写归隐后的心情,暗示要与世隔绝,不再过问社会人事,此时感情又趋向冲淡平和。 
  整首诗写得很有层次。随着诗人的笔触,既可领略归山途中的景色移换,也可隐约触摸到诗人感情的细微变化:由安详从容,到凄清悲苦,再转恬静淡泊。 
  说明诗人对辞官归隐既向往又愤激不平,又难以释怀的心境。诗人随意写来,不加雕琢,却写得真切生动,含蓄隽永,不见斧凿的痕迹,而又有精巧蕴藉之妙。 
  沈德潜说:“写人情物性,每在有意无意间。”方回说:“不求工而未尝不工。”正道出了这首诗不工而工,恬淡清新的特点。    
  谓城曲 
  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 
  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 
  西出阳关无故人。 
  王维诗鉴赏 
  本诗又题《送元二使安西》是王维在三十多岁时为送出使安西的友人元二所作的一首送别诗。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二句,紧紧抓住富有特征和代表性的景物进行描写,展现一幅清新明朗、和谐悦目的艺术画面。清晨绵绵春雨飘然而降,沾湿了驿道上的灰尘,使得微尘不扬,路边的杨柳经过朝雨的洗涤润泽,这清新怡人的新绿,使得客店上空也变得葱郁青翠。这里一个“新”字,一扫与离愁别恨相联的孤寂惨淡的情绪,而使诗歌的基调趋于乐观开朗。这两句并非单纯的景物描写,而是寓含着依依惜别的挚情,“春雨”、“杨柳”等词在中国传统诗歌中素来有象征离情别绪之意,从而曲折地表现了诗人依依不舍的心情,它们含蓄地告诉读者:春雨可以洗净天地之间的灰尘,却洗不尽诗人对友人的留恋之意;杨柳之色可以因雨涤而更新,而诗人对朋友的情谊却会永远依旧。古人常以折柳表示送别,这里不用折柳之旧俗,而让杨柳列队为友人送行,表现出心胸阔大、不拘小节的浪漫气质。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二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