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唐诗鉴赏大典-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凉月如眉挂柳湾”,首句写舟行所见岸边景色: 
  一弯如眉的新月,映射着清冷的光辉,正低挂在水湾的柳梢上。雨后的春夜,月色显得更加清澄;时值三月(从下文“桃花雨”可知),柳条已经垂缕披拂。 
  眉月新柳,相映成趣,富于清新之感。 
  “越中山色镜中看”,次句转写水色山影。浙江一带古为越国之地,故称“越中”。“山色镜中看”,描绘出越中一带水清如镜,两岸秀色尽映水底的美丽图景。句内“中”字复迭,既增添了民歌的咏叹风味,又传递出夜间行舟时于水中一边观赏景色,一边即景歌唱的怡然自得的情趣。 
  “兰溪三月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船继续前行,不觉意间已从平缓如镜的水面驶到滩头。听到滩声哗哗,诗人才联想到连日春雨,兰溪水涨,滩声听起来也变得更加急骤了。在滩声中,似乎时不时听到鱼儿逆水而行时发出的泼刺声,诗人又不禁想到,这该是撒欢的鲤鱼趁着春江涨水,在奔滩而上了。南方二三月间桃花开时,每有绵绵春雨。这种持续不断的细雨,能使江水上涨,却不会使水色变浑,所以次句有水清如镜的描写,如果是北方的桃花汛,则自无“山色镜中看”的清澈之景。由此可见诗人观察事物描写景物的真切。因是夜中行舟,夜色本来比较黯淡朦胧,这里特意选用“桃花雨”的字面,感觉印象中便增添了明艳的春天色彩;夜间本来比较宁静,这里特意写到鲤鱼上滩的声响,遂使静夜增添了活泼的生命跃动气息。实际上,这里所写的“三月桃花雨” 
  与“鲤鱼来上滩”都不是目接之景,前者因滩声喧哗而有此联想,后者因游鱼泼刺而有此猜测。两首都是诗人的想象之景。正因为多了这一层想像的因素,诗情便显得更为浓郁。 
  通观全诗,我们发现,这首船歌虽然以兰溪之夜作为背景,但它着重表现的并非夜的静谧朦胧,而是兰溪夜景的清新澄澈,生趣盎然。而这,正体现出这首诗独特的民歌气韵。    
  题三闾大夫庙 
  戴叔伦 
  沅湘流不尽, 
  屈子怨何深。 
  日暮秋风起, 
  萧萧枫树林。 
  戴叔伦诗鉴赏 
  这是一首凭吊屈原的名作。 
  屈原“忠而见疑,信而被谤”(《史记·屈原列传》),作者谒庙,感慨颇深,于是写下了这首诗篇。 
  诗的前二句对屈原的不幸遭遇表示深切的同情。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以沅水湘水流了千年也流不尽,来比喻屈原的幽怨之深,构思妙绝。屈原与楚王同宗,想到祖宗创业艰难,好不容易建立起强大的楚国,可是子孙昏庸无能,不能守业,贤能疏远,奸佞当权,自己空有一套正确的治国主张却不被采纳,反而遭到打击迫害,屡贬荒地。眼看世道,是非不分,黑白颠倒,朝政日非,国势岌岌可危,人民的灾难越来越深重,屈原奋而自沉汩罗江,他生而有怨,死亦有怨,这样的怨,怎能有个尽头呢!这二句是抒情。 
  后二句写景:“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秋风萧瑟,景象凄凉,一片惨淡气氛,诗人融情入景,使读者不禁慨然以思,含蓄蕴藉地表达了一种感慨不已、哀思无限的凭吊怀念之情。这两句暗用《楚辞·招魂》语:“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但化用得非常巧妙,使人全然不觉。 
  这首诗比兴手法相当高明。前二句以江水之流不尽来比喻人之怨无穷,堪称妙绝。后二句萧瑟秋景的描写,又从《招魂》“湛湛江水”两句生发而来,景物依稀,气氛愁惨,更增凄惋,使人不胜惆怅,吊古之意极深,为人传诵。            
张潮诗鉴赏 
  生平简介 
  张潮,曲阿(今江苏丹阳县)人。主要生活在大历(766—779)时期,是一位处士。大概他比较接近下层人民,所以他的诗作在内容上能够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在形式上善于向民歌学习,语言朴素自然,笔触比较细腻。他的存诗不多,现在只能在《全唐诗》中见到五首。 
