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八八书城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当代-2005年第2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在长达百里的西河上,在名叫天堂的大山下,在名叫天门口的镇子里,有一个女人
全心全意地延续着这粒烛光,一丝一缕地倾诉着未来。许多时候,陪伴这烛光的只
有天际的孤星,也只有孤星才能体味她眼前微不足道的欢乐、缥缈难继的幸福。一粒
烛光就像经历不凡的贤哲。
    那满地繁灯,不过是些玩把戏的花拳绣腿,看上去热闹非凡,到不了半夜就会
烟消云散。是真贤哲就不会走乡串户花言巧语,就像一粒烛光夹杂在万家灯火中,
别的灯火正旺时,它是亮着的,所有灯火熄灭了,它仍旧亮着,别的灯火亮了又熄,
熄了又亮,这粒烛光却始终不灭。
    一只麻雀跳上窗台啁啾几声,天要亮了。整个夜晚都在空中巡视的猫头鹰,终
于有机会跟在麻雀后面,隔窗望着那粒烛光。猫头鹰瞪着双眼,其实什么也没看见,
但它明白烛光就在那里。猫头鹰飞走了,只有一股风吹在窗纸上,再也没有别的动
静。
    淡淡的,淡淡的,是根深蒂固的宁静。
    “它是与人心做伴的。”
    “察觉到它,就是福音。”
    这两句话都是雪柠听梅外婆说的。
    仰望天空,仿佛有不肯落下来的雨雪高悬在头顶上。经过连续十天的凄冷,突
然开始转暖,河谷里一阵阵地刮起这个季节少见东南风。雪柠在外边看罢了云,还
没进门,就从常天亮嘴里听说,有人从武汉捎信来了。常天亮替她想好了,肯定是
柳子墨,写信替自己打前站。雪柠被这个久未听人提起的名字弄得面红耳赤,她怕
常天亮听见自己内心急剧的跳动,连忙后退两步。可是已经迟了,常天亮脸上的鼻
翼和嘴唇变瘪了,耳朵也耷拉下来,喉咙里一声声失望地长叹着。雪柠又上前两步,
嘬起双唇对着常天亮的眼窝吹了一口气,许愿说,假如真是柳子墨的来信,她往后
就天天往他眼睛上吹一口气,直到他看什么都清清楚楚为止。常天亮满意地笑了,
雪柠才放心地继续往回走。
    梅外婆端庄地独自坐在那里:“要来贵人了。”
    雪柠故意说:“不是说贵人出门,风雨相随吗,可天气这么好!”
    梅外婆平静地说:“我怕开口就说柳子墨要来天门口长住,你会高兴过头。”
    雪柠将脸埋在信纸里,不让梅外婆看到自己满脸的高兴。信不长,两句用于开
头的尊称后,便说起要来天门口建一座测候所。
    接下来那一半的内容,雪柠看不下去,泪花在眼前形成一层浓雾。
    黄昏时,雪柠亲自去钟楼敲了一阵钟。与清晨的钟声相比,黄昏的钟声更让人
激动。雪柠以为这是柳子墨要来的缘故。
亦凡公益图书馆(shuku)
下一章 回目录
圣天门口
                               六  二
    一九三二年,迁都至洛阳以回避外敌的国民政府首脑们终于认识到,大别山区
的反国民政府武装之所以久久不能剿灭,原因在于其行政区划有问题。本来,沿分
水岭向西的地方都归湖北省管辖,独独一个英山县属于安徽省,那道高高的分水岭
成了阻隔国民政府管治命令的天然屏障。于是就将西河两岸的英山县从安徽省划入
湖北省,大别山分水岭成了两省的自然边界。宛如纲举目张,此令一出,国民政府
便事事如意,而苏维埃武装割据地区却开始土崩瓦解。
    在天门口,从下街口进来的第一家一直是铁匠。闹长毛军时,这里的铁匠是马
鹞子的曾祖父,后来衰了,将铺面变卖给姓段的。
    马鹞子的曾祖父卖了铺面后,突然撞上桃花运,娶了一个到死也不肯说明身世
的年轻女子做填房,第二年就生了马鹞子的祖父。段铁匠家兴旺了两代也不行了,
因为当家的男人老了,还没有生出将来能抡大铁锤,对着铁砧一锤锤砸得火星乱溅
的儿子。那一阵,有个六安人想将他的铁匠铺盘下来,改成接待过往商客的旅店。
老段铁匠动心了,镇上的人却不同意。说西边阴气重,只有铁匠铺才能镇住。一番
各显其能的努力后,一个沾点远亲的十岁男孩被过继到老段铁匠名下,做了老段铁
匠的儿子。在小段铁匠的主持下,铁匠铺越来越红火,在不到五午的时间里,又添
了两盘洪炉和一副铁砧,来来去去总有两三个学艺的徒弟。离天门口还几里路,就
能听见丁丁当当打铁的声音。春天的青蛙一叫,铁匠铺的洪炉就从早烧到晚,一天
下来要烧几百斤木炭。女人一进一退地拉着风箱,让一尺多高的火苗直挺挺地向上
蹿。段铁匠过继来的儿子一结婚就替他生了两个孙子,段铁匠一高兴,破例将所有
观看火候的秘诀都教给了身边的几个徒弟。
    段铁匠的火,余榨匠的油。油坊的山头墙与铁匠铺的山头墙紧挨着。铁匠铺是
段铁匠的,在油坊里说话算数的余榨匠只是大师傅,主人是住在上街的一户富人。
油坊有老少十几个榨匠,当大师傅的榨匠,一半由主人定,另一半还要听从其他榨
匠们的意见。
    别的榨匠有本事也只是一两样,要么榨出来麻油特别香,要么榨出来的桐油特
别亮。余榨匠本事高强,菜油、麻油、棉油、桐油、茶油、花生油,还有皮油和梓
油,样样都能榨出上等货色。榨麻油和菜油要筛后炒,榨桐油和梓油既要蒸又要炒,
其间舂碾炒蒸筛选风簸无所不能。在西河一带,最赚钱的是皮油和梓油,从树上柯
下来的木梓筛干净后,先要上灶蒸软,这是第一道关,蒸硬了,出的皮油质地好数
量却很少,蒸得太软了,又出不了好皮油。在比人还高的蒸桶面前,余榨匠左转转,
右转转,用巴掌拍一拍,用拳头捶一捶,再用段铁匠打的铲子敲一敲,就会知道是
该再烧几把火,还是得立刻将灶里的柴火撤了,开始往外取料。同一只桶里蒸出来
的木梓,如何放进石碓里舂也有讲究。一般人想来,分出桶底和桶顶是有道理的,
偏偏余榨匠有时候会从中间开始。舂好的木梓还要过一次筛,将里面的黑籽分到一
旁,另选时间再榨梓油,留下那些白得像猪油的东西,重新上灶蒸一遍,然后套上
模压成饼,趁热装到油榨上,抱起撞杠,一口气不歇地对着不断加上去的檀木楔子
猛撞。滴下来的油冷却后就会自然凝固成一个个的皮油。
    轰轰烈烈的铁匠铺和油坊的对面,完全是另一番景象。眼看着春天来了,桑树
枝上冒出三三两两的嫩芽,家家户户的女人就忙着将隔年的簸箕和晒筐背到西河里
洗净晒干,然后把用打湿的草木灰包裹着在墙上粘了一年的蚕籽小心地请下来,用
棉絮包好,天气好时什么也不用管,天气不好就得放进女人的被窝里,像母鸡孵蛋
那样将蚕蚁孵出来。蚕蚁要蜕四次皮才能长大,快的只需二十天,慢的得一个月。
女人看到大蚕通体透亮时最兴奋,她们虽然吐不出那根绵绵不尽的丝,却也像大蚕
那样将头昂得高高的。大蚕很快就将自己裹进蚕茧里,等着女人来摘。这时,有几
家人便格外忙碌。这几家的女人从不养蚕,她们从别人那里买来蚕茧,在家里砌一
只专门的灶,架上一口大锅,从早到晚不间断地煮蚕茧。煮好的蚕茧被及时地捞起
来,她们用手指一捋,就从那些比麻还乱的蚕茧上找出一根头绪放到缫车上,徐徐
缓缓地缫成一卷卷的丝。最早会缫丝的女人是从黄州一带嫁过来的,女人带来娘家
世代沿袭的手艺,又将它传给自己的后人。蚕茧上市的季节,这些人家不惜将人情
用尽,也要赊账多收一些新鲜蚕茧,烤成千茧,以便养蚕的季节过后还可以继续缫
丝,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从下街往上走,还有两户篾匠。一个是余鬼鱼的哥哥,另一个是余鬼鱼的弟弟。
一年到头,几根长长的篾片像长了根的葛藤,天天从门里伸到门外。师傅坐在一只
小板凳上,徒弟坐在另一只小板凳上,一人拿着一只篾刀,四只眼睛望着门外,手
里的篾片就会在所向披靡的刃口下,均匀地分出篾青篾白。篾白是篾匠自己的叫法,
别的人都将篾白叫做篾屎。只能与屎尿同伍的篾白当柴火也不好用,说燃全燃,说
熄全熄,煮粥糊不了汤,蒸饭半生不熟,必须有专人守在灶前。篾匠兄弟年年都要
为这毫无用处的篾屎吵闹几场。起因总是在几样固定的事情,要么是两家的篾屎搅
到一起,要么是这家篾屎伸到那家的地界里,过路人没细看就骂这家挡路,这家吃
不起冤枉又骂那家。斜对门的两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