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仍是此声,而当将别之际,却极其自然地感觉这溪水的“潺湲一夜声”如同是它的深情的惜别之声。在这里,诗人巧妙地利用了分水岭的自然特点,由“岭头”引出旅人与溪水的“ 分头”,又由“分头”引出“惜别”, 因惜别而如此体会溪声。联想的丰富曲折和表达的自然平易,达到了和谐的统一。写到此句,溪水的“有情”已经臻于极致,诗人对溪水的深情也尽在不言中了。 
  分水岭下的流水,潺湲流淌,千古如斯。看到过这条溪水的旅人,何止万千,但似乎还没有人从这个寻常景象中发现美,发现诗。由于温庭筠对羁旅行役生活深有感悟,对朋友间的情谊分外珍重,他才能发现溪水这样的伴侣,并赋予它一种动人的人情美。这里 ,与其说是客观事物的诗意美触发了诗人的感情, 不如说是诗人把自己美好的感情移注到了客观事物身上。化无情为有情,是因为诗人自己有情。    
  处士卢岵山居 
  温庭筠 
  西溪问樵客, 
  遥识主人家。 
  古树老连石, 
  急泉清露沙。 
  千峰随雨暗, 
  一径入云斜。 
  日暮鸟飞散, 
  满山荞麦花。 
  温庭筠诗鉴赏 
  这首诗没有直接写卢岵,也没有直接写作者的心情,而是只写卢岵处士山居的景致。通过山居景色的描写,反映其人品的高洁及作者的仰慕之情。 
  一、二两句是说先向砍柴的人打听卢岵山居的所在地 ,然后远远地认准方向走去 。通过“问樵客”、“遥识”的写法,暗示出卢岵山居的幽静。作者不称砍柴的人为樵子 、樵夫,而称之为“樵客”,意味着 这个砍柴者并非俗人,这对于诗的气氛也起着一定的渲染作用。 
  三、四两句写一路所见 ,是近景 。古树老根缠石,仿佛它天生是连着石头长起来的。湍急清澈的泉水,把面上的浮土 、树叶冲走了 ,露出泉底的沙子来,更显得水明沙净。这两句形象地描绘了幽僻山径中特有的景致和色彩,而与此相应,作者用的是律诗中的拗句 ,“老”字和“清”字的平仄对拗,在音节 上也增强了高古、清幽的气氛。 
  五、六两句写入望的远景。“千峰”言山峰之多,因在雨中显得幽暗 ,看不清楚 。“一径入云斜”和“千峰随雨暗”对照,见得那通往卢岵山居小路的高峻、幽深,曲曲弯弯一直通向烟云深处。这两句改用协调的音节,一方面是为了增加变化,一方面也是和写远景的阔大相对应的。 
  七、八两句又改用拗句的音节,仍是和通篇突出山居景物的特殊色彩相适应的。而写景物的特殊色彩又是为了写人,为了衬托古朴高洁的“处士”形象。 
  “ 荞麦”是瘠薄山地常种的作物 ,春间开小白花。在日照强烈的白天里,小白花不显眼,等到日暮鸟散,才显出满山的荞麦花一片洁白。荞麦花既同描写处士的山居风光相适应,同时,也说明处士的生活虽然孤傲高洁,也并非和人世完全隔绝;借此又点明了作者拜访的季节——春天。 
  全诗的层次非常清楚 , 景物写得虽多而错落有致 。更重要的是通过景物的特殊色彩 ,使读者对卢岵处士生活的古朴和人品的孤傲高洁有一个深刻的印象。作者的这种比较特殊的表现手法,应该说是很成功的。    
  碧磵驿晓思 
  温庭筠 
  香灯伴残梦, 
  楚国在天涯。 
  月落子规歇, 
  满庭山杏花。 
  温庭筠诗鉴赏 
  在五、七言绝句中 ,五绝较为近古 ;前人论五绝,也每以“调古”为上乘。温庭筠这首五绝,却和崇尚真切、浑朴、古澹的“调古”之作截然有别。它的意境和风格都更接近于词,甚至不妨说它就是一种词化的小诗。 
  碧磵驿所在不详,据次句可知,是和诗人怀想的“楚国”相隔遥远的一所山间驿舍。诗中所写的,全是清晨梦醒以后瞬间的情思。 
  首句写旅宿者清晨刚醒时恍忽迷离的情景。乍醒时,思绪还停驻在刚刚消逝的梦境中,仿佛还在继续着昨晚的残梦。在恍忽迷离中,看到孤灯荧荧,明灭摇曳,更增添了这种恍若梦中的感觉。“残梦”,正点题内“晓”字,并且透出一种迷惘的意绪。不用“孤灯”而用“香灯”这种绮丽的字面,固然与诗人的爱作绮语有关,但在这里,似有暗示梦境的内容性质的意味 ,且与全诗柔婉的格调取得统一 。“ 香灯”与 “残梦”之间,间一“伴”字,不仅透露出旅宿者的孤孑无伴,而且将夜梦时间无形地延长了,使读者从“伴残梦”的瞬间自然联想到整个梦魂萦绕、孤灯相伴的长夜。 