  采莲词 
  张潮 
  朝出沙头日正红, 
  晚来云起半江中。 
  赖逢邻女曾相识, 
  并着莲舟不畏风。 
  张潮诗鉴赏 
  自六朝到唐代,描写采莲女的诗歌往往写得活泼清新,并多以男女之间的爱慕艳情为主。张潮这首《采莲词》另辟蹊径,生动地塑造了一伙采莲女勤劳勇敢的形象。表现了她们为了采莲,朝出暮归,遇到险情,相互依靠,齐心协力地去战胜困难的独特风姿。 
  “朝出沙头日正红,”一开篇便写采莲女晨起采莲,太阳刚露头就已来到滩头上船出塘。至于一天中怎样采莲,如何经受风吹日晒,诗人没有写,但从这句早起和下句的晚归中完全能够想象得到其中的艰苦。 
  “晚来云起半江中”,写船归至半路,风云突起,一场战胜狂风恶浪的战斗摆在采莲女的面前,人们不禁为这群女子担起心来,她们怎么办呢?“赖逢邻女曾相识,并着船头不畏风”两句回答了这种担心。风浪虽起,但这群女子并不畏缩、慌张,她们邻里伙伴之间迅速地靠拢船头,并肩前进。一个“赖”字,写出了她们之间的精诚团结、相互信任;一个“并”字又极尽她们的机智;“不畏风”三字更充分地表现了她们的坚定、沉着,对战胜风浪充满了信心。可以想象,这场突如其来的狂风恶浪,对一群采莲女来说是何等凶险,她们战斗的场面又该是何等紧张激烈!尽客诗人没有详加描绘,但通地“赖”、“并”、“不畏风”的字眼,这群采莲女在这场搏斗中的音容姿态,以及她们所显露出来的坚强勇敢性格都生动形象地描绘出来,使人如见其人,如闻其声,感到个个都活泼俏丽,可敬可亲。    
  江南行 
  张潮 
  茨菰叶烂别西湾, 
  莲子花开不见还。 
  妾梦不离江上水, 
  人传郎在凤凰山。 
  张潮诗鉴赏 
  张潮的诗,《全唐诗》中共收五首,除了一首《采莲曲》是写采莲女的生活外;其余都是抒写商妇的思想感情。这些诗的内容和形式都深受南方民歌的影响,这首也不例外。 
  “茨菰叶烂别西湾,莲子花开不见还”。茨菰,即慈姑,一种生长在水田中的植物,地下的球茎可吃。“茨菰叶烂”的时间当在秋末冬初;西湾,指江边的某个地方。“莲子花开”,即荷花开放,这里当指第二年的夏天。这两句的意思是说,去年茨菰叶烂的时候,我在西湾送别了你,而今已是荷花盛开的季节,可你还没有回家。这两句先回忆分别的时间、地点,再由此说到不见人归。诗人以景入情。先描绘一幅水枯叶烂、寒风萧瑟的景象,衬托出别离的凄楚;再点染出满池荷花,红绿相映、生机勃勃的画面,反衬出孤居的寂寞难耐,把恩妇的情怀表现得很细腻。 
  “茨菰叶烂”、“莲子花开”这两个意象交替出现,从时间上看就是要表现一个“久”字。久而不归,思念之苦,自不待言。“妾梦不离江上水”,诗的第三句就转到写“梦”,由久别而思,由思而梦,感情的脉络自然清晰。同时,这句又回应了第一句,“ 别西湾”,暗示了对方是沿江而去,所以这“梦”也就“不离江上水”。 
  按照一般写法,接下去可能就要写梦中或梦后的情景,可是诗人抛开这些套路,凌空飞来一笔——“人传郎在凤凰山”。诗至此戛然而止。至于这个消息传来之后,商妇是喜是忧,诗人却不置一词。这一结尾至少包蕴两大含义:首先,这个消息的到来,说明了自己是不知人已去,空有梦相随,往日多少个“不离江上水”的“梦”,原来是一场“空”;其次,这个消息还意味着“他”时而在水,时而在山(凤凰山有多处,此处不知何指,也不必确指),行踪无定,又不寄语,往后便是梦中也无处寻觅,何以解忧,何以慰愁。。,那难言难诉之苦,隐隐怨艾之意,尽在不言之中。结句结得巧妙,妙在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戛然而止,余音袅袅。 
  这首诗上下两联各以意对,第三句是前两句的自然延伸和照应,第四句又突乎其来,似断不断,把诗推向一个更为凄楚、失望的意境。两联之间并不拘泥于字面的对仗,显得明快蕴藉,语浅情遥,颇得民歌神韵。            
胡令能诗鉴赏 
  生平简介 
  贞元、元和间人。早年曾为一手工匠,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