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彩淡素而又清香袭人,不失为一篇别具风姿的佳作“ 澧水桥西小路斜 ”,扣紧诗题 ,展开情节。 “澧水桥西”交代诗题中的 “城”,是指唐代的澧州 城( 今湖南北部的澧县) ,“澧水”就从城旁流过。 
  句中省略了主人公的动作,通过对“桥西小路”的描绘,告诉我们,诗人已经出城,过了桥,缓步走在向西曲折延伸的乡间小道上。 
  “日高犹未到君家”,紧承上句,表现他访友途中的心情。“日高”两个字,写出旅人的体会,表现了诗人的奔逐和焦急。诗人赶路时间之长、行程之远 ,连 同他不辞劳顿地行在乡间小路上的情形 , 都浓缩在“日高”二字中 ,足见诗人用字的简炼。接着又用了 “犹未”二字,更把他会友急切的心情强调出来。 
  全诗已写了一半,还没有涉及友人的住所,似乎有点让人着急。接下去最后两句:“村园门巷多相似,处处春风枳壳花”,依然没有提到“君家”,而是一味地表现进入友人居住的村庄后,一边寻访,一边回望的所见、所感。 
  诗人注意的是一座座带有围篱庭院的村舍,连同它们座落其中的一条条村巷 , 想从中寻到友人的别墅,可是,它们形状如此雷同,竟然像一个模子刻出来似的!“多相似”,并不是纯客观的描述,而是包含了观察、判断,甚至还充满了新奇和惊讶。这意味着作者是初次拜访这位深居农村的友人。他并不熟悉这里的环境,也不知“友人别墅”的具体位置。从“多相似”的感叹声中,还可以想象出作者穿村走巷、东张西望的模样,和找不到友人别墅时焦急与迷惘的神情。 
  虽然由于寻友心切 ,首先注意的是“门巷”,可 是张望之中,一个新的发现又吸引了他的视线:真美啊!家家户户的篱边屋畔,到处都种着城里罕见的枳树,洁白而清香的枳树花正在春风的吹拂下,盛开怒放! 
  现在,不知是春风催发了枳花的生机,还是枳花增浓了春意。久居城市的作者,在访友过程中,意外地欣赏到这种自然超俗的村野风光,怎么能不被它吸引呢? 
  三、四两句写得曲折而有层次,反映了作者心情的微妙转换:由新奇、迷惘变成惊叹、赞美。一种从未领略过的郊园春景展现在他眼前,使他忘掉了一切——他陶然心醉了,完全沉浸在美好的遐想之中。 
  这首诗巧妙地运用以境写人的烘托手法。诗人没有像其他访友篇什那样,把主要笔墨花在描写抵达友人居处后的见闻上 ,也没有渲染好友相逢时的情景。 在这首诗里,被访的友人未露面,他的别墅是什么样子也没有直接描写,诗人写到踏进友人村庄寻访就戛然而止,然而,就从这个自然而优美的村野风光中,也能想象到这位友人的风采。    
  塞路初晴 
  雍 陶  
  晚虹斜日塞天昏, 
  一半山川带雨痕。 
  新水乱侵青草路, 
  残烟犹傍绿杨村。 
  胡人羊马休南牧, 
  汉将旌旗在北门。 
  行子喜闻无战伐, 
  闲看游骑猎秋原。 
  雍陶诗鉴赏 
  既然以《 塞路初晴 》为题,这当然是一首边塞诗。而一般的边塞诗,总是着重写激烈的战斗,充斥着烟尘烽火和刀光剑影,给人以苍凉、悲壮甚至恐惧之感。这首诗却迥然而异,它以满腔热情,讴歌了边塞初秋时节雨后新晴的明丽风光,使人感到清新、宁静和安谧,洋溢着浓厚的诗情画意,令人神往,从中寄寓着诗人希望和平的良好愿望。 
  前四句以简练的笔墨和秾丽的色彩,写作者在塞路上行进时的所见,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饶有边塞情趣的美好画图。在草原上,傍晚时分,大雨刚过,斜日反照,一道绚烂的彩虹横跨天空,山岭、川原在水汽迷濛中,还残留着大雨的痕迹。雨后新水在青草丰茂的路上到处乱流,袅袅炊烟正在被绿杨簇拥的村庄上盘绕不去,显得依恋不舍。这一切,是多么动人的景象!作者是成都人,他以南方人的新奇的眼光,来审视这塞北的美景 ,字里行间充溢着欢悦 、愉快的感情。 