  次句忽然宕开,写到 “楚国在天涯”,似乎跳跃 很大。实际上这一句并非一般的叙述语,而是刚醒来的旅人此刻心中所想,而这种联想又和夜来的梦境有密切关系。原来旅人夜来梦魂萦绕的地方就是远隔天涯的“楚国 ”。而一觉醒来,惟见空室孤灯,顿悟此 身仍在山驿 ,“楚国”仍远在天涯 ,不觉怅惘若失。 
  这真是山驿梦回楚国远了。温庭筠是太原人,但在江南日久,俨然以“楚国”为故乡。这首诗正是抒写怀楚之情。 
  “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 。”三、四两句,又 由心之所系的天涯故国 ,转回到碧磵驿的眼前景物: 月亮已经落下去 ,“啼夜月,愁空山”的子规也停歇 了凄清的鸣叫声;在晓色朦胧中,驿舍的庭院正开满了繁茂的山杏花 。这两句情寓景中,写得非常含蓄。 子规鸟又叫思归、催归 ,鸣声有如“不如归去”。尤 其是在空山月夜,啼声更显得凄清。这里说“月落子规歇”,正暗透出昨夜一夕,诗人夜宿山驿 ,在子规 的哀鸣声中翻动着羁愁归思的情景。这时,子规之声终于停止,一直为它所牵引的归思也稍有收束,心境略趋平静。就在这种情境下,诗人忽然瞥见满庭盛开的山杏花,心中若有所触。全诗也就在这但书即目所见与若有所感中悠然收住 。对这景物所引起的感触、 联想和记忆 ,则不着一字 ,任凭读者去想象。这境界是美的 ,但似乎带有一点寂寞和忧伤 。其中蕴含着一种愁思稍趋平静时目遇美好景物而引起的淡淡喜悦,又好象在欣喜中仍不免有身处异乡的陌生感和孤孑感。碧磵驿此刻已经是山杏盛开,远隔天涯的“楚国 ”,想必是满目春色、繁花似锦。诗人当日目接神 遇之际,其感受与联想可能本来就是浑沦一片,不甚分明,因此落之于纸,也就和盘托出,不加点醒,构成一种朦胧淡远的境界。这种表现手法,在温词中运用得常普遍而且成功,象《菩萨蛮》词的“江上柳如烟,雁飞残月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落子规啼,绿窗残梦迷 ”,“雨后却斜阳 ,杏花零落香”等句,都是显例。对比之下,可以发现“月落子规歇,满庭山杏花”两句,无论意境、情调、语言和表现手法,都与词非常接近。 
  这首诗几乎通篇写景(第二句从抒情主人公心中所想的角度去理解 ,也是写景,而非叙事),没有直 接抒情的句子,也没有多少叙事成分。图景与图景之间没有关联过渡,似续似断,中间的空白比一般的诗要大得多。语言则比一般的诗要柔婉绮丽,这些,都更接近词的作风。温庭筠的小诗近词,倒主要不是表明词对诗的影响,而是反映出诗向词演化的迹象。    
  侠客行 
  温庭筠 
  欲出鸿都门, 
  阴云蔽城阙。 
  宝剑黯如水, 
  微红湿余血。 
  白马夜频惊, 
  三更霸陵雪。 
  温庭筠诗鉴赏 
  《侠客行》为乐府古题。此诗主要刻划仗剑行侠的侠客形象 ,赞扬了慷慨勇武 、赴义杀敌的侠士精神。诗中塑造侠客的形象很有特色 。不是正面描写, 又没有直接赞颂,只是描绘环境,渲染气氛,就使侠客的豪迈气概和雄武英姿跃然纸上。 
  诗的开头,“欲出鸿都门,阴云蔽城阙”,是写侠客出发时的天气。“鸿都门”,在洛阳,点明出行的地点。此时,正是彤云密布,整个城池都被遮蔽在一片阴暗之中。这“阴云 ”,是自然景色。天昏地暗,前 路未卜,为侠客的行侠描述出一个恶劣环境 。同时, 也隐约地渲染出侠客的义无反顾、知难而进的坚毅性格 。这“ 阴云”,又是侠客心境的写照。世路艰辛,郁悒萦怀;世事不平,义愤填膺。心情自然是苦涩沉甸。这就暗示出侠客行侠的缘由。诗一开始便以阴云般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