  这四句诗,第一、二句正面点题,时间、地都十分明确,特别是重点突出了初晴,具有统摄全诗的作用 。第一句“晚虹斜日塞天昏”,乍看来,在点明时 间上似乎叠床架屋,有些犯复,但仔细咀嚼,却寄寓着作者深刻的用心。“晚虹”,亦即傍晚的彩虹,是作者在草原上行进时,最先映入眼帘的景物,这当空舞动的七色彩练,将作者的视线不由自主地引入广阔的空间 。一个 “晚”字,点明了时间。在广阔的天空中 ,与“晚虹”相对,正是那发射着光辉的“斜日”, 唯其斜挂天际,才能与天边彩虹遥相呼应,使得画面极为开阔 ,表现出边塞雄浑的特色 。这里,“斜日”不是用来点明时间,而是用来描写实有景象。“ 塞天 昏”的“昏”字,也不是用以表明时近黄昏,而是用以形容草原上大雨刚歇,经强烈阳光的照射,水汽上升而形成的略带迷濛的景象,这是草原初晴时的显著特征 。这一句与下句“一半山川带雨痕”,组成了一 幅壮阔的图景 ,是从远处落笔 。第三、四句由远而近,写诗人脚下之路,然后又稍稍推开去,写附近散布在草原上的村庄。天上地下,远处近处,景物富于变化,很有层次。 
  同时,作者摄入诗中的景物,在颜色的搭配上,也很有特点 。“晚虹”、“斜日”、“青草” 、“残烟”、“ 绿杨”,组合在一起,色彩异常艳丽,但秾丽中又 有清新之感 ;风光宛如旖旎江南 ,但旖旎中又有北国的雄浑 。颜色上的搭配 ,与空间位置上的变化结合在一起 , 从而将草原风光形象准确地传达给了读者,使人如身临其境。 
  第五、六句是作者在看到这一派大好风光时的感叹 ,是全诗的主干。“胡人羊马休南牧,汉将旌旗在 北门。”贾谊《过秦论》:“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北方游牧民族常向南扩展势力,故“南牧”实含有侵略的意味 。“汉将”即指唐将 ,此是唐诗中的惯用法。 
  “北门 ”,即北方门户 ,《旧唐书·郭子仪传》:“朔方,国之北门 。”这两句是警戒北方游牧民族,休得 南下侵略,因为强大的唐军正驻守在北方,是卫国的长城。诗句显得义正辞严,有凛然不可侵犯之概。为了加强气势,作者使用因果倒装法,将“胡人羊马休南牧 ”的警告语前置 ,放在主导地位上,以逆笔取势,显得更为有力。这两句初读时似觉与前四句有些脱节,但细味诗意,不难看出,它是承上“新水乱侵青草路 ”而来 ,由于雨水充裕,草原上青草长势茂盛 ,因而想到羊马南牧 。从内在联系上看,非常自然,非常紧密,在突然的跳跃中,隐含着细针密线的连缀。 
  最后两句 :“ 行子喜闻无战伐 ,闲看游骑猎秋 原 。”前一句是紧承第三联。如果说上一联中还隐含 着作者对战争的戒备心理的话,那么,经过打听,证实现在确乎停止战争了,作者的戒备心理也就随之消失,不禁欣然于怀了。一个“喜”字,生动地传达出了作者此时的高兴情怀。于是,他悠然地看着三三两两的游骑在草原上打猎 ,往来驰逐,心情轻松愉快。 一个“闲”字,与上句“喜”字相对应,进一步表现了作者的愉快心情 。“秋原”二字,又将读者的想象 引回到前四句,那雨后初晴的美景,又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且,在前四句静景的描写上,又增加了动态的游骑。动静结合,使整个草原更富有生气,把景色装点得更加美好。于是,那明丽清爽的画图,愈益清晰地浮现在读者眼前 , 那悠然绵邈的韵味情致,也令人回味无穷。 
  这首诗前四句平平叙起,在节奏上舒缓平稳。第三联异峰突起 ,在内在旋律的起伏上 ,猛然形成高潮,给读者以强烈印象,也使得全诗有了刚健挺拔的气势 。然后 ,到尾联又逐渐平稳,并且回复到前四句去 。这样 ,在起伏跌宕之中 ,显出显著的变化, 在回环往复的结构上 ,浑然天成 ,表现了很高的艺术技巧。    
  天津桥春望 
  雍 陶  
  津桥春水浸红霞, 
  烟柳风丝拂岸斜。 
  翠辇不来金殿闭, 
  宫莺衔出上阳花。 
  雍陶诗鉴赏 
  唐代的东都洛阳 ,是仅次于京都长安的大城市。 它前当伊阙,后据邙山,洛水穿城而过,有“天汉之象 ”。城南洛水上的天津桥即据此而闻名。天津桥